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輝
青海省果洛州久治縣民族寄宿制小學
目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因此,漢語言文學教育工作者必須對漢語言文學的專業基礎知識進行強化,并在此基礎上采取應用性教學,不斷提高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應用能力。
作為一門傳統人文科學,漢語言文學是人文精神在人類歷史中的具體體現,也是中國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現,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人類文明的發展。漢語言文學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學習和掌握其他知識的基礎和前提。就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實際情況而言,其教學方法的重點在于理論知識的傳遞,而漢語與實踐的結合能力卻一直被忽視。漢語言文學教學一直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在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積極性不高,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發展。因此,為了提高漢語教學的水平和質量,有必要探索和創新漢語言文學教學方法。
漢語言文學作為傳統的人文學科,是傳統文化和民族意識的有機載體,代表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精神文明,同時也是后現代人文關懷的重要體現。
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育注重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理論建設,出發點是為了建立健全學生的道德體系。漢語言文學的專業價值不在于創造多少經濟效益,而在于創造無法用數字統計出來的社會效益,我們應看到的是社會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特定期待。
漢語言文學是文學、文化的遺產,是通過人們對過去的各種認識來進行當前社會現象分析的過程,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效果是畢業后的學生在各種工作和生活中都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一個社會發展過程中最為普遍的教學模式。當代我國漢語言文學專業主要開設的課程有: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外國文學,當代文學,現代文學,古代文學,文學概論,語言概論,影視概論,美學概論,寫作學等課程。
教學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首先要使用當前社會發展的過程和流程,通過對社會發展的認識來加深教學過程中的各個趨勢問題。對于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來說,出現應用性改革是當前教學發展的前提與基礎。
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應用性教學的過程中,漢語言文學教師不應該只將教學重點放在中文基礎課的講解上,中文基礎課雖然是傳統漢語言文學的理論基礎,但學生只進行中文基礎課的學習并不能保證在今后工作中能夠學以致用。因此,教師應當在注重中文基礎教學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訓練,將中文基礎課和現代實用中文課程相結合,讓學生不僅通過教材認知漢語言文學的相關知識,還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拓展。針對這方面,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閱讀任務,并引導學生拓寬漢語言文學知識的視野,培養學生良好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應用素質,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漢語言文學的應用性價值主要表現在對學生就業時的導向作用,其主要強調的是學生對于漢語言文學的應用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快、更好的適應社會的職業生活,并為此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對漢語言文學教學方法進行改革的過程中,要將詩詞中的平仄和對聯中用到的虛實融入到漢語言學習中,讓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綜合掌握,在傳承中華文化的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興趣和欲望。與從同時,要借助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不僅要充分地激發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興趣,也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和分析漢語言文學的特點、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最終摸索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提升漢語言教學應用性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在對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單單的讓漢語言文學整體的教育方法和方式僅僅停留在教育的層面上。漢語言教育工作者在對漢語言文學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做到推陳出新,一定要打破陳舊傳統的漢語言教育方法和模式,真正做到提高整個漢語言文學自身教學過程中的社會適用性和應用性。在漢語言文學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參與教學的教師一定要摒棄陳舊的教學方式,摒棄一味的對學生進行漢語言文學知識灌輸和單一、呆板的教學模式。漢語言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的結合講授法和引導法,并采取探究式的學習方法和小組合作的辦法等諸多的形式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實現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良好交流和互動。教師應從學生學習興趣出發,理論聯系實際,賦予漢語言文學教學新的時代特征,開創新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格局,讓學生能夠從內心深處喜歡漢語言文學學習,并增強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