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產業結構問題是中國發展過程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自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就已經將新型城鎮化建設作為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目標與內容。而這是一項非常繁雜的工作,新型城鎮化需要面臨很多的問題,如人口、民生、資源、環境、社會、經濟、生態等,而這一系列問題又對產業結構的升級造成了影響。就新型城鎮化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進行論述,對未來產業結構調整提出建議。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產業結構升級;影響效應分析
[中圖分類號]F299.21;F121.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中國發展的越來越快,對新型城鎮化所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為要想實現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就必須要先將城鎮進行改革升級,加快新型城鎮的發展,由傳統的土地城鎮化轉變為人的城鎮化。然而新型城鎮化改革的過程卻是一個相對較為緩慢的過程,其在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對產業結構進行升級。產業結構升級是低級向高級進化的過程,中國已經由以往的以農業為第一產業的大國變成了以工業為第二產業占優的國家,并且在近些年第三產業也已經逐漸超越了第二產業。
1相關概念綜述
1.1產業結構升級
從定義的方面來說,產業結構可以大致分為兩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產業結構在中國經濟增長中所占據的地位,第二是不同的產業影響關系。如今中國發展的越來越發達、完善,擁有的產業非常多,而在現如今中國的產業結構下,每個產業都已經不再是單獨存在的產業,而是呈現出每個產業之間都有著相應聯系的產業結構狀態,許多產業往往都是由兩個產業產生緊密聯系后的衍生產業。
產業結構升級是產業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一個過程,而對于不同的國家而言,其國家內的產業機構有很大的不同,如在發展較為落后的國家,其產業結構往往都是處于低級層次的,然而這并不是永恒的產業結構狀態,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其會要求自身的產業結構得到改善,向更高級的層級發展,當國家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必然會進行產業結構的升級。
中國在以往一直都是以農業為第一產業,農業成為中國發展的主要經濟產業,后來在逐漸的發展過程中,工業迅速崛起,成為第二大產業,并且在發展的過程中,第二產業成為了發展較好的產業,一直都處于較為超前的狀態,為我國成為現代工業化的國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在后來的持續發展過程中,中國也在不斷地進行產業結構升級,使得第三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在社會產業中的比重越來越高,逐漸超越了第一產業的比重。而經過這些發展變化,中國已變成了以工業為主的二、三、一產業順序的發展狀態。
產業結構升級是城鎮化所需要的,因為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對各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為了能夠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就必須要加強產業各方面的建設,促使產業結構由低級向高級演變。因為高級別的產業結構往往比低級別的產業機構能夠帶來更多的創造力以及生產力,這能夠讓社會生產現狀得到非常良好的改善,從而推動社會、國家的發展。
1.2新型城鎮化
因為中國人口眾多,并且因為地域區域的不同,使得各地的學者們對概念定義都有所不同,人們都是從社會學、人口學、生態學等多方面學術領域對城鎮化的概念進行劃分的,但是至今都沒有一個較為完整的能夠起到概括性作用的城鎮化概念。而本文在研究了諸多的學術知識后,對城鎮化的概念進行了總結:城鎮化就是中國從農業國家轉變為現代化國家的過程,同時城鎮化也是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結果。
城鎮化一直都是中國發展中較為關注的一個問題,每年中國都會在城鎮化的建設中投入許多精力。而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往的城鎮化速度以及效果已經無法滿足現如今社會的需求,所以新型城鎮化建設被提了出來,而之所以叫做新型城鎮化,就是因為在城鎮化的建設當中,把以往擴大城鎮規模為主的建設目標轉變為了提升城鎮文化內涵、公共服務為中心的建設工作。
