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句容市華陽實驗小學
從古至今,教育工作者對于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均有深刻認知。小學數學知識對于小學生而言相對抽象,若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則小學生很容易在課堂上走神,這可能會導致學生形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同時小學生在興趣的推動下主動參與數學學習,其學習效果相較于被動學習必然會獲得一定的提升。以下對激發(fā)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相關問題展開探討。
近年來,我國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強調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提升。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理念就是注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獲得相應的知識技能,同時也要學會學習,并培養(yǎng)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1]。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使小學生不在被動接受學習,避免讓學生死記硬背以及進行機械的訓練,而是強調激發(fā)學生的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小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當中。
目前,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小學生普遍存在厭學的情況,缺乏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導致學習效果不佳。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可以逐漸培養(yǎng)小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欲望,促使其自主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樂此不疲,可以有效提升學習效率,相較于死記硬背,這種學習方式無疑會取得更好的效果。通過激發(fā)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不再將數學學習當做負擔或者被動的要求,而是小學生自身的需求,這樣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獲得良好的體驗。
1 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喜歡數學課的必要條件。隨著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是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要把小學生培養(yǎng)成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接班人,就應該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思想現狀,并針對小學數學教學思路,認真系統的分析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懼怕心理以及小學生存在基礎薄弱、底子比較差等情況的根本原因。探索并制定小學數學教學方針,從而尋找到能使小學生喜歡學數學、愿意學數學、學有所用,真正讓小學生愛上數學課的途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探尋知識、追求發(fā)展的內在動力。講究教學藝術的教師都知道這個道理,因而,小學教師在開始講授數學課時,首先要讓小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讓小學生對學習數學樹立信心,拋棄懼怕數學的心理意識。這就需要小學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采用各種方法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fā)小學生求新、求趣的強烈愿望,采用靈活多變、寓教于樂的新穎形式啟發(fā)小學生的思維,促使其形成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
2 創(chuàng)設和諧的小學數學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小學數學教師要以對學生的認可和尊重去贏得學生的愛戴。為學生的創(chuàng)造才能和能力的充分開發(fā)提供機會、創(chuàng)造條件。要建立平等、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他們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及意見,使得每個小學生都能意識到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讓所有的小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帶來的愉悅。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暢所欲言,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研究、互相啟發(fā),體驗學習的樂趣。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把知識和智慧的種子拋向每一位學生,這樣學生對自己、對學習數學都會充滿信心和希望。從而增強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望。小學數學教師還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跗攀生要多點評、多表揚、少批評,認真教育,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及看法。無論學生的意見對與錯,只要他們能開拓思路,都要給以鼓勵和支持,及時表揚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生,正確引導有錯誤傾向的學生。例如:教師在上“加減混合運算”一課時,一上課教師就可以問學生們:“小朋友喜歡小白兔嗎?”小學生興高采烈地回答:“喜歡!”“老師今天給大家?guī)砹撕枚嘈“淄茫蚁氩幌胍?”“想要,”“小白兔送給我們四張紙條,每張紙條上都有兩道題,答對了,就有一只小白兔跑出來。怎么樣?同學們趕快來答題吧!”教師拿出口算卡片讓學生作答,同學們每答對兩道題,就會有一只“小白兔”“跑”出來(我把小白兔的圖片貼在黑板上)。這樣的教學思路,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學生在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下開始了新一節(jié)課的學習,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對于新知識的學習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古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因素,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根據教材內容,開設創(chuàng)新模式,提供想象素材,激發(fā)小學生們的求知欲望和興趣。
3 重視小學數學的解題思路,激發(fā)學生們的興趣。創(chuàng)新性思維是人們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特有的思維模式,它不僅能夠把客觀事物的本質揭露出來。而且可以產生創(chuàng)新性的想法和看法,并能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小學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運用自己所學的數學理論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及難題。因此,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解題過程,要讓學生在能夠領會基礎知識、解題方法、解題技能的前提下,學會從多層面提出創(chuàng)新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信心,激發(fā)學生們阿學習興趣,使小學生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方式和對問題具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以及強烈的探索欲望等良好的學習意識。例如在講解“1+2”耐。教師可以先演示投影,畫面上原本有一只白鴿子,然后從遠處又飛來兩只鴿子。如此運用活動片,變靜為動,形象具體。這時教師問:“一共有幾只鴿子?”同學們有了現場觀察,積極性非常高,因而脫日而出:“1 只加2 只等于3 只。”
我們堅信,只有將小學數學教學模式與學習興趣緊密融合在一起,才能讓小學生真正愛上數學課,才能充分提高數學的教學效果,從而使所有小學生都學有所得,真正實現培養(yǎng)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興趣是展開學習的前提,對一個人在學習道路上能走多遠有重要影響。作為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小學數學老師均需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這一問題高度重視,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識的接觸、了解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充分考慮學生所思所想,借助情境教學法等新方法,創(chuàng)建樂趣無窮、引人入勝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不斷激發(fā)學生興趣,最終逐步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