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國語大學溫州附屬學校五年級
“寫作文難,寫好作文更難,教學生寫作文更是難上加難。”這是很多語文老師常發的感慨。尤其是小學語文老師,苦于學生閱歷、知識的局限,這種感受就更加深切。本人覺得寫作的過程是個人情感、感悟、性格外化的過程,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寫作的主體,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自己所感知的世界,抒發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不能只是為作業而作文。當前,小學作文面臨形勢如何?如何教好小學生作文教學?以下是本人的一些見解。
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從教師的角度而言,一方面,由于長期以來作文教學的效果不佳,導致很多教師對作文教學失去熱情和信心,并產生畏難情緒,往往更加側重于基礎知識的練習,而作文訓練次數太少,教學脫離生活實際,且缺乏對學生的指導;另一方面,教師作文評改方法過于簡單,批閱過程中缺乏對學生改進文章的具體方法的提出,過分限制學生的自由發揮,導致學生的寫作趨向雷同。從學生的角度而言,存在的問題則主要是小學生作文的“模式化”“成人化”,文章缺乏真實情感的表達,題目陳舊,寫作千篇一律,不具體,不真實,話題更是老生常談,只會一味進行機械模仿,缺乏創新,寫作中詞語匱乏,語言蒼白無力,只會說套話,說空話,沒有個性,不具備新鮮感。這正是目前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兩難局面,也是一直以來限制小學作文教學的最大障礙,針對這種現狀,還需要廣大語文教師不斷探索,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改變作文教學現狀,提高教學質量。
1.立足生活,積累素材。寫作素材是寫作的前提條件,而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只有擁有生活的體驗才會有創作的激情,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立足生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不要讓小學生禁錮在學校和家庭兩點一線的模式中。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得存在,而寫作的過程也正是由觀察生活開始的,正如羅丹所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教師在組織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自然景觀,學會抓住事物特點,并將生活中的瑣事轉化為寫作的素材。可以說,作文是生活的反映,離開了生活作文也就失去了意義。新課標也強調寫作要多角度的觀察生活。因此,教師應針對小學生注意力不持久,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等特點,加強實踐,開展實踐課,不斷豐富學生的生活,給學生感悟生活的機會,使學生在自然中得到釋放,調動小學生的多種感官,使他們充分體驗生活,發現生活的多姿多彩,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孩子的獨特視角去創作,使屬于小學生的童真童趣在作文中得以充分的展示,避免模式化,成人化的寫作。
2.培養個性,大膽想象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培養學生個性發展已經成為了作文教學中的重點。我們倡導個性,但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寫作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目前,仍有部分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只注重寫作形式,采取“填鴨式”教學方法,嚴重禁錮學生思想,阻礙學生發散思維,導致小學生作文趨向雷同。寫作內容和寫作形式是作文教學最主要的兩大內容,教師要求學生反復練習遣詞造句,布局謀篇,但收獲的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給學生鍛煉的機會,單純的灌輸,只能扼殺學生的智慧和個性,要使小學生的作文呈現個性風格,響應個性時代的號召,教師就要引導學生主動表達。由于小學生的想象力發展較早,受年齡影響,他們往往借助幻想來理解周邊事物,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這一特點,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誘導學生進行想象,進而激發他們潛在的想象力,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幫助他們開闊視野,增強意境,創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個性化文章。此外,教師還要注意作文訓練的方法,鼓勵學生突破常用文體的限制,勇于表露自己現貨的思想,強調真實情感,不進行命題,不限制篇幅,創設開放環境。
3.注重評改,加強指導。注重作文的批閱和評改是提高作文質量的有效途徑。一般來說,批閱可分為教師批閱和學生互閱兩種形式。教師的評改對學生寫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適當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教師要講究評改的藝術,針對不同水平和層次的學生采取“分層”評價,多采用激勵法,及時表揚,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并對學生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方面具體的指出不足之處,并給予指導。學生互閱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相互學習,改善自身的機會,逐步縮小差距,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學生在評改的同時也鍛煉了書面語言表達能力,這也間接的提高了學生的作文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找出作文的不足,自己修改文章,和同學分享修改的方法,在評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水平。
總而言之,小學作文教學要立足生活,教師要不斷探索,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加強寫作技巧的指導,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切實改變作文教學耗時低效的情況,使學生體驗寫作的樂趣,加強課外閱讀,使作文教學變得愉快、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