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振
摘要:我國企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一個主要的制約因素是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的僵化與落后,本文分析了企業發展過程中管理模式的演變路徑,指出了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闡述了企業在作風建設、佛系管理以及借鑒孫子兵法等方面進行發展創新的具體思路。
關鍵詞:作風;佛系;戰略
隨著社會經濟和人類文明不斷發展進步,企業管理模式也隨著企業規模和需求的變化而不斷演變發展。縱觀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管理特征,企業管理模式演變又何嘗不是管理界的一部“進化論”。
一、企業管理模式演變
企業在創業初期需要高度的內聚能力,為了避免權力與利益分散,企業管理模式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安排家庭成員、家族成員委以重任,形成用人唯親的親情企業管理模式。到企業發展初期,人力資源需求隨之擴大,但是用人唯親的管理觀念并未轉變,因此企業的管理模式開始以家族組成人員為核心,向朋友圈擴散輻射,管理者之間“裙帶關系”明顯,向友情模式升級演變;當然,不乏一些企業在創業初期就應用友情管理模式,兩種模式在企業管理模式演變中既是先后關系,也是并行關系,且都是一般企業創業初期的典型管理模式,諸如阿里巴巴這樣的大企業也不例外。隨著企業發展,中央集權的內聚能力逐漸弱化,利益至上的目的性明顯,內部矛盾日益升級,親情、友情開始淡化,企業管理走向溫情模式,即選賢舉能、分化權力。溫情模式是企業發展的十字路口,演變成隨機模式,即一些企業意識到發展矛盾后,或堅持不破不立,一鼓作氣進行改革,實行“新政”,走向法制管理之路;另一部分企業或矯枉過正,物極必反,走向高度集權的獨裁模式。
二、企業發展創新研究
(一)企業管理中對作風建設的思考
企業作風建設是一項長期、繁復、常態化的工程,直接關乎企業的生死存亡。因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做好企業作風建設工作,確保企業的良好生存與發展。
企業作風建設離不開干群結合。干是領導層,群是員工群,為了實現二者的完美結合,領導層必須與時俱進地更新觀念意識,結合市場經濟發展變化與企業自身經營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企業目標,為整個企業的生產運營指明方向,引領企業員工向著總目標前行。
企業作風建設離不開知行結合。知與行是相輔相成的,知是理念指導,行是具體執行,有知有行,才能推動企業的良好運行發展。具體表現在嚴、細、實、快四方面。嚴,在于要勇于承擔職責,遵循規章制度,嚴格把控質量,嚴格控制成本。細,旨在細化企業目標,將目標細化分解到各個部門,細致安排,認真檢查每個計劃執行環節,做到環環相扣,步步落實。實,就是將具體計劃責任落實到個人,確保切實的執行,真實的反饋,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推進企業發展。快,即快捷的反映、快速的行動、快步的推進,以快捷迅速的企業作風,推進企業目標的實現。
企業作風建設離不開寬嚴結合。企業要營造寬松的環境,建立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心平氣和的對待人和事,用發展長遠的眼光看待別人的長處,盡可能地忽略別人的短處,并寬松地對待自己,確保身體健康,精神放松,有益無害。
足可見,干群結合、知行結合、寬嚴結合是企業加強作風建設的有力支撐與保障。
(二)企業管理之“佛系”管理
“佛系”管理詞匯最早源于日本,實際上與佛教并無關聯,“佛系”員工多秉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論調,與以往的奮斗、拼搏、競爭觀念大相徑庭;由此推斷,“佛系”管理在管理大方針上與“佛系”員工的基本理念保持一致,即聽之任之、率性而為。這般論調在平日尚能博得恣意人生、返璞歸真之美譽,殊不知“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在如狼似虎的利益競爭環境下,所謂的“佛系”管理不過是傳播負能量的喪文化。那么“佛系”管理真的一文不值嗎?實則不然,若剖析人微,鞭辟入里,就會發現上述情況并非“佛系”管理本真。
存在即合理,歷史上“佛系”管理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數,在今天這樣狼爭虎斗、亂花迷人眼的利益紛爭下同樣需要。真正的“佛系”管理并非喪文化,企業管理者要努力提升自我,練就火眼金睛,及時辨別喪文化的“偽裝者”,撕掉其“佛系”的假面,踐行真正的“佛系”管理,培養職場上的“斗戰勝佛”,用實踐證明真正的“佛系”管理同樣可以所向披靡。
(三)從《孫子兵法》看企業戰略管理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想脫穎而出,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戰略管理至關重要,而被稱為百世兵經的《孫子兵法》中的許多戰略思想與現代企業戰略管理不謀而合,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從企業戰略管理實際來看,與《孫子兵法》中的“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將,五日法”相契合。
“道”相當于戰略管理中的“目標、愿景”,《孫子兵法》和現代企業戰略管理都將其放在首位,可見其重要性,能夠令企業組織內部各個部門為著同一目標共同努力。“天”“地”分別對應企業戰略管理中的“外部宏觀環境”和“內部微觀環境”,即要求企業要時刻關注掌握企業發展的外部宏觀環境,最大程度發揮預見作用,為企業戰略決策管理提供可靠依據。具體而言,要積極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提高企業信譽,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重要手段;要加強企業核心能力培養,為自身“造勢”,形成獨立、持續的核心能力,確保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這是企業戰略管理者應當擁有的素質,要發揮“全局觀”,在“慎戰全利”思想的指導下,探索企業內外實際情況,并對企業組織結構、制度規則、內部資源等進行優化配置,堅持將法相輔相成,以促進企業目標愿景的實現,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結語
隨著社會分工日益細化、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科學技術不斷更新進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及信息化日益明顯,倒逼企業開始管理模式創新。未來企業管理既有包羅萬象、萬法歸一的系統化管理模式,也有一葉知秋、大道至簡精細化管理模式。也正是如此,企業管理才具有五彩斑斕的無限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