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獻佳 西山煤電鎮城底礦供應科
經濟新常態是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4年在中央經濟會議上提出的重要會議精神之一。各行各業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化經濟體制的要求,均進行了相應改革。而對于當前我國的煤礦企業而言,正面臨著行業發展勢頭不足的問題,要想提升生產的產量,就必須要順應市場的要求,提升對物資供應的管理,合理優化采購成本投入,讓物資供應工作的開展能夠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
整合各個部門間的采購需求,以量帶價,通過采購規模上的提升,提高采購方在價格上的主動權,從而降低采購成本。
對一些需定期采購、價值較高、易出現問題、大宗和批量的相關商品。建議應用物資的集中采購模式。
對于煤礦企業而言,開展集中采購管理工作時,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盡量開展集中采購,減少分散采購途徑。用提高采購量方式,適當的降低采購成本投入。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量采取集中采購,共同采購的模式。
2.加強計劃管理,嚴格按照采購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的內容,規范,有序的開展采購工作。
3.要實施歸口管理。將以往的分散管理模式轉變為如今的物資統一管理,并定期開展對企業物資設備資源徹底清查,按照企業設備物資管理要求,分別對對應的物資登賬造冊,注入微機,施行統一調配、統一計劃、統一管理,減少因傳統的分散管理造成的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
企業所采購的物資,統一管理。根據物資使用情況的不同,建立分類商品的集中儲備倉庫。
一旦建立了集中倉儲模式,則需要設置相應的集中配送模式。根據各部門上報的物資需求,結合庫存情況,分配相應的物資予以發放。
物資集中配送工作的開展,有效的提升了物供服務的便捷性與及時性。為了進一步的提升物供工作開展的效果,可在煤礦洞口處設置一臨時的綜合性、多功能、低庫存的物資節點,將地下生產中常用的勞保用品、生產工具、五金用料等物品防止在物資節點處。為了保證物資的時刻供應,可在煤礦企業內部推行一站式全天候配送服務,并根據各單位實現辦好的領物手續,將所需的材料及時的放在配送區,實現即用即領,有效的減少了物資領取扎堆、效率低,分散支領等現象。
企業按照規定的結算程序,提供好結算所需的各種單據后,與供應商一同辦理結算手續的過程。煤礦企業的結算流程圖詳見圖1:

圖1 集中結算流程圖
1.基本出發點:整體成本的考慮,要求采購人員必須對整個采購流程中影響采購成本的關鍵環節及其他相關的采購成本進行評估,將使用成本與管理成本也納入到物資采購成本的考慮范疇中。
2.堅實的數據基礎——數據信息:采購方需要對采購物資的市場價格波動情況進行分析,以及物資未來的價格變動情況,擁有足夠的市場資料,在與供應方進行價格談判時,取得一定的主動權。
3.收集整理供應商的相關資料,盡可能多的引入供應商的競爭。
首先,擴大供應商選擇范圍,將市場化競爭體制引入到招標的過程中來,有效的降低企業的采購成本。
其次,對供應商供貨的能力,其自身的競爭優勢以及商務運作模式,戰略規劃等進行全面的分析與探討,提取對企業議價有價值的信息,增加自身的議價優勢。
根據供應商公司發展戰略的不同,開展針對性的選擇。如供應方重視技術的發展,則采購方應當將技術創新能力與技術領先水平作為首要考慮的因素。其次,考慮產品的質量及配套服務相關內容。
要選擇能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的企業,應當改變傳統的短期合同與多家采購比較的采購手段,變為如今的向同一供應商增加訂貨種類和數量,減少供應商的總數,使得供應商取得規模效應,帶量采購,以節約企業的采購成本。為了減少供應商在市場競爭中的精力投入,可以與供應商簽訂長期合同,時期能夠安心生產,專一供應,使雙方的資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
首先,采購人員應明確物資到廠的時間,將時間精確到天。
其次,應根據月庫存量總數,相除當月實際天數算出每天的庫存量。用每天庫存量相乘物資到貨的時間,即可確定一次采購量。
最后,應當合理設置安全庫存的儲存量。通常煤礦企業會留存3-4 天的基礎庫存量,那么可以在此基礎上增加2-3 天的庫存儲備量作為安全庫存。
當然,上述內容只是理論方面,采購人員應根據每月實際的庫存變化量在調整,只有這樣庫存量的儲備才能趨近于準確。
新常態下煤礦物資供應工作面臨著經濟體制深化改革所帶來的挑戰,這項挑戰既是困難,也是機遇。而為了實現物資供應工作的優化發展,管理者應當從物資采購人員管理、供應商管理以及采購內容優化管理這三大方面加以重視,將經濟體制與煤礦自身發展的結構相結合,制定符合企業發展、企業實際要求的物資管理制度和體系,用高質量物資管理工作的開展,以達成新常態下企業發展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