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市岷江路小學校
自古以來,中國有著“禮儀之邦”的美譽,孔融讓梨、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禮儀故事佳話廣為流傳。自古以來我們就推崇“百行以德為首”,講文明、重禮貌、和善待人,已成為我們中華兒女世代弘揚的傳統美德。然而,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相對較為滯后,特別是少數獨生子女,自私又任性,不懂得尊重、關愛他人與嚴于律己,出現了一大批不文明的現象:在旅游景點刻字、等公交車擁擠搶座,不給老弱病殘讓座,甚至在公共場做出亂丟垃圾等不雅之舉,這一切歸根到底,是禮儀教育的缺失。小學期間是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為此應抓好啟蒙教育工作,適時對小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小學生是未成年人,他們的思想還沒有成熟,對于各種行為還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偶然出現某些不文明行為是可以理解的,但這并不等于我們可以對其放任自流,使之為所欲為。作為校方,應注重禮儀教育工作,倡導文明,引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和文明言行舉止,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我們既要理論教育,又要重視體驗,突出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達到文明禮儀教育的實效性。在禮儀教育中,一開始不必告訴學生為什么要這樣做,只要堅持做下去,他們就會慢慢感悟出其中的道理。為達到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學校要注意以下一些問題:第一,教育內容要統籌安排。學校禮儀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理應從小抓起,貫穿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全過程。必須對各級學校、各個階段禮儀教育的內容進行全面規劃和統籌安排,形成一個完整的禮儀教育的系統。否則,就難免相互脫節,甚至出現教育內容交叉、重復或缺失、疏漏等情況。當前,禮儀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進小學、中學的校門,應該說對禮儀教育的內容進行全面規劃和統籌安排已經刻不容緩。第二,教育方式要多元選擇。在教育過程中,不應只采取單一的課堂講授的方式,還應該把課堂講授與模擬訓練和日常養成等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如果課堂講授重在傳輸禮儀知識,那么模擬訓練則重在體現禮儀教育操作性的特點,而日常養成則重在體現禮儀教育實踐性的要求。第三,教育重點要分段把握。禮儀教育雖然具有十分鮮明的操作性特點,但這絕不意味著禮儀教育只需要學習具體的禮儀規范。在小學禮儀教育中,由于小學生文化水平不是太高,對理論把握能力不是太強,因此應重在操作方面,以禮儀規范的講授和訓練為主,抓日常的規范管理,以此培養學生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
家庭是人生的初始港灣,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小學生禮儀教育要重視家庭教育環境的影響。家長平時的言談舉止以及對子女的要求等,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并直接在孩子身上發生作用。家長良好的禮儀形象、家庭的文明禮儀氣氛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家長引導孩子懂得在家孝敬父母,學會自理,對人有禮,不給別人添麻煩,懂得感恩,做事情想到與別人合作,學會做客禮儀與待客禮儀等。在家庭禮儀教育中,家長要明確禮儀教育的目的、要求、家庭禮儀規范。同時家長要以身作則,發揚榜樣的示范作用,用在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為孩子樹立一面旗幟,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從家庭教育的視角來提高文明禮儀教育的實效性。
小學生的禮儀教育僅依靠學校的力量來提高他們的禮儀修養是遠遠不夠的,在實施禮儀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調動學生家長的力量,增強學校和家庭之間的聯系,讓小學生家長也認識到開展禮儀教育的重要性,了解禮儀教育的宗旨和內容及方法,學校做好家長的基礎禮儀教育指導工作,提高小學生家長的素養和品德,進而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榜樣氛圍。家庭是小學生接受禮儀教育的第二大場所,只有家長具備較高的禮儀修養,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件事中都應規范學生的行為舉止,指導小學生示范符合禮儀規范,在家長積極的引導下,為小學生的禮儀學習構建良好的家庭氣氛,形成家庭禮儀文化,逐步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在小學生的禮儀教育中,教師要發揮他們的引導作用,讓小學生親自對自己的禮儀水平,以及禮儀教育做出一些最基本的評判和規劃。小學生在自我理解、自我規劃、自我嘗試、自我肯定、自我調整、自我總結的過程中,能夠對禮儀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小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也得到了鍛煉與提高。教師應該引導小學生從自身出發,實現禮儀水平的不斷提高。同時,為增加小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讓小學生自我評價,學生間互相評價,然后教師再進行綜合性評價,讓小學生思考自身在禮儀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思考今后的改進方向。通過這些舉措,小學生就能夠認識到自身的真正水平,并且愿意自己去努力提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古話說明社會生活環境對人品格的養成具有重大影響作用。要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家庭、學校、社會要協同努力。首先校方要創設文明、和諧的學校環境,在校內走廊、櫥窗內宣傳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內容;此外,教師熱愛關心學生,學生尊敬愛戴老師,共同創設良好的班集體,使學生從集體中得到溫暖,不斷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其次,家長應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表率作用。培養小學生在家要養成良好的禮儀行為習慣。再次,社會各階層要落實十九大會議精神,弘揚社會正氣、傳播社會正能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環境的影響是深遠的”,讓小學生在所置身的環境中,在模仿與訓練中形成良好禮儀行為習慣,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
正如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所說:“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教師要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要求其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讓小學生學禮儀、知禮儀、用禮儀。只有教師都來關注學生的禮儀教育,才能培養出健康文明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