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山縣雙流完全小學校
引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逐漸得到教師的重視,同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加強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但是其實際教學效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總是存在著學生積極性不高,合作教學效率較低等方面的現象,最終影響了教學效果,而導致這些教學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在課堂的參與率較低,由此可以看出加強對學生課堂參與率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對此本文以小學高段學生為例,分析了其數學課堂參與率情況。
目前小學高年級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普遍存在著參與率較低的現象,從具體上來講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從整體而言小學高年級學生在課堂上回答教師問題的積極性較低,能夠積極配合教師并參與到教學中的學生相對較少;其次,學生數學課堂參與率較低還表現在課堂合作學習。當教師布置完合作學習之后,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表現的十分積極,而在討論之后的回答問題上則表現得參與率較低;第三,班級職務方面的差異。相比較而言班干部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參與率較高,其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而其同學與之相比則不能夠很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長此以往不利于小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相較于小學低年級數學,高段數學在內容上逐漸變得抽象,其教學內容在某種程度上對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了更好的要求,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中感覺到枯燥乏味。此外小學高段數學中的練習題較多,學生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面對練習題以及復雜的數學公式,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困惑的情況,在面對這些情況時學生在某種程度上很容易出現厭學的現象,從而使其不愿意參與課堂教學與教師互動。此外目前由于應試教育對教師的教學方式仍有著一定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剝脫了學生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從傳統教學方式的角度來講,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傳授知識與接受知識的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這種關系在很大程度上阻斷了二者之間的溝通,從而降低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在課堂上的信任,也正是由于這種關系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關注減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課堂默契也很難得到提升,進而影響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最終影響了小學高段數學課堂參與率。
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態度對學生的課堂參與率也有著一定的影響。由于受到數學學科本身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對學術教學較為重視,從而使其在教學中表現的較為嚴肅,而這種教學態度無形之中影響了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上看到嚴肅的教師自然而然的變得緊張,由于害怕回答錯問題從而使其在課堂上不敢回答問題。由此可以看出學生課堂參與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教師性格的影響。
面對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教學,教師想要提升學生在課堂的參與率,首先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從具體上來講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預習,讓學生在預習中發現問題并帶著問題進行課堂學習,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此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通過進行科學合理的課堂導入教學方式讓學生將注意力放在課堂上,尤其是要抓住課堂開始的前三分鐘,通過采用形象化的導入將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形象化,再對其進行抽象化的講解。
正如上文分析中所提及的傳統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感受,從而讓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了厭學的心理,對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采用差異化的教學方式,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興趣。例如通過采用模擬測試的方式掌握學生的整體水平情況,然后根據學生的情況在結合教材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重新編排從而提升課堂參與率。
在教學中鼓勵對于學生來講是一味良藥,通過鼓勵學生能夠獲得較大的自信心,對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逐漸培養良好的性格,在課堂上多以鼓勵的方式喚醒學生的自信心,同時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亦師亦友的關系進而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使學生逐漸愿意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從而提升課堂參與率。
普遍的認知都覺得教學過程是教師一個人的,學生并不需要參與,只需要被動地聽教師傳授知識學會解題方法就行,但長期施行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發展,難以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對于知識的理解不同的人的理解并不一樣,教師的理解并不代表學生的理解,應該放手讓學生參與進教學中來,讓他們親身參與進知識的探究過程,加深他們的印象,提升他們的課堂參與度,幫助他們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學的根本目的不是讓學生只會考試就行,而是要讓他們的動手能力、探究能力、思考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鍛煉,有助于解決以后生活中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