2新型城鎮化和產業結構之間的關系
在中國社會發展的過程當中,城鎮化和產業結構之間一直存在著相互影響效應,產業結構的發展程度決定了城鎮化的發展程度,而城鎮化的建設也在促進著產業結構的升級與發展,所以城鎮化與產業結構之間是存在相輔相成關系的,且在不斷地相互促進發展。所以在如今的形式下可以把兩者之間的關系歸為三個方面。
2.1新型城鎮化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城鎮化建設會影響到勞動力結構,因為在建設當中,人口的數量得到了明顯的提升,而由以上所提到的,現如今中國的產業結構以第二、第三產業為主,所以現代城鎮的大部分勞動力都涌向了這兩個產業當中去。除此之外,城鎮化的建設還改善了勞動力人群的素質觀念,隨著建設的不斷加深,政府也在不斷地加大對人群教育方面的投入,這使得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人們普遍都能夠獲得較好的素質教育,使得勞動力人群各方面素質有了明顯的提升,并且在這群人當中也涌現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這些人才都有各自較為出眾的能力,成為了進一步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棟梁人才。同時,人才的多樣化也恰恰符合當今社會的需求,現如今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非常的多元多樣,對人才的要求也是在不斷提高,而新型城鎮化對勞動力結構的改變,也培育出了具備社會需求能力的一批多元化人才,使得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得到了滿足,人民獲得了更多的發展機會,社會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同時勞動力的發展也是城鎮建設的必然條件,因為在這個建設過程中需要對很多方面進行改善,而這期間就需要投入較多的勞動力來完成工作內容,如果出現勞動力緊缺的情況下,就可能會提高勞動力的雇傭成本,從而導致一部分在業勞動力涌向雇傭成本高的行業,造成行業之間的勞動力流動紊亂。
2.1.1對勞動力結構的影響。城鎮化建設會影響到勞動力結構,因為在建設當中,人口的數量得到了明顯的提升,而由以上所提到的,現如今中國的產業結構以第二、第三產業為主,所以現代城鎮的大部分勞動力都涌向了這兩個產業當中。
2.1.2對城鎮建設需求的影響。隨著城鎮化建設的不斷加深,會使得城鎮在建設方面的需求也會有新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一些城鎮必備的公共設施、通信、道路交通、醫療等基礎建設方面。所以為了滿足城鎮建設的需求,社會也會對此進行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的投入,盡可能地促進城鎮化發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保障城鎮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質量。加強對這些設施的建設,除了能夠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外,還能夠為一大部分人提供可以工作的崗位,解決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失業問題。加強以上所提到的諸多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樣也能夠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
2.1.3對市場消費需求的影響。新型城鎮化的建設毫無疑問會改善城鎮人口的生活質量,但在人們生活質量得到改善的同時,也會對市場的消費需求造成影響。一般而言,如果人們的生活水平較低,那么市場的消費需求也會較低,就好比以往人們在生活方面只求不愁溫飽,對于生存以外的消費沒有太多需求,所以當時的市場消費需求非常低。但是現如今人們已經不會再為溫飽問題而苦惱,進而開始向溫飽問題以外的方面進行消費,所以這就刺激了市場消費需求的不斷提高,直到現代的新城鎮化建設當中,這種刺激效應也還一直存在,并且在不斷地提高,而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在城鎮化建設下被不斷提高。所以理想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后期,應該是在解決一切基礎設施問題的前提下,不斷地滿足人民的市場消費需求,通過消費來刺激城鎮經濟的流動與增長。如果不能滿足人民的消費需求,那么其就可能會出現經濟倒退的情況,因為如果人們無法進行消費,市場需求就會不斷降低,那么相應的人民的經濟來源就有可能會隨著市場需求的降低而降低,從而導致地區經濟的衰敗。經濟得到良好發展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供應需求,人們的消費需求能夠滿足,市場經濟才能夠被更好地刺激,從而進行下一步的發展。
2.2產業結構升級對新型城鎮化的影響
