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生態文明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文明境界和社會形態,是人類社會文明的高級狀態。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就三峽庫區生態文明建設,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論成果,但目前庫區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研究仍然比較薄弱。在新時代,為加快美麗庫區建設,須系統研究庫區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理論基礎;生態文明;三峽庫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1]。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三峽庫區生態文明建設在理論與實踐上雖然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還面臨生態文明建設重實踐輕理論的問題。因此,推進三峽庫區生態文明建設,須夯實庫區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基礎,為庫區生態文明建設指明實踐的方向。
一、生態學理論是庫區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基石
生態學概念最早是德國動物學家E?海克爾提出的。生態學是研究“有機體和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該學科認為,動植物及其無機環境構成一個生態系統,在系統內存在著有規律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且具有內在的自我調節功能從而在較長時間保持著相對穩定,即生態平衡。
生態學的核心思想是研究生物與環境(包括生物環境和非生物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生態學與生態文明關系密切,但二者并不等同:生態學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基礎和科學指導,生態文明建設為生態學提供研究對象和平臺。目前,在學術界產生了多個生態學的研究熱點,如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受損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研究、可持續發展研究等。
就重慶庫區而言,移民安穩致富任務重、經濟欠發達、生態環境脆弱、社會問題敏感,是一個特殊的“經濟地理單元”。在推進庫區生態文明建設中,充分吸收了生態學的研究成果,“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的強力實施、“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思路的生動實踐等等,都是生態學基本原理在庫區推廣與應用的成果。
二、馬克思恩格斯生態文明思想是庫區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指導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在經濟、社會等方面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但由于工業化導致對自然的過度利用、資源的過度消耗,引起了嚴重的自然破壞和環境問題。工業文明的負面效應促使人們開始反思工業文明。馬克思在其名著《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那種抽象的、孤立的與人分離的自然界,對人來說也是無”[2]。馬克思主張人與自然在雙向相互作用中達到辯證的統一。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文中指出,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結果是有些地方竟成了不毛之地[3]。恩格斯警告世人:“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4]。馬克思恩格斯生態文明思想的基本觀點是:人與自然統一,人與自然和諧。
馬克思恩格斯雖然沒有明確提出“生態文明”的槪念,但明確提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思想,為人類解決生態危機指明了方向,為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了理論基礎,對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重慶庫區自然地理條件復雜,必須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在推進庫區生態文明建設中,始終以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思想為指導,庫區開展的“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環保“五大行動”及“緑化長江?重慶行動”等正是馬克思恩格斯生態文明思想與庫區生態環境建設實際情況有機結合的體現。
三、我國古代先賢生態文明智慧是庫區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淵源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被普遍確認為“天人關系”,這個與環境保護緊密聯系的哲學命題,各家學說多有論述,其中以道、儒、佛三家最為豐富精辟(見表1)。
我國古代先賢樸素的生態文明思想,閃爍著生態文明智慧的光芒,是我們建設生態文明寶貴的精神財富。重慶庫區面臨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雙重壓力,須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在推進庫區生態文明建設中,充分汲取和升華了古代思想家的生態文明智慧,生物多樣性保護、美麗鄉村建設、移民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等等,無一不是古代先賢生態文明智慧在庫區的生動實踐。
四、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庫區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支撐
在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系統闡述了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同志無論在地方做領導工作還是作為黨的總書記領導黨和國家的全局工作,始終傳承中華文明“天人合一”精髓,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吸收中外文明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一以貫之,并不斷升華,形成了系統的生態文明思想(見表2)。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理論的最新成果,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系思想的新內涵。?????? 有利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有利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有利于貫徹新發展理念,有利于打好三大攻堅戰。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理論的最新成果,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系思想的新內涵。有利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有利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有利于貫徹新發展理念,有利于打好三大攻堅戰。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生態環境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重慶庫區處在三峽庫區的庫腹區和庫尾區,區域發展差異大,在推進庫區生態文明建設中,始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將巫山縣、奉節縣、云陽縣納入三峽庫區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巫溪縣納入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武隆區、石柱縣納入武陵山區生物多樣性與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等等正是庫區堅持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體現。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2]??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作者簡介:
陳仁安(1964—),男,重慶萬州人,教授,研究方向: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