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中等專業學校 云南 保山 678000)
初為人師的自己,還沒有來得及完成學生到教師的位置轉換,進入學校以后就擔任了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和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也難免會出現不知所措的局面,有的時候在教育的過程中感覺自己花盡了心思,但是處理的方式不恰當,教育的結果也自然適得其反。所以在擔任班主任的這一年里,自己也時常思考如何與學生相處,如何教育犯錯誤或有問題的學生,在自己不斷地反思和成長的過程中,我也逐漸地了解了班上每一個學生性格特征和家庭背景等,也漸漸地找到了一種教育他們和與其相處的一種門道。現將其總結如下:
宋代程頤說:“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以術馭人者,人亦以術而待。”信任,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基石,在成人之間如此,那么在老師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也當如此。其實,教師與學生之間,就像高山與高山之間一樣,你對著對面的高山呼喚“我尊重你,我信任你——”,那么對面山谷的回音也會是“我尊重你,我信任你——”。
其實在實際的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在課堂上我們是師生,在生活中我們更是哥們。所以在取得學生的信任的方法中,這是我的方法“學會用他們的處人之道與其相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往往老師自己需要放下身段,平視學生,不再俯視,心理平等,只有這樣學生真正把你當作他的知心朋友,愛才真正走進學生的心。教師對學生的真誠是一種教育力量,學生只有感到被信任,才愿意去接納老師。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度和接納度有多高,對老師的教育的接受度就有多高。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你面前展現一個完整的自己,這個時候學生的優點和缺點才能在老師面前毫無保留的展現,而老師自然也就有相應的教育方法來應對。
每一個調皮的孩子其實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只是我們還沒有發現罷了。青春期的孩子,正處于成長過程的關鍵期,自我意識的不斷完善,這部分孩子在內心中更希望自己可以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如果老師在教育的過程中不注意,只是于一個師長的角度去說教,那么結果往往也許會背離最初教育的方向,適得其反罷了。
尊重學生,首先就是要知道和學生平等相處,特別是心理上的平等顯得尤為重要。犯了錯誤的學生,很多在他們犯錯過后都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或者意識出了差錯,這時候一味地責罵或說教以無用,相反用同情心喚醒他們的上進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幫助他們清除自卑感,排除他們的煩惱和悲傷,用熱情和溫暖鼓勵他們充滿信心地學習和生活也許更有效果。其次就是嘗試尊重學生自己的文化見解和社會經驗,當前的社會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社會,有誰又敢肯定老師的經驗和見解就是正確的、符合時代潮流呢,學生完全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已超過了教師,所以在此應該尊重學生自己獨到的見解,只要不是違背社會道德和法律的都不該直接的干預或者反對,這也是對學生的尊重。最后就是應該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學生之間的差異很大,這是無法否定和抹殺的。教育不是一成不變,學校也不是教育工廠,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個人的喜好以及追求目標,老師師只有考慮怎么去準確認識,怎么去對待,絕不能視而不見搞齊步走,實際上也走不齊。只有尊重這點差異,學生的個性才會有發展的空間,學生才能生動活潑地發展。在這一點上,老師要做到:不是選擇適合我們教育的的學生,而是要提供適合學生的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行為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思想,品行,家長對孩子行為的認知比較具體、深刻。教師若能在家庭教育中發揮積極作用,不僅會直接影響到師生關系,而且也會通過家庭教育這一渠道影響到學生的成長,所以老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離不開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
在與家庭配合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老師要做到的就是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我們的學生,有的學生是單親家庭,有的是留守兒童,有的是貧困家庭,有的則是父母不合或者離異……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態度、學習質量和健康狀況等在很大程度上與家庭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的毛病或多多少與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了解家庭情況老師才能分析學生犯錯與家庭教育的關系,從而配合家長給予教育。其次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確立家長的主體地位,有的事情老師代替不了家長,不能反客為主。教師不要動輒就向家長“告狀”,不要當眾責備他們的子女。作為教師,更不能訓斥、指責家長,不說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話,不做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事。否則會造成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隔閡甚至對立,還可能引起學生對家長或教師的不滿,損害教師的形象,降低教育效果。尊重別人是自尊的表現,也是得到別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說:“敬人者,人恒敬之”。
教育絕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急于求成,就像我們不可能要求一年級的學生把六年級的事情都干了,這是最本質的教育理念。每一個孩子都經歷過漫長的成長歷程,從出生到蹣跚學步,從牙牙學語到踏入校門,他們一點一點地長高,一天一天地長大。在教育過程中,知識的傳遞過程需要循序漸進,習慣的養成過程需要日積月累,思維的提升過程需要循環往復,這就注定了教育所具有的持久性。我們不能要求今天教育的學生明天就是一個好孩子,任何學習成長的過程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需要學生下去以后慢慢領會,以及在實際生活中去慢慢體會和改正,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要多給孩子一點時間。
以上幾點就是初為人師的我在與學生相處中的一點總結,教師的道路還很漫長,在這條路上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學生,在與他們相處的過程亦是自己不斷成長的過程,需要自己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才能適應新時代學生對一名合格老師的要求。但是我相信,信任、尊重、耐心對待每一名學生和與家長配合將是自己在未來教師道路上與學生相處的基本準則,也是指引自己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職業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