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煒
[摘要]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關注主體具有共性、戰略訴求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鄉村振興背景下,地方政府在優化精準扶貧策略與長效機制的過程中,可充分發揮鄉村振興政治策略優勢,進一步夯實農村地區經濟基礎。以振興鄉村目標為導向,注重在經濟與文化各層面實現精準扶貧。
[關鍵詞]鄉村振興;精準扶貧;對策;長效機制
[中圖分類號]F323.8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我們的扶貧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2020年是精準扶貧的收官之年,我國不僅要實現農村人口全部脫貧,而且要保證扶貧工作的成果鞏固和發展,黨中央又及時的提出了鄉村振興的策略。鄉村振興就是要使扶貧的成績不斷的鞏固和發展,使已經脫貧的村鎮農戶不再因為天災人禍的原因重新返貧。這是我黨在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一項重大決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要使鄉村振興得到很好地落實,首先要搞清楚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關系。因此,需對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的關聯性進行全面分析。從而,找到準確的策略制定、長效機制建立的切入點。確保我國脫貧攻堅戰的勝利,引導人民真正邁入小康社會。
1 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關注主體的關聯性
二者的相同點都是關注農村、農民脫貧致富的問題。不同點是關注的主體有差別。精準扶貧側重關注的是農村地區的貧困戶,并通過制定系統化、統一的幫扶計劃,幫助這部分群體脫貧。而鄉村振興策略的提出,更多的是關注整個農村的集體。社會各級對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給予了更多的關注與重視。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的關注主體都在農村,都是幫助弱勢群體的政治策略。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雖在構成要素、策略實施側重點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二者若能實現高度配合,可促使其獲得更顯著的工作成效。精準扶貧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鄉村振興是精準扶貧的鞏固和發展。在精準扶貧的基礎上,可通過國家發布的優惠政策,充分整合社會資源,通過積極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為區域性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物質環境。在具體實施精準扶貧倡議的過程中,可借助外部資源力量,不僅幫助貧困戶脫貧,還可幫助他們持續性就業,逐步邁人小康生活。
2 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彼此的促進作用分析
2.1 鄉村振興戰略計劃可促進扶貧工作的精準化
鄉村振興背景下,在對精準扶貧對策及長效機制進行探究的過程中,需進一步明確二者關注主體所具備的共性。即精準扶貧更關注農村地區的貧困戶,并通過制定系統化、統一的幫扶計劃,幫助這部分群體脫貧。而鄉村振興倡議的提出,社會各級對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給予了更多的關注與重視。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的關注主體都在農村,都是幫助弱勢群體的政治策略。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雖在構成要素、策略實施側重點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二者若能實現高度配合,可促使其獲得更顯著的工作成效。即鄉村振興背景下,可通過國家發布的優惠政策,充分整合社會資源。通過積極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為區域性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物質環境。對在具體實施精準扶貧倡議的過程中,可借助外部資源力量,不僅幫助貧困戶脫貧,還可幫助他們持續性就業,逐步邁入小康生活。因此,在明確了解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共性的基礎上,地方政府需對不同區域資源進行最大化整理。構建行之有效的脫貧致富策略,以及具備高度可操作性的長效機制,全面實現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目標。
2.2 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訴求具體一致性
我國在尋求經濟結構轉型與升級的過程中,充分對基本國情、社會發展現狀進行研究與分析。作為農業大國,我國必須將視野鎖定在在農村,并能關注仍舊處于貧困境遇中的弱勢群體。在此背景下,國家從不同的方向與維度,制定更利于農村、農業發展的策略。即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國家發展農村的訴求。具體而言,精準扶貧戰略核心訴求主要體現在貧困戶脫貧、貧困縣摘帽。而鄉村振興的關鍵訴求點在于農村經濟的整體性地提升。二者在具體運行的過程中,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都是圍繞社會、生態、經濟等要素,具體制定落實策略與機制。但精準扶貧更側重幫扶對象的個體、區域性經濟的發展。而鄉村振興更加強調農業的現代化、智能化的整體性發展。但二者最終的實現目標,都是建立和諧社會,發展農業、農村。由此可見,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訴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雖在政策貫徹與落實的切口方面有所差異,但都可為農民、貧困戶提升收入提供有利的條件與政策支持。
