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漫漫
山東省嘉祥縣實驗小學
為了落實新課改的精神,實現有效教學,小學數學課必須創新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情景教學就是其中一種有效的方法,它讓學生以生活化的視角學習數學知識,參與課堂教學,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要根據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景,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景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實踐證明,基于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教師根本無法準確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很少會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問題,這已經影響到了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質量。強調知識點以及技能的傳授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是無可厚非的,但不能因此影響學生的綜合發展。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敢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且將其應用到日常教學中。尤其應該優化新課導入環節的工作,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用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引導學生,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尷尬局面,才是“生活化”教學的真諦。
以“對稱、平移和旋轉”這部分知識為例,這部分知識主要考察了學生的圖形思維能力,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從家居裝飾品到手工剪紙,讓學生以此為突破口深化對平移以及軸對稱等概念的理解,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具優勢,也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美感,讓他們感受到了動手的樂趣。
在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都較為注重言語上的授課,而忽略了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小學生的特點就是喜歡一些新奇的事物,生活情境的巧妙運用更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促進學生的參與性。比如說,在講解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時,很多小學數學老師往往會在黑板上畫上一個長方形或者是正方形,導入教學。但是這只達到了形象直觀的作用,卻不能把小學生的注意力和積極性都調動起來。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巧妙地運用生活情境改善課堂教學。如小學生在平時生活中都玩過翻繩的游戲,教師完全可以投其所好,利用一根繩子靈活教學,兩個人發放一根繩子,讓學生們動手把繩子折成長方形和正方形,測量并記錄其長度,觀察其特點,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領會感悟周長的計算方法。學生們恍然大悟,原來長方形對面相等,相鄰邊不一樣長,所以周長的計算方法是:(長+寬)×2,而正方形的特點我們會發現四邊是一樣長的,所以直接用一邊的長度×4 即可。這樣的實物情景導入法更有利于學生們的理解和接受,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對小學生來說更具有吸引力。作為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的同時,更要善于分析學生的心理,多融入生活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真正目的以及實用價值,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教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學習加法和減法的時候,教師不要總是讓學生們計算幾加幾等于幾,幾減幾等于幾,這樣只會讓學生在不停的練習中感到枯燥和乏味。老師可以把加法減法的運算設計成一些生活情實踐活動。比如說,圣誕節就要到了,同學們都相互贈送圣誕賀卡,A 同學收到了3 張圣誕賀卡,B 同學收到了6 張,C 同學最多,收到了9 張,請問這三名同學一共收到了幾張圣誕的賀卡呢?這是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一定會更加主動積極進行運算。再比如,教師設置這樣的活動情境:把教室布置成一個大超市,制作一些物品的價簽,一部分同學扮演收款員的角色,另一部分同學則是購物的顧客,模擬實踐生活情境,在購物、消費和找錢的過程中鍛煉數學的計算能力,這樣的教學活動既吸引學生主動學習,也在情境中提高了學習興趣。
很多教師在教學模式的轉變上容易進入一個誤區,就是為了改變而改變,覺得將生活情境融入教學工作中只需要多設計一些教學環節就可以了,并不重視實用性和實際性,這就導致教師明明做了很多功課也設置了很多情境,但是學生并不能進入到情境當中,達不到教學目的。針對這個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情境設計不合理,學生很難認同,還有就是教師并沒有真正以孩子的視角來設計問題,所以孩子們無法集中注意力,也不能提起興趣融入教學活動中。而且,在教學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都是大包大攬,搶進度,只注重學生做題的速度而忽視學生思考的過程。新的教學模式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將生活情境融入教學工作中就是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善于觀察,認真思考,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學到有用的知識,并且能夠掌握實用的學習方法。
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很繁重,不僅要在小學階段給學生打好基礎,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和建立良好的學習方式。通過教學模式的革新,將生活情境帶入教學工作中,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數學概念和枯燥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這一點,每個小學數學教師都在不斷學習和探索中,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夠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帶來新的學習體驗,幫助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