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冕寧縣回龍中學校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往往僅在介紹知識時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它視作教學的輔助手段,并未對數學教學的中心環節加以運用。比如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以及授課架構等等,此類環節往往屬于最關鍵的環節。對于真正的信息課堂而言,教師與學生理當是雙向溝通,增強互動,這樣學生會更愉快、更高效、更積極地接受新知識。
黑板書寫屬于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師黑板書寫時需花費一些時間,而學生通常是借助這一部分時間對題目加以深思與探究。可是在信息技術推廣以后,教師往往會選擇將教學內容制作成教學課件,課堂上一邊展現課件一邊快速地講解,如此一來學生便沒有充足的思考時間。盡管教學課件具備著相當大的信息容量,可是學生卻從中收獲甚微。同時,學生對這些信息內容的了解也非常膚淺。
由于教師水平低下,造成無法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完美融合,部分教師觀念保守,執著于舊事物,通常極難接受新生事物,不敢、不愿嘗試新的教學方式、新的教學工具。他們覺得現有的教學形式完全可以完成教學目標,無須耗費更多時間去探究自己不熟悉的新教法。學生也許很喜歡教師的某種教法,但是學習的主動性卻未能調動起來。因此,教師理應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學習信息技術,并且運用到教學中去,以提高教學水平。
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數學教學中是一種比較高效的教學策略。在用多媒體教學時,學生始終保持愉悅,興奮的心理狀態,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學生可以學的輕松,接受的信息量增多,獲得的數學知識變多,而且可以很快構造自己的知識系統。另外,多媒體技術可以儲存大容量的數學知識,可以更好的輔助教學并提高學習質量,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將多媒體課件帶入課堂,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在中學階段有立體幾何和概念兩個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的部分。在之前教學過程中,教師很難做到實驗模擬,可以選擇相關的教學軟件并設計有關的用于計算機模擬實驗的課件,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及時復習和掌握數學知識。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運用計算機技術,能夠高效地促進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在教學當中引入計算機技術,其具體、形象的特征能夠令數學課本中的定義、定理與案例等形象化,學生能夠憑借圖形、有聲動畫、音頻以及視頻等綜合理解教學內容。教師在具體的展示當中,能夠讓學生借助具象的觀察開展知識的思考與探究知識。此外,借助多媒體信息手段的高效運算與圖象展示性能,可以讓學生主動展開對圖象變化規律的了解與觀察,進而使學生主動鉆研學習的能力得以增強。比方說在教授《幾何圖形》時,教師可以在電腦屏幕上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紙盒、帳篷、籃球等,借此讓同學們了解幾何圖形中的長方形、長方體、三角形、圓錐體以及圓形等,并要求學生自行從生活中找出幾何圖形,如此不但能夠收到活躍課堂氛圍的效果,而且還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初中數學的傳統教學當中,教師通常會先概括歸納所有的知識點,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架構處理,但是此種形式卻給教師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因為不少外部要素,比如教師講錯以及學生聽錯等情形,將導致學生難以全面高效把握知識的情況出現。將信息技術融入初中數學教學當中,可以大大提升教學效率,在多媒體屏幕上呈現出知識架構,可以讓學生具體地把握教學內容。所以,教師應盡可能地利用信息技術的特點,幫助學生構筑自主學習的平臺,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之余展開主動學習,同時借助學習平臺開展自我歸納和反思,提高自身的學習成效。
眾所周知,教師計算機運用能力的高低,對于信息技術在教學課堂當中的運用有重要的影響。然而教師技術水平較差,無法高效地運用計算機技術展開教學,這是當前阻礙信息技術和初中數學有效融合的關鍵因素之一。教師無法依照自己的設想制作課件,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目標沒法完美地融入教學課件中去,這就大大降低了教學質量。所以,為了地避免這一現象,教師應盡可能多地參與相關的技術培訓,提高利用信息技術的水平,制作獨具特性的教學課件,以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主動性及積極性。
綜上所述,計算機技術已與初中數學教學難解難分,計算機技術貫穿到了整個初中數學教學之中,變成了教師最好的教學手段,是教師實現高效授課、營造良好教學氛圍的重要手段,是學生鉆研數學、體味數學、解決數學問題的關鍵。所以數學教師應給予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融合高度重視,為自身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更先進的工具。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緊跟新時代的步伐,不斷創新學習,充分利用各種網絡信息資源,合理地將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使教學形式更形象化,力求在最短的時間里找更有效的整合途徑,提高學習效率,進而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