朱登
摘要:學籍管理是高等院校進行正常運營的關鍵環節,學籍管理制度完善與否對于促進高等院校各個環節工作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本文立足于高等院校學籍管理制度的界定基礎上,針對高等院校學籍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高等院校;學籍管理;制度
一、學籍管理制度的界定
學籍是學生被學校錄取后有資格獲得學校提供的教育教學資源的一種身份認證,是學生合法權益的有效保障。學生取得學籍資格即有權利獲得學校提供的各種資源,也有義務遵守學校學籍管理的相關制度規定。高校學籍管理一般涉及學籍注冊、課程考核、成績管理、學籍異動及畢業生資格審核和學歷信息注冊等內容。
學籍管理制度是以國家教育方針與高等教育目標為指導,依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相關法律文件制定的,從入學開始至畢業結束全過程對學生進行約束和管理的規章制度性文件。高校學籍管理制度以“規定”為名稱,一般命名為《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內容一般涵蓋總則、學籍管理、課外活動、校園秩序、獎勵與處分以及附則等六個部分。學籍管理制度有助于保障學校正常運轉,對于學生提出最基本的在校規定與要求標準,有助于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也可以成為學生在學習發展中的規范與動力,有助于貫徹落實好國家對年輕人的素質要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高校學籍管理制度存在問題
高校學籍管理制度由于歷史與現實的諸多因素影響,仍然存在各種問題,具體表現在:
(一)學生對學籍管理制度了解不足
高等院校,特別是民辦院校經常會出現一定數量的學生最終達不到畢業要求,無法獲得畢業證或者學位證的情況,這主要源于許多學生在入學以后對學校的學籍管理制度了解不夠,認為學籍管理制度與自己日常學習生活無關,強調了學籍管理制度的學生權利,忽視了其中的義務,由此引發諸多違規違紀行為。往往等受到了處罰才會認真學習學籍管理規定,而此時往往已無法進行過錯的彌補,悔之晚矣。
(二)學籍管理制度對學生限制過多
基于我國高校教育管理體制現狀,高校學籍管理制度也體現出集權制和強制服從兩個方面的特征。近年來,雖然我國教育界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創新人才培養發展理念,也有不少高校進行了嘗試,但涉及到學籍管理制度改革方面,還是無不強調關于學生遵守義務的約束,對于學生的個性化、時代化、人文化需求的考慮偏少。比如學生轉專業、學分制課程學習選擇、學習年限等的限制,均不能體現針對學生因材施教、靈活變動的特點。集權式教學管理組織體系處于目前絕對位置,學校擁有從專業課程設置到教材建設等教學環節的決策權,教師自由發揮的空間有限,且跨專業課程設置的匱乏忽視了對綜合知識型人才的需求,制約了學生對課程選擇的自由與權利,不利于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三)學籍管理人員素質層次不齊
隨著學籍管理制度的不斷發展與完善,需要更加專業的學籍管理人員或者說需要我們的高校學籍管理人員不斷學習進步,跟上學籍管理的時代化、信息化以及多元需求的實際,不斷提升學籍管理的水平。特別是信息化技術手段的不斷運用,需要精通相關專業軟件的管理人員。目前我國高校學籍管理人員一是存在老齡化問題,二是在民辦院校存在人員流動較為頻繁的問題,這些均不利于學籍管理制度的完善與推進。
三、政策建議
針對學籍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幾點政策建議:
(一)加強對學籍管理制度建設的重視程度
高等院校管理者應提高對學籍管理制度知曉率的重視,讓管理者、教師、學生均能充分認識到學籍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特別是對出現違規違紀的人員進行提升再學習,既要讓他們懂得用學籍管理制度維護自身權益,也要嚴格遵守相關制度規定,為自己違反學籍管理制度的行為負責。高校管理者有義務認真扎實地做好續集管理制度的貫徹實施工作,做到認識到位、制度到位、監督到位、隊伍到位。
(二)增加學籍管理制度的靈活性
目前,學籍管理制度應適當增加靈活性。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求突破:(1)放寬學生轉專業限制,允許學生進校后根據認知水平的提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同意其進行專業的再選擇;(2)針對生源的差異,可以開設像高中不分文理式的多元化專業設置,兼收并蓄文理優劣勢,形成在保證專業方向的前提下,呈現出百花齊放式的課程選擇體系;(3)學籍管理制度只需限定最基本的條件,無需對過程做過多的限制,允許學生跨系、跨專業甚至跨學校進行學分修讀,通過學籍管理制度的不斷改進,尊重個體差異,積極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積極參與和勇于創新的精神。
(三)不斷改進學籍管理手段
學籍管理手段的多元化,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在高校推行學籍管理的院系兩級管理模式,充分調動各系一級的學籍管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2)鼓勵學籍管理人員自我提升,既包括理論層面的學歷提升,也包括學籍信息化管理等技能方面的提升,學校應給予學籍管理人員一定的發展空間;(3)積極吸納優秀高素質專業人才,在人員聘用上根據應聘人員所學專業或者所從事崗位工作,對口招聘,將學籍管理提升到更加專業化的管理水平;(4)召開或者積極參加學籍管理方面的研討會,排除骨干力量及時了解學籍管理工作動態,提升管理人員管理水平,改進學籍管理方法,提高管理專業化水平。
參考文獻
[1]何強.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高校學籍管理預警機制的建設與實踐[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
[2]張玲.學籍管理系統設計[J].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5(25).
[3]劉瀚宇.高校學生學籍管理系統的構建[J].農業網絡信息.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