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仁懷市第十一中學
在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一直是影響學生成績的主要問題。很多學生總以為計算題比分析應用題容易得多,對一些法則、定律等知識學得比較扎實,計算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因而在計算時或過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結果錯誤百出。在今年教學過程中,我特別重視了計算練習。加強計算練習,提高計算能力,從而提高20%學生的成績。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涉及計算內容的題目在一份試卷中約占55%以上。從這個意義上說,加強計算教學,有效地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是初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方面。
1、計算是學習數學的基石,掌握了計算,便打開了通向數學王國的大門。在教學實踐中有這樣一個現象:許多學生雖然掌握了計算方法,卻往往還會計算錯誤,計算的準確率很低。這不僅直接影響到對文字題,應用題的學習效果,而且還嚴重地阻礙了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為此,必須切實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率。
2、數與計算將伴隨人的一生。一個人在成人以后所需的數學知識,基本上在中學階段就學全了。因此,在中學階段學好數與計算的基礎知識,并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是終身受益的。
1、在讓學生自我分析錯題原因時,比較常犯的錯誤有“題目看錯抄錯”,“書寫潦草,寫得模棱兩可”,“計算時不打草稿,一位數加、減計算錯誤導致整題錯”,“做作業時思想不集中”等。分析原因,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粗心”的原因又是什么?不外兩個方面:一是由于學生的心理素質尚不夠成熟,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前提。
2、同時,一些同學計算正確率不是很高,也反映了這些同學的計算能力還有待提高(比如乘法口訣不熟、進位加法不熟等);可能缺少一種良好的計算習慣如驗算的習慣等,許多學生在計算時,忽視了“估算”的作用。這一點可能與我們平時教多練有的關系。
教師方面:
1、及時采取靈活多變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補缺補差及答疑輔導,并分清情況,矯正計算錯誤,提高計算正確率,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計算習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是十分必要的。
2、做好示范,言傳身教。教師是學生的榜樣。課堂上,板演符合規范,做到既言傳又身教。講評、作業和試卷批改等都要做好學生的表率,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一定要首先做到。
3、經常鼓勵,持之以恒。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要使嚴格要求能夠堅持下去,還必須經常激勵學生,使他們對教師的嚴格要求給予認同,并對執行計算規范保持持久的興趣,這樣才能逐漸形成習慣。
學生方面:
1、按照計算的一般順序進行。弄清題意,觀察題目特點,確定運算順序。
2、要養成認真演算的好習慣。數據清楚,草稿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
3、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寧慢勿錯,寧少勿濫。
1、嚴格計算過程,規范演算草稿
計算規范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保證。要求學生做到計算格式規范,書寫工整正確,作業和試卷整潔。草稿是正確進行數學計算的必要手段,許多計算錯誤都是因草稿潦草、雜亂所致。在教學中,草稿同樣要求學生書寫整潔、有序,能口算的盡量口算。測驗時,要求學生按平時要求打草稿,可將卷子對折,草稿與題對應。這樣做有利于學生有條有理地自我復查,不必再費時重寫草稿,直接對照檢查,省時省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謹、細致、誠實、認真的作業習慣,克服亂寫亂丟草稿的壞習慣,有利于教師尋找并分析錯誤原因,幫助學生訂正及調控以后的教學。
2、嚴格要求,抓實抓細
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必須嚴格要求,抓實抓細,持之以恒。嚴格要求,嚴在抓實抓細上,嚴在持之以恒上,作業中計算不規范的錯誤,一定要糾正,書寫不工整,老師一定要及時指出;測驗時出現的計算不規范錯誤,在課堂上要詳細講評,教給方法;對重復發生錯誤的學生開“小灶”。對計算規范執行情況,進行自查和互查,時時處處培養學生嚴謹的學風。培養學生正確打草稿的習慣,開始時,要像批改作業一樣詳細批改草稿,對草稿中的錯誤同樣要求學生認真訂正,當學生逐漸養成習慣后,變詳改為簡改,變簡改為抽查,把重點集中到習慣不良的學生身上。
綜上所述,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形成,一是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二是要教會學生一些使計算正確有效 的方法。三是要積極地教育與鼓勵在學生心理上樹立定能計算正確的信心,行為上也力爭計算正確,這種學習心態的形成,必能促使學生計算正確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