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長江路第二小學
新課改,又稱為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這種教育措施下,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必須要創新。相對于其他的學科,數學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主要研究空間、數量以及結構等內容,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思維探索性。因此,教師要加強教學方式的創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材料的有關內容進行適當的改革,重視創新。
在新課改下,教師想要加強數學教學方式的創新,提高學生學習質量。首先,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需要將單純的說教式教學逐漸轉變為對學生的啟發性教學,通過適當的課堂引導,使學生激發學習熱情,開拓創新思維,同時增強學生課前的預習,通過培養其自主學習、發現問題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并且加強學生課后作業的訓練,通過不斷的鞏固知識,進而鍛煉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還可以采用競賽學習的方法,教師將學生話分成幾個小組圍成一個圓圈坐好,教師在中間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提出一些問題,學生能夠自由的溝通交流,探討計算方式和計算結果進行回答,這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影響,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思考和溝通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有效利用角色體驗的方式進行教學,就像在講解數學公式的時候,不能直接講述或者告知的方法,而是先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親自操作,然后讓他們自己總結成果。比如:講解長方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先在適當的時機引入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使學生了解需要學習什么,再拿出直尺讓學生自己測量實物,并且對其進行計算和引導,進而得出結論。教師可以讓學生作為測量員,拿尺子對教室的長度和寬度進行精確的測量,摒并且安排小助手記錄測量數據,之后進行認真的計算,再做出總結。這樣能夠使小學生親自感受到數學計算的樂趣,能夠與實物進行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且加強其感知能力,以此體現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
隨著新興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更加普遍。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很有可能受到他人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會對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產生直接的影響,進而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方法具有直觀、生動、形象的教學特征,可以迅速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的時候,必須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以抽象變具體、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讓小學生在知識點有興趣的基礎上可以更好的理解知識內容。但是必須要注意的是,多媒體教學方法的使用對教學掌握多媒體技術使用有較高的要求。比如:講解“統計”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不同圖標形式的統計展示,通過形象的統計圖標展示,讓小學生掌握統計中的重要知識點,讓他們可以在課堂上不會分散注意力,進而更好的把握有關知識點。
小學生正處于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年齡階段。在這個時期,教師不能向學生強制性的灌輸知識,而是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主要包括動手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以及思維發散能力等等。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可以采取情境教學、分組學習等教學方式。比如:講解“減法”的時候,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首先,教師向某位學生發放8個蘋果。然后,向另外一個學生提問“將幾個蘋果拿走,這個同學的蘋果就會剩下4個?”學生經過一番思考后就會拿走4個蘋果。在該過程中,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而且動手操作,可以直觀的感悟到教學內容,也可以更加深刻的體會減法的邏輯。這樣不僅加強學生的思考能力,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最后,對回答正確的同學,教師可以做出適當的表演,并給其獎勵2個蘋果。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升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新課改對目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作為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跟隨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力求對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這樣才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保證教學質量,從而達到良好的教效果,促進小學數學教學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