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余慶縣關興中學
盡管群文閱讀的理念提出的時間不長,但是相關的研究已經比較豐富。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非常重視對教材內容的剖析,學生沒有大量的時間進行課外書籍的閱讀,導致學生的知識面比較窄。通過群文閱讀的開展,學生在掌握了教材知識的基礎上,借助大量閱讀書籍,可以鞏固教材知識,提升閱讀興趣。本文結合群文閱讀的教學價值,提出群文閱讀中課內外閱讀結合的有效方法。
群文閱讀是群文閱讀教學的簡稱,是近年來在我國悄然興起的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隨著研究和實踐工作的深入,群文閱讀的定義不斷修正完善,它是指師生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結構化文本,在單位時間中通過集體建構達成共識的多文本閱讀教學過程。
群文閱讀的“議題”是指一組群文文本中蘊含的具有開放性和可議性的話題;“結構化文本”體現為一組文本圍繞議題這個核心線索形成一個整體性的“理解結構”;“通過集體建構達成共識”即不事先確定議題的答案,在充分發揮個人智慧的基礎上,師生一起共享智慧,逐步構建文本的意義,在師生和文本的視域融合中形成共識。
目前,群文閱讀提出的時間還比較短,很多教師對群文閱讀的理解還不夠深入。群文閱讀主要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將相關的文章或書籍整合在一起,提升學生對文本的分析能力。從實現方式上看,群文閱讀主要是采用多媒體等技術,給學生提供多元化的閱讀方式,學生不僅僅從課本上獲取知識,也可以通過各類平臺獲取知識,提升學習的效率。
群文閱讀教學活動與傳統意義的閱讀教學,在目標過程和意義上既有相同之處,也有自身的特質,著力打造閱讀教學高效課堂,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群文閱讀教學創新的核心目標。因此,精心構建的群文閱讀應具有以下優勢: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規定,第一、二、三學段的學生課外閱讀總量分別不少于5 萬、40 萬、100 萬字。世界各國也非常重視兒童的閱讀量,美國紐約州規定小學生每年必須讀25 本書。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當前我們的語文教學,教師仍然比較重視語文教材中課文閱讀的教學。以小學語文12 冊教材、每冊教材平均30 篇課文、每篇課文平均500 字計算,閱讀總量只有15 萬字左右,這樣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群文閱讀教學,學生在一節課中讀五篇左右的文章,有效地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為學生閱讀素養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準備。
語文教學開展過程中,由于受教學模式的影響,導致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科感到枯燥。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傳統語文教學中,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語文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中強調:“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當前我們的語文教學,一節課教一篇文章,學生很快讀完,內容基本理解,教師只好不停地問、不停地講,學生被動地答、被動地聽,主體意識缺失,閱讀興趣降低。群文閱讀教學,學生在一節課中讀五篇左右的文章,新的閱讀內容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教師不得不少問少講,學生忙著進行看書、思考、陳述、傾聽等語文實踐,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有了閱讀興趣之后,重要的一點在閱讀習慣的培養。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中小學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習慣,這包括學生的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慣,就學習習慣而言,閱讀習慣顯得尤為重要。新課程標準下,大力提倡群文閱讀的目的,就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習慣是在一定條件下經常地完成閱讀行動的需要,它使閱讀者遵循一定的閱讀方式去行成閱讀習慣的培養,既有閱讀本身的意義,也有教育的意義。
1.落實課前預習,提煉閱讀主題
在語文閱讀過程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落實好課前預習。通過課前預習的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題思想,并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使得在課堂上學習更加有針對性。在群文閱讀的理念下,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上的內容,找一些課外閱讀素材,提升學生閱讀的興趣。因為語文閱讀不僅僅要學習課本知識,還要進行課外閱讀,擴大閱讀視野。
2.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提升閱讀能力
群文閱讀理念非常注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學生在每節課都要完成規定的閱讀量。在群文閱讀的學習模式中,學生之間應該互相交流與合作,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內涵,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才能被充分帶動和激發出來,從而有利于閱讀的深入展開。
3.教師要善于抓住課文拓展點
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活動中,應該結合所講解課文的拓展點,帶領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延伸。學生要想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就不能僅靠課內閱讀,必須打破課內閱讀的局限性,進行有效拓展閱讀。因此,教師應結合教材的拓展點,引導學生將課內學習的內容與課外閱讀結合,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閱讀素養。
在語文閱讀中,教師應積極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充分結合課內與課外閱讀,引導學生運用縱向閱讀、橫向閱讀、比較閱讀、綜合閱讀等閱讀技巧提高閱讀量和閱讀速度,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