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的發展,職業院校已成為培養合格技術人才的搖籃,也是國家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路子。學生與企業零距離接觸,學生在上學期間就可以得到上崗前的鍛煉,提前掌握職業技能,提高職業素養,為以后順利進入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關鍵詞:職業院校;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
1.??? 研究背景
隨著社會的人才需求不斷變化,技能型人才已成為企業的熱門需求。而職業教育也隨之成為培養合格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原有的職業院校畢業生很難在企業生存下來,這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因此職業技能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實施現代學徒制培養,師傅(老師)帶徒弟(學生),能更加符合行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特別是實踐能力的要求,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學生少走彎路,利于留存,以期達到職業教育與市場需求有效對接。
職業學校學生文化基礎差,學習能力不強,多數有偏科現象,缺乏刻苦鉆研的精神。青少年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完全成熟和定型,容易受環境和他人影響。但“不愛學習”,并不意味他們不夠聰明,他們的興趣易產生,這對于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探究新事物具有促進作用。在職業教育中,應努力推行現代學徒制,在促進學生將來能在企業中生存下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推進“雙證融通”(學歷證書+ 職業資格證書),建立國家技術技能積累制度;推進“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創新職業教育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完善現代企業勞動用工制度,解決合作企業招工難的問題。
2.??? 現代學徒制的內涵
現代學徒制是西方有關國家實施的將傳統的學徒教育與現代職業學校教育相結合的一種學校與企業合作式的職業教育制度,是對傳統學徒制的傳承和發展。現代學徒制以市場人才需求為導向,將專業知識教育與實踐技能培訓相結合,通過學校與企業的密切合作,形成“教師+ 師傅”的教育新資源,為學生半工半讀、工學結合搭建平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職業教育與企業學徒教育的結合,受教育主體具有學生和學徒的雙重身份。這種職業教育制度很好地實現了企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校企合作)、受教育者的工作和學習相結合(工學結合),能有效地幫助學習者學習知識、訓練技能、積累工作經驗和養成正確的職業態度,適應了現代經濟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3.??? 研究內容
1)校企聯合招生招工、實現協同育人
隨著企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與之配套的人才培養體系與企業需求有很大差距。現代學徒制是以企業為主導,學校與企業簽訂實施現代學徒制合作協議,明確校企雙方職責,推進校企緊密合作、協同育人。完善校企聯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參與評價的雙主體育人機制。
學生一入學,企業就深度加入到學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并根據技術技能人才的認知規律、成長規律和崗位需要,與學校共同研制人才培養方案、開發相關課程和專用教材、設計教學、組織考核評價等,真正形成融合學生人文素養、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態度和職業素養的培養體系,并與學校共建師資隊伍,派駐企業師傅參與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積極將企業對人才的各項需求深入貫徹到人才培養過程中,提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另一方面,企業也對學生采取企業化管理方式,利用真實的企業環境塑造學生,為企業培養大量亟需的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
2)??? 建立員工—學生雙身份、師傅—教師雙導師的教學模式
校企聯合招生招工后,學生入校即與學校、企業簽訂協議,確定各方權益及學徒在崗培養的具體崗位、教學內容、權益保障等,明確學生和員工雙重身份。對學生來說,既能接受專業知識與技能實操的訓練,又能接受企業文化、職業道德、崗位要求、技能標準的學習,實現了學生由考試型向做人做事型方向的轉變。
組建雙導師制的混編團隊,建立健全雙導師的選拔、培養、考核、激勵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機制。企業要為學校選拔技術過硬的師傅,明確其責任和義務,師傅承擔的教學任務應納入年終考核,并可同時享受相應的職務津貼。學校也要為企業選拔理論基礎過硬的指導教師,并將教師的企業實踐和技術服務納入教師年度考核。團隊共同承擔項目開發和教學任務,通過協作,彌補了校內教師項目實踐經驗的不足,提高了專業能力;同時也有助于企業技術人員對教育教學理念的理解和把握,較好彌補了企業技術人員教學能力經驗的不足。
3)??? 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依照合作共贏、職責共擔的原則,校企通過充分調研,雙方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制訂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崗位標準、企業師傅標準、質量監控標準及相應實施方案,共同建設基于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和專業課程體系,開發基于崗位工作內容、融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的教材,共同制訂崗位技能考核評價標準、學徒驗收標準,共同組織課堂教學與崗位技能培訓、職業資格考證,共同做好混編團隊的建設與管理等。每學年安排在校企兩個場所交替學習與工作,在企業的學習時間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增長。
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后,一方面引入的是真實企業,其職業環境、崗位標準具有示范性,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體驗職業氛圍,有利于學生良好職業素養的形成;另一方面,通過產教融合,真正實現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學的內容就是工作內容,教學過程即是生產過程,避免了課程所學與實際應用脫節的現象,有利于提高專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通過師資混編,優勢互補,一方面,使校內教師足不出校就可以學習企業的先進技術,積累實戰經驗,使知識和技能實時保鮮;另一方面,企業技術人員通過參與教學,有助于對教育規律的把握,使研發的項目更貼近實際,提高產品競爭力。
4)???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現行的學校教學模式和管理體制嚴重阻礙了工學交替的實施,具體來講,就是要依據培養過程中學生發展的共性和個性需求選擇相應的教學組織方式,建立健全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制訂學分制管理辦法、彈性學制管理辦法、學徒管理辦法,根據教學需要,科學安排學徒崗位、合理分配工作任務,保證學徒相關報酬,落實學徒的相關人身保險,保障人身安全。學生實習前應參加學校指定的縣級以上醫療機構的健康體檢。建立學校和企業實時的學生信息通報制度。
5)??? 建立多方參與的、靈活的考核評價機制
創新考核評價與督查制度,制訂以育人為目標、能力為核心,行業企業共同參與的學生評價標準,將學生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師傅評價、企業評價、社會評價相結合,積極構建第三方評價平臺,由行業、企業和學校輪流對學徒崗位進行技能達標考核,對學生的評價要貫通校企,全面體現于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中的各個學習和實踐環節。建立定期檢查、反饋等形式的教學質量監控機制。
同時,學生不一定要完成所有項目的學習,校企可以共同設置必修項目和選修項目,并設置相應的學分,只要兩個項目的學分達到的合格線就可以提前就業,大大縮短了培養學生的時間和經費,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 存在的問題
1)??? 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加上沒有配套的資金支持,很多民辦職業院校很難實施。
2)??? 校熱企冷,企業對現代學徒制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夠,合作意向不強。
3)??? 入校學生年齡尚幼,很難準確的把握自己的職業方向,且多為獨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
作者簡介:
張靜,漢,女,安徽濉溪,1986年1月,大學本科,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