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南山中學
(一)教學方式乏味。閱讀教學不同于生字詞,不能死記硬背,更不能生拉硬套,而重在理解,理解的前提是熱愛和喜愛,與其說如何讓學生學會閱讀,學好閱讀,不如說怎樣才能使學生愛上閱讀。這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尋找方法,轉換方式。應試教育大背景下,在緊抓學生成績的同時忽略了語文閱讀真正的意義所在,只有轉變這種教學方式,將主動性移交到學生手中,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正確的做好閱讀教學。
(二)閱讀教材略顯單一。由于現在高中生學習壓力比較大,且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當前的高中語文閱讀教材的容量比較有限,其中所包含的部分內容和當前的時代不是特別符合,顯得些微單調,應當作出適當地調整和整改。除此之外,閱讀相關教材與課本內容不完全同步,而且與日常生活聯系不緊密,學生對此興趣不濃。課堂時間又十分有限,學生利用在校的時間提升自我閱讀能力的可能性不高。因此,開發更多元化的閱讀教材,可能對學生提升閱讀能力有積極促進作用。
(三)教學理念相對滯后。在目前的高中閱讀教學課堂上,大多數依然延續教師課堂灌輸式的模式,而教師占據教學主導地位,如果老師的思想理念沒有更新和轉變,那么學生的思維發散和獨立思考能力將得不到有效提高甚至被限制,致使學生閱讀能力下降,認知和理解水平短淺。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當中,培養的不僅是學生的理解能力,更是邏輯思維的培養,例如,在學習《紅樓夢》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把文章中的人物關系梳理一下,以簡明扼要的圖示方法展示出來,學生在梳理的過程也逐漸了解其中的人物關系,在閱讀過程中更有代入感,便于更好地學習和理解。除此之外,教師在課下可以根據學生感興趣的閱讀內容整理相關素材,不拘泥與紙質資料,適當地加入視頻、音頻材料,適時播放名校優秀教師講解課程。除此之外,創設適當地閱讀環境,為學生提供輕松、獨立和開放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快樂學習,才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在閱讀中不斷提升自己在語文整體學習的效果。
無論何種教學方式都不是完美無缺的,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在教學實踐中起到指導性作用,使實踐內容更加豐富的同時,也為實踐發掘更多的可能性,因而,對老師的要求需要不斷提升,主要如下幾點:
(一)明確教學目標。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新時期的教學課程也在不斷推進改革,新課改對老師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有著新的要求和引導。老師們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經驗來進行教學,必須根據現在時代特征及學生特點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和改進。在教學實踐中,如果老師都不能明確教學目標,那么很可能南轅北轍,在不必要的環節浪費大量時間,與預期教學效果背道而馳。所以,教師要格外注重教學目標的準確性和方向性。
教師在開學之前的備課過程中,就應該明確所教授的學生本年度課程的閱讀目標,然后細化到具體的單元甚至具體的課文,做一個預期課堂情境設定。從而在正式課堂上,著重強調,緊緊抓住閱讀教學目標。
(二)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知識。語文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需要老師具備足夠的知識背景和表達能力,所以教師要不斷充實自己,加強背景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閱讀教學絕不僅僅是將知識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中,優秀的教學是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化為自主學習。所以,只有老師不斷提升自身背景知識,才能不拘泥于課本,使課堂氛圍更加生動,學生學習熱情更加濃烈。
(三)強化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新時期閱讀教學,不僅要求教師本身的知識過硬,更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使自己的知識系統更加全面[4],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互聯網發達的今天,教學模式已不再是只停留在書本上,學生們對網絡的依賴和需求越來越高,因此教師只有與時俱進,在課程設計與教學過程中掌握主動性,向未知的知識遷移,才能不被古板的傳統教學方式束縛。除此之外,總結以往教學中的優缺點,不斷改善,例如在詩歌教學部分,可以從詩歌背景或作者寫詩的情境入手,以通俗易懂但不失有趣的語言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真正領悟詩歌所體現的情感和思想。適當結合視頻,如戴建業老師對陶淵明《歸園田居》的講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閱讀教學有益于開闊學生思維,增強邏輯,好的方法和策略將使閱讀教學更好地發揮作用,讓老師在實踐中尋找方法,學生在閱讀中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