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縣大川寄宿制小學
在小學生數學學習中,數學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內容,它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公式,掌握數學定理,并把抽象難懂的知識變得簡單、容易理解,在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時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具體方法。小學生擁有數學解題方法與數學思想可以更高效地學習數學知識,進而達到數學學習的最佳效果。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滲透數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教師主要是利用教材展開教學,如果要在課堂上展現數學思想,就一定要深挖教材內容。如在課堂教學前的備課過程中,首先需要對課堂的流程進行策劃,并對課程相關教材展開深度研討,在對教材內容的深入探究上,分析出知識點背后所具有的數學思想。在深入挖掘教材背后所具有的數學思想上,我一般用到以下幾個方法:
1.準確把握小學生的學習速度與理解能力,在進行講解時,教師需要盡可能地選擇那些簡單易懂的方法,確保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理解,從而提升教學的效率與有效性。
2.教師要多次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專業儲備,提煉出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容易理解錯誤的地方,從小學生的視角出發,對該部分內容展開重點分析。
3.積極展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與發揮時間,讓學生的數學思想得到培養。同時,要敢于“放手”,讓學生展開自主探究,使學生的自身能動性得到較好的展現,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能夠有序、穩步地進行學習。
在教育教學中,數學思想是教學目標的指路者,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在教學目標的構建中滲透可行性的,屬于學生能力范圍的數學思想。只有這樣,課堂的開展才能夠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為核心,讓課堂內容體現數學思想,讓數學課堂順利開展,讓學生能夠緊緊把握住教學重難點。
例如,在“分數的意義”一課中教學目標設計中,只有明確了“應該通過對分數意義的分析,讓學生了解到什么是單位“1”,它里面有什么樣的數量關系”等數學思想,只有這樣,當學生遇到各種與分數有關問題的時候,才能獨立地運用數學思想分析思考,為利用分數解決問題奠定基礎。教師通過結合身邊的生活化內容讓學生深刻理解什么是單位“1”。例如:老師頭部高度約占身高的1/8;某班約1/2 的同學是男生;甲的體重比乙的體重多1/10 等。以貼近生活的例子作題干,更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知識生成的過程其實就是數學思想的生成過程,數學知識較為明晰,而數學思想卻身在暗處。比如學生在腦海中構建出相關的數學概念,從而得出數學結論,特別是解題思想與對策的探究過程,使學生產生數學問題,以上知識生成的過程或者是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滲透,讓數學思想從知識中逐步展現出來,促使學生把學習關注點放在知識點之外,并把學習重點放在數學思想上的習慣中來。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課前預習等能夠讓學生在大概了解下一節課內容的基礎上,提前做好準備。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就能夠準確地把握住課堂的重點,及時回答出教師的問題,這樣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大大提升,學習興趣被有效地激發了出來。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身的思考和探究,加上預習時累計的基礎,就能夠通過個人能力來掌握數學思想。比如,在進行《小數乘整數》一課的教學中,在教學前教師能夠讓學生對該部分內容進行預習。之后教師能夠利用多邊性,如六邊形、五邊形等,對多邊性內角和的知識進行講解。讓學生認識到,數學法則、公式、定理等結論其實就是把數學知識展開壓縮而形成的知識鏈,但是在現實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夠合理地把知識鏈予以拉長。同時,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參與到探索發現中來,讓學生通過自身推導與發現結論,并詳細講解結論之間的相關性,分析其與原有知識之間的關聯,從而讓學生感悟數學思想。
斯托利亞表示:“數學的學習是思維的學習。”所以,數學課堂需要讓學生在課堂中大膽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可以利用該過程了解學生數學思想的滲透狀況。同時,學生在大膽地表達過程中還可以有效地揭示一些十分重要的數學問題與知識,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還能夠增強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利用數學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小學教育中,“解決問題”的過程十分重要,其為教師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深化與掌握數學思維提供了重要的途徑,并培養了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其實就是重復使用數學思想方法、不斷轉換命題的過程。通過對問題的化解,能夠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習數學知識、構建數學思維,進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從多個層面對教學思想進行滲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集合、轉化、分類、歸納等數學能力與思想;把普遍、常見的數學思想融人數學教學中,幫助學生構建出數學知識框架,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增強學生的數學素養,讓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知識的正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