3 鄉村振興背景下精準扶貧對策及長效機制的建立策略
3.1 以振興鄉村目標為導向,充分發揮鄉村振興策略優勢,進一步夯實農村地區經濟基礎
各地方政府需對鄉村振興戰略思想與政策策略內涵等,進行全面的思考與分析。認識到利用產業扶貧對強化精準扶貧力度,將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地方政府需充分發揮鄉村振興優惠政策優勢,最大整合社會資源、凝聚多方組織力量。一方面,在貧困縣發展實體經濟,通過建廠、創立加工企業等形式,進一步夯實農村經濟基礎。由此,不僅可為農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撐,還可為農業生產、加工等開發更多元的渠道。另一方面,針對貧困戶脫貧與貧困縣的摘帽,可利用企業與工廠為幫扶對象解決就業問題。在國家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的同時,使他們自身利用勞動力產生持續性價值。而在具體構建精準扶貧策略與長效機制的過程中,必須對貧困戶的等級進行精準劃分。能夠從貧困縣的實際經濟發展情況、地域優勢與局限等方面,制定具有針對性與互通性的幫扶計劃與管理制度。即要保證國家基于貧困戶與貧困縣的福利落到實處,還需能夠真正了解幫扶對象訴求。由此,結合貧困戶的具體情況,及時優化與調整精準扶貧方案。同時,以產業振興農村,高層次開展精準扶貧計劃的過程中,需考慮貧困戶與農業發展、農民職業化教育的銜接性與實效性。側重新業態、新手段的激活與發展。側重農業資源的最大化利用與整合,真正確保產業鏈與價值鏈的科學延伸。從而利用農業產業化發展策略,形成精準扶貧的持續造血機制,促使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
3.2 以振興鄉村目標為導向,在經營方式上要靈活多樣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各地方政府、市、縣在實際落實精準扶貧戰略計劃的過程中,應對貧困區域的人與自然進行全面了解。并在幫扶過程中,逐漸優化精準扶貧策略。通過建立科學的長效機制,確保各項計劃與目標的實效。同時,相關人員需從宏觀戰略上對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進行思考。即精準化扶貧工作為振興農村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扶貧工作貫徹實施過程中,國家根據各個地區的發展情況、貧困程度、貧困戶人數等各個方面的綜合考量,采用科學、合理的運作手段,使幫扶對象能切實享受到惠農政策。為何強調其“精準”扶貧,意義就在于在治貧方式的落實有效性上。因此,相關負責人必須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振興鄉村目標,能夠在經營方式上實現靈活多樣。具體而言,要實現鄉村振興,在經營方式上,要靈活多樣,不能一刀切。各地政府可以因地制宜,根據各個地區的不同經濟狀況,可以通過聯產承包,發展養殖大戶,種植大戶,實行農村合作社,優勢互補,不斷擴大集體經濟,依靠集體的力量,增強抵御各種天災人禍的能力,平原地區,要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向河南的南街村,晉州的周莊等一直是集體經濟,便于實行機械化作業;山區土地分散,實行個體承包,只有這樣,才能構建行之有效的脫貧致富策略,具備高度可操作性的長效機制,使精準脫貧的成果得以鞏固,鄉村振興的目標得以實現。
3.3 以振興鄉村目標為導向,注重在經濟與文化各層面實現精準扶貧
各地方政府在具體落實精準扶貧戰略計劃的過程中,需以振興鄉村目標為導向,構建一套完善、科學的精準扶貧長效機制。所謂的精準扶貧,不應只針對幫扶對象經濟層面的幫助,還需注重在文化教育、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因此,相關人員需結合貧困縣的實際經濟發展問題,制定農業發展長遠計劃。例如,根據貧困縣的特殊農產品,可幫助他們構建電子商務平臺。這樣,通過解決偏遠農村的地理局限等問題,使貧困戶們能夠對就業建立新的認識。地方政府需指派專人對貧困戶即其他農民進行職業化培訓,引導他們對電子商務運營、線上銷售、線下發貨、客服管理、售后等方面知識進行學習與理解。同時,可針對當地農產品特征,幫助制定專業線下推廣方案。尤其特別要針對這一幫扶策略,加大對貧困戶的幫扶力度?;谶@部分人群一定的特殊照顧,促使他們更順利的就業。在整個過程中,地方政府需對貧困戶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并通過制定資金使用機制與監管制度,指導基層人員將資金落實到實處。真正發揮電子商務平臺優勢與作用,全面提升貧困戶的經濟收入。由此,以點帶面,在切實實施精準扶貧計劃的過程中,能帶動整個貧困縣的經濟發展。并在此基礎上,逐漸加大職業教育力度。通過積極豐富農民、貧困戶的知識層次,全面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與就業質量。在政府的幫扶下,使貧困戶的物質、精神生活得以提升。
4 結語
總之,鄉村振興背景下,地方政府需對區域性經濟發展特征、貧困戶、貧困縣的劃分等工作進行細化。并通過科學整合資源,引導貧困戶積極參與到創業浪潮中?;诘胤秸慕洕鷰头觯a業興村等策略,為貧困戶脫貧、貧困縣脫帽建立更直接的渠道。從而,全面提升幫扶對象的家庭收入,有效達成精準扶貧目標,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早日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杜玲.河南省深度貧困地區由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的對策分析[J].農家參謀,2020(12):32-33
[2]楊華,陳奕山,張慧鵬,等.多維視野中的鄉村振興(筆談)[J].西北民族研究,2020(06).
[3]朱顯岳,周宏蕓.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全產業鏈精準扶貧問題分析——以麗水為例[J].現代營銷(下旬刊),2020(05).
[4]李建瑩,賈曉圓,崔玉婷.精準扶貧困境及解困路徑探析——以山西省忻州市偏關縣為例[J].農家參謀,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