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俊 許昌職業技術學院
供應鏈是網絡結構,涉及企業眾多,因此,鏈上企業的合作對供應鏈管理效果影響重大。受傳統買賣關系,商業模式的影響,目前,中國諸多商業企業依然無法領會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思想,供應鏈成員企業間缺乏信任,將責任、風險等轉移至上游或下游企業,導致短期合作,是我國企業在進行供應鏈管理時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耗費成本并制約我國供應鏈管理發展的重要因素。
信息網絡化,是全球經濟競爭的必要手段。為了存活與競爭,中國大多企業都改變了傳統的管理手段,采取信息系統來進行輔助管理,但大部分企業雖然能夠引進信息管理系統,利用率和效果卻差強人意。有些信息系統不適合企業的業務流程,嚴重影響了制造企業供應鏈管理的效果;有些企業完全依賴于信息系統,而忽略了數據維護等持續發展,耗費成本卻得不償失。我國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與企業發展不協調,是我國供應鏈管理發展需解決的又一個問題。
對于供應鏈成員間企業的戰略聯盟關系,很多企業缺乏正確的認識。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節節相連、環環相扣。上游企業都是供給者而下游企業都是客戶,企業間都是供應和需求關系,任何環節出了問題,都能夠影響到整條供應鏈系統。上下游企業間的關系是合作大于競爭,這是與傳統的企業戰略關系最大的不同。
雖然企業競爭理念已從“縱向一體化”轉向為“橫向一體化”,但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大多依然采取傳統的“金字塔”型。這種結構下,企業各部門只注重自身利益,缺乏交流,信息溝通容易出現停滯或者誤差,這種對市場變化的不敏感大大影響供應鏈管理的效果。
做好供應鏈企業間戰略關系的管理,不僅需要做好企業內部的供應鏈管理,還要對合作企業間的供應鏈管理的進行協調。很多企業實行業務流程重組這些變革措施,僅僅局限在本企業內部,而沒有站在一定的高度對供應鏈的整體組織結構、合作方式等實施變革,這樣局部的舉措難以實現整個供應鏈的優化。
建立供應鏈管理網絡時,應對合作伙伴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不僅對產品等硬件方面進行考察,更要對雙方的經營理念,企業價值觀,合作范圍、服務支持等進行全面考量。這個過程也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選擇合適的企業作為供應鏈網絡中的合作伙伴,是一項最為基礎的工作,為以后企業間更好地合作做好鋪墊,一定要慎重選擇。
確定合作企業后,要建立互信機制,激勵供應鏈成員間的合作。供應鏈網絡錯綜復雜,鏈上的企業依然是獨立的企業法人,雖有合同的約束,合作與競爭并存的關系使企業必須在相互依賴與各自的獨立之間找到平衡。信任是合作的根本,為供應鏈的長久生存和成員企業的共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現在經濟的發展已經離不開信息技術,信息技術使企業更快的獲得新的商機、獲取優惠的價格,供應鏈網絡上的企業合作,更加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通過網絡系統和電子技術這些載體內網與外網的建立,企業更加便捷的獲取供應鏈網絡上企業的資源信息。利用MRPII,ERP,JIT管理等軟件,不僅使企業內部管理明細,而且可以建立企業外部網,與上下游企業互聯,以增強快速溝通、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引進信息管理軟件時,一定要選擇適合于本企業的供應鏈軟件。一個獨立的軟件很難能夠適合于任何一個企業,或是整個業務。因此缺乏系統的協調性,我們需要一個整體戰略管理者如核心企業來協調解決信息化的問題,為整個供應鏈網絡獲取利益。
供應鏈網絡上的企業形成的是競爭協作的戰略聯盟,通過鏈中的上游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物流服務商等各自發揮特長,發揮各自競爭優勢,相互依存共同發展。通過業務外包合作模式,企業可以充分利用鏈上合作企業的資源,致力于本企業的核心業務、分散風險,從而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隨著信息科技的高速發展,商品升級換代及客戶多樣化的需求日益明顯,競爭的資源從有形至無形,信息、知識和創新能力等都成為競爭對象,因此,建立基于供應鏈管理的競爭戰略至關重要。
企業結構要與時俱進地根據市場形勢進行調整,對于繁多的業務部門,進行精簡,集中人力、物力與財力發揮企業優勢的核心業務。此外,企業還應重建業務流程,加強業務流程的連續性、柔性化,更方便快捷的適應企業發展需要,有助于企業間的高效合作及培育、發展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發展企業文化同樣重要,通過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的塑造,使結構重組可以在各個方面順利實施。
總之,發展現代物流和供應鏈管理,對企業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取得成功十分必要。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從企業內部的變革到組織結構的調整,從戰略的制定到戰略的實施,在企業間全方位地進行,通過這種新的供應鏈物流管理模式,必然給企業帶來強大的核心競爭力,對企業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