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大婷
青海省西寧市北小街小學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實際問題的解決需要用到四則混合運算。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不僅要讓他們熟練掌握理論知識,還要讓他們學會在實踐中靈活應用。讓小學生完全掌握并熟練應用四則混合運算是需要時間和方法的,而以往課堂教學大多通過枯燥的反復練習,沒有注重運算思維的培養。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四則混合運算的教學策略有了以下思考。
首先小學生經常出現的問題是格式錯誤,有些學生會把等號對齊題目,還有一些學生會在橫式之后添加得數。這種格式問題說明學生做題時對格式沒有充分意識,比較粗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向學生強調四則混合運算的標準格式,糾正學生在這方面的錯誤。
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當運算式中只有加減或者只有乘除時,按從左向右的順序依次計算;式中既有加減又有乘除時,先算乘除后算加減;式中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的,然后再按正常順序計算。不少小學生經過學習已經能記住并復述以上順序,但一部分學生僅僅是將這個知識點死記硬背,在實際做題中不能學以致用,仍會出現運算錯誤。之前長期解題過程中學生形成了從左向右計算的習慣,比如這道題“35-72÷9”,小學生若按照以前的習慣先算左邊的減法,這道題就會出錯。這種錯誤深刻反映了學生對運算基本法則沒有真正掌握,無法先判斷出運算優先級。還有一些比較復雜的帶括號的題目,學生在合并算式過程中也容易因理解不當和做題不仔細而出錯。
要使學生真正掌握運算順序,就必須要有目標、有方法、有計劃地鍛煉他們分清運算順序的能力。當學生對連續加法、連續減法、加減混合題目,以及連續乘法、連續減法、乘除混合題目等同級運算題目熟練掌握之后,就要開始鍛煉他們對不同級運算的掌握能力,由此讓學生能夠真正掌握運算順序。在不同級運算的混合型題目中,教師要使學生清楚同級運算與不同級運算間的差別,即在同級運算中,遵循從左到右,依次演算的原則,而在不同級運算中則需要優先計算乘除法,再計算加減法。至于包含括號的運算,則要更加優先于乘除法進行計算。例如888-8×(88-8)一式中,就應該最優先計算括號中的式子,再計算乘除法,最后計算加減法。
此外,要培養學生以相關術語解讀題意,并通過口述和默讀的方式明確運算順序的習慣。如在進行兩步混合題目的解答時,可以要求學生將題意讀出來。例如,12×6 +12 讀作12 乘以6 的積加12 的和是多少;20-15÷3 讀作20 減去15 除以3 的商的差是多少。這種方法不但可以讓學生加深對各個數學術語的理解和應用,還保證了學生讀題目的準確率和答題的正確率。同理,在做三步以上的混合題目時,可以讓學生依照運算順序將題目讀出來。這樣,經過反復、長時間練習,學生對運算規則的掌握能力也漸漸成熟起來,而這也為學生日后做大型文字敘述題目提前做了準備。
在學生長期進行四則運算練習的過程中,要不斷引導學生形成完善的四則混合運算解題步驟的意識,從而提升計算的正確率和效率。首先就是要觀察,觀察內容包括題目里的數字,題目里包含的運算種類以及有無括號及其位置。在觀察后,要進行分析,分析題目中數字間的運算關系,包括運算順序的先后和簡算的應用。通過前兩個步驟,可以將運算的先后順序確定下來。其次,在確定運算順序的基礎之上,根據運算法則以及運算性質進行對應計算。最后,則需要對計算的各個步驟進行檢查和驗算,檢查驗算的內容包括數字和運算符號的準確程度,運算步驟的合理性以及結果的正確性等。
可以看出,檢查驗算這一過程是學生做題的最后過程,直接關系到計算結果準確與否。所以,教師平時要嚴格要求學生,必須做好檢查這一項工作。學生們由于做題中的粗心大意,會出現很多運算上的錯誤。這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引發他們對錯誤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錯誤,以及正確的算法是怎樣的等問題的思考。如果學生在混合四則運算中做到認真觀察、理清順序嚴格計算全面檢查這幾點,就必然能夠提升運算的正確率。在上交的作業中,要求學生要書寫規范、整齊、清晰,做題后必須認真檢查。具體檢查內容包括:是否抄錯題目;計算過程對數字、符號有無錯漏行為;每一步計算正確與否;特別的計算程序是否得當。在檢查中,不斷強化對縱向檢查與橫向檢查的綜合應用。縱向檢查,要求對上下式間的錯漏進行排查,嚴格把控計算過程中的邏輯關系。橫向檢查,要求檢查每一步運算的正確性。通過橫向與縱向的雙向檢查,不僅保證了學生計算的準確率,也會對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嚴謹認真的學風形成有益的影響。
總之,教師要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目標、有計劃、有方法的正確引導,鍛煉學生對四則混合運算規則的掌握和靈活應用。在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練習中,學生對四則混合運算的掌握能力就會不斷提高,為以后更加復雜的知識點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