由以上所提到的,中國的產業結構在初期表現為第一產業所占比重較大,第二產業次之,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最小。然后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進入了工業化時期,第一產業所占的比重明顯減少,而第二產業所占比重有了較大的增加;一直發展到現代社會,第三產業的比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這個演變當中,產業結構升級使得城鎮得到了發展,而這些促進了人才、資本等向城鎮聚集,從而導致一系列的城鎮發展問題,急需向高級城鎮發展才能解決這些問題,于是人民就有了改善城鎮建設的想法。這個過程中,產業結構升級首先改善了第一產業的工作效率,致使產生多余的勞動力,這些勞動力會涌入城鎮的各個產業當中,造成城鎮的資源緊缺,而為了解決這種狀態,城鎮的產業結構就會進行升級,從而帶動城鎮經濟的增長,經濟的增長刺激消費需求的提高,進而提出提高城鎮化的質量,也就是新型城鎮化。
2.3新型城鎮化以及產業結構升級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新型城鎮化與產業結構升級之間,無論是在勞動力還是城鎮經濟發展方面,都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新型城鎮化的建設會為社會帶來更加充足的勞動力,而勞動力的涌入會提高對城鎮資源的需求,為了解決需求就會開始下一步的發展。并且在這中間,還會牽扯到對許多產業的發展問題,根據城鎮化的不同需求,所要著重發展的產業也不同,如第三產業是城鎮化后期的必備產業,但是如果過度的發展第三產業,那么可能就會起到反作用。所以要在明確清楚新型城鎮化與產業結構之間關系的情況下,再進行科學的發展。
3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產業結構優化思路
城鎮化是國家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農村人口向城鎮聚集,不斷倒逼產業結構的調整,這就需要在后期產業結構調正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通過國家政策引導,市場行為配置現有資源,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進程中,發揮人才優勢,形成自然資源高效利用、生態環境充分保護、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不斷形成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美好的產業的結構體系。
3.1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
由傳統的“一、二、三”產業結構情況不斷向“三、二、一”產業結構調整,調整“三產”在國民經濟中比重,尤其是加快“三產”中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現代服務業為當前產業調整的關鍵點,尤其是農村人口城鎮化后的基本社會保障,大量農村人口的就業問題是當前必須解決的問題,加大對進城農民的專業技術能力培訓,積極引導進城農民參與現代化服務業,成為現代服務業主流人員。
3.2提高第一產業效率
中國當前第一產業效率依然低下,農民現在之所以離不開農村,主要是農村土地還不能規模化經營,農民進城后存有在農村種地能保住基本口糧,離開農村后農地流轉困難,不能帶來經濟收益。流轉出去的土地多“靠天吃飯”,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生產方式落實,抗災能力較低,致使部分農民進城后耕地荒廢,國家耕地保有量及糧食產能受危。
3.3持續穩定發展第二產業
當前受國內外經濟環境影響,中國二產結構還存在一定失衡現象。近年來,中國在世界展現出了“中國制造已經轉變為中國創造”,傳統二產的高能耗、低技術不斷轉變,制造業、輕工業比例逐漸調整。今后發展中我們要繼續穩定二產發展,優化二產比例,為新型城城鎮化的發展保駕護航。
4結語
新型城鎮化建設會對產業結構中的勞動力結構、城鎮建設需求、市場消費需求等多方面造成影響,為了可以更好地促進兩者之間的發展,需要理清兩者之間存在的關系,然后再去制定相應的發展計劃。
[參考文獻]
[1]楊鈞.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對農業產業結構的影響[J].經濟經緯,2016(6):84-89.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2017(11):6-23.
[3]吳穹,仲偉周,張躍勝.產業結構調整與中國新型城鎮化[J].城市發展研究,2018(01):37-47.
[4]肖振宇,寧哲,張杰.新型城鎮化新型度評價研究-基于城市群的視角[J].經濟問題,2019(7):92-98.
[收稿日期] 2020-06-01
[作者簡介]張玉梁(1990-),男,陜西榆林人,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土地資源管理、土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