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桃
【摘 ? 要】在學前教育過程中,幼兒園活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夠培養(yǎng)幼兒良好個人習慣。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對活動、素材、個人能力有更多的感受。本文就對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幼兒教學活動;行為習慣;培養(yǎng)方法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9-0175-02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kindergarten activities are a very important part and can cultivate good personal habits for children. In kindergarten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good habits requires teachers to fully mobilize children's various senses, so that children have more feelings about activities, materials, and personal abiliti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good behaviors and habits in kindergarten teaching activities.
【Keywords】Children's teaching activities; Behavior habits; Training methods
一、創(chuàng)設(shè)有效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情境教學法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工具,將圖片、音頻等相互融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置身于教學情境中,幼兒能更好地參與學習,并且在學習中體會到輕松快樂,更加自主地融入教學活動中。幼兒階段幼兒的認知能力相對較弱,文字信息幼兒理解起來困難重重。幼兒教師需要轉(zhuǎn)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理念,讓課堂變得更生動活潑,以此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例如,我在以《龜兔賽跑》為教學內(nèi)容進行教學時,首先準備了視頻短片,讓幼兒通過觀看動畫片以及我的有效指導(dǎo),體會其中的知識內(nèi)容。還需逐步將幼兒帶入創(chuàng)設(shè)的情境當中,通過一些與情境相關(guān)的問題,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如:在故事中為什么兔子會以為自己可以贏得比賽?為什么烏龜有自信參與比賽?兔子為何最終沒有獲勝?通過這些問題讓幼兒在情境中進行思考,最終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結(jié)論。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將故事重現(xiàn)出來,通過此內(nèi)容的學習讓學生明白做人需要虛心,這樣才能夠獲得更多的進步。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如此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二、在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在當前的幼兒園教育過程中,教學的重點更側(cè)重于幼兒語言運用的積極性,提高幼兒語言能力,讓幼兒更積極地交流,更加清晰明了地表達他們的內(nèi)心想法,并且可以聽懂他人的話語,更好地理解他人要表達的意思。在教學中,我設(shè)置教學情境:在森林中動物們舉行了擁抱節(jié),小熊也想在活動中找到更多好朋友,并與這些好朋友相互擁抱,雖然這是非常快樂的事情,但是這時候小熊卻哭了出來,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教學中根據(jù)教學情境和問題有效實施活動,首先我通過多媒體將這個故事情節(jié)展示給幼兒,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并且讓幼兒明白在與人交往過程中不能欺負他人,要樂于幫助他人,這樣才能更好地與人相處,成為好朋友。之后,我讓幼兒進行角色扮演講故事的內(nèi)容表演出來,讓小朋友們體會森林其他動物不與小熊擁抱的原因。在故事中小熊經(jīng)常欺負其他小動物,然后讓幼兒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告知幼兒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益處,并且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在玩玩具時應(yīng)禮讓他人,學會文明用語,學會以禮待人。
三、合理利用游戲教學,培養(yǎng)幼兒良好習慣
對于幼兒來說每個年齡階段都是非常重要的。從口頭語言發(fā)展到計算能力培養(yǎng),再到自主生活能力,再到形狀感以及書面表達等,這些都是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和形成的。因此需要抓住幼兒成長的關(guān)鍵時期,進行恰當?shù)囊龑?dǎo)教育,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就這一狀況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合理利用游戲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個人習慣,這也是在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和途徑。在教學活動中通過積木搭建、擺凳子等各類游戲,實現(xiàn)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幼兒在清潔個人衛(wèi)生時,我導(dǎo)入一些有趣的游戲,讓幼兒在小游戲中形成良好的個人習慣。游戲深受幼兒喜愛,在教學活動中開展游戲可以讓幼兒更積極參與,并更好地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習慣。
四、合理運用兒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
在幼兒園教育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要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眾多幼兒教師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幼兒時期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較弱,他們活潑好動、喜愛玩耍,因此,幼兒教師可以合理利用幼兒的智力特征進行有效教學,實現(xiàn)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例如,兒歌就是引導(dǎo)幼兒認真學習的有效方法。如,在幼兒洗手過程中,我將《洗手歌》播放給幼兒學習。兒歌內(nèi)容簡單,能夠營造歡快的氛圍,幼兒也喜歡各種兒歌。他們在唱的過程中,能夠?qū)⑵渲械膬?nèi)容很好地記憶。通過多次的歌唱與傾聽,幼兒能學會洗手方法,當他們開始洗手時,就會想到自己學過的《洗手歌》,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洗手的方法,按照《洗手歌》的順序和步驟,清潔自己的小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yīng)注重通過兒歌讓幼兒學會必備技能,形成良好生活習慣,并不是為了用兒歌讓學生獲得快樂,將課堂完全變成兒歌課,僅僅是運用這種方式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結(jié)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至關(guān)重要。幼兒教師需要把握教育實際,盡早進行科學引導(dǎo),讓幼兒終身受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shè)、借助游戲、兒歌等各類教學活動,讓幼兒熟練掌握生活技巧,并養(yǎng)成自身良好習慣。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提升教學效率,還能讓學生學到更多技能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為以后的發(fā)展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劉捷. 淺析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6(05).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