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靈
浙江省溫州永嘉縣上塘城西中學
面對新課程目標改革的大環境下,核心素養在近年來逐漸被各級教育部門提出并在各學科的實際教學中進行落實。學生的核心素養可以在教師的輔助教導下進行塑造培養,通過學校與家長的配合最終培養出各方面能力健全,綜合能力顯著提升的新時代初中生。初中的道德與法制課堂已經成為我國素質教育中的一項重要組成內容之一。教師需要認識到核心素養的培養對于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并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深化細致研究,從而為學生創造出高效的學習方法。
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理念的一個重要舉措。在核心素養的內涵中,非常明確地將人的道德素養置于重要地位,比如家國情懷、責任擔當等,這些正是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底蘊和本色。立德樹人是具有中華文化特色和時代特點的育人模式,教師在不同素養培養過程中應該予以學生不同的引導途徑,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核心素養培育關鍵在教師。身教重于言教,要落實“核心素養”理念,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自覺提高自身學科專業素養,不斷汲取新知識,豐富其他學科知識,合上時代的節拍?!按蜩F先要自身硬”,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教師必須要有較高的自身素養,必須以高尚的師德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以德服人,時時為人師表,處處做學生表率。
在初中的道德與法制教學課堂中,為達到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目的,教師率先需要做的即為引導學生體會該門學科的核心素養,讓學生首先對學科素養有全面清晰的了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后期能夠積極的投入該門學科的學習中。打好堅實的基礎,便于后續教學環節的順利開展。情境教學作為一項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其可充分的激法學生的全身感官,通過形象化的感官帶動學生對于問題的理性思考思維。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猶如身臨其境,該方法對于發散學生思維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此外,素養的提升離不開學生自身與環境間的互動,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有助于學生間的交流互動,在互動中提升自身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授七年級《交友的智慧》這一課中,教師可在課堂營造生活化的交友情境,在此過程中引導告誡學生在與同學間建立友誼的過程中,需要開放自己,進行持續的行動,真誠待人。引導學生探索交友的方法,與朋友接觸時的言行舉止等。
科學合理設定學習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學習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教學活動的達成點。因此,目標的設定要兼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只有這樣,才不會出現方向性的錯誤。目標的制定要結合新課程的理念、學科目標、單元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具體而細致。比如科學上網這一課時,要對課文的內容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將本課所涵蓋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和歸納,最終確定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初步形成對網絡、網絡交往以及使用網絡語言的看法,了解網絡的特點,初步感受網絡的兩面性。(2)能力目標,學會合理利用互聯網等傳播媒介,提升客觀看待問題、辯證分析問題、理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培養抵制網絡不良誘惑的能力,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辨別能力,在網絡交往中保護自己。(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形成理性看待網絡的意識,初步培養遵守網絡規則的意識,初步養成積極的媒介批評能力,學會理性利用現代媒介參與社會公共生活。三維目標的設定,從表及里,形成的是對學生綜合學科素養的培養體系,學生可以從身邊或自己經歷的事去理解教材知識,從而樹立并形成真正的技能與素養。
道德與法治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注重學生的實踐體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融入到社會中去,感受社會道德法律規范的力量,形成客觀理性的價值體系,回歸課堂本真。核心素養的培養應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只有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本真,用學生身邊的人和事感染、影響學生,才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也是學生自身知識增長、能力提高、情感升華、全面發展的主體。只有通過自身在學習和活動中的觀察、思考、參與、運用,才能把抽象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培養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已成為核心素養培養的共識。道德與法治教學必須引導學生將觸角伸向廣闊的社會大課堂,進一步拓展生活,從中汲取生活的養料,從正在發生的、活生生的實際中檢驗和豐富所學知識,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鍛煉,核心素養也隨之進一步深化。
總而言之,現階段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已成為一項關鍵的教學內容,教師要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學生也要適應該門學科新的學習方式,力爭通過學習此門課程為未來發展提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