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仁和思源實驗學校
新課標的引入對傳統的教學理念帶來了較大的沖擊,長期的應試教學將歷史課堂變得呆板枯燥,教學質量不斷下降,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新課程教學理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為基礎,在創新型教學課堂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型思想和能力為目標,用全新的教學手段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教學課堂的高效開展。在課改的過程中,教師應首先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不能單純地以分數為教學目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為教學活動帶來生機。本文主要就新課程下初中歷史教學活動的創新進行探究,為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提升教學效率奠定基礎
1.歷史教學目標與實際需求相脫節。傳統教學中長期的教學模式,都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安排開展課堂教學,教師教學的目的首先是為了完成教學大綱教給的任務,只求學生能把知識記住,歷史知識在學生眼中沒有一點興趣,都是些條條框框的東西,學生的任務就是死記硬背。傳統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教師教學不是根據學生興趣來進行教學內容的編排教學,而是按照個人的感覺想當然地開展教學,沒有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感受,新課程改革在推進的過程中,受到很大阻礙。這樣的教學目標嚴重脫離了學生的實際需求,長期的教學,就會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會變通,只是生搬硬套。
2.課堂導入設計與歷史課程相脫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施行,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注重課前導入教學,他們把功夫用在了課堂導語的設計上,這就是為了創設出能夠讓學生樂于參與的、身臨其境的教學情景。能夠重視課前導入,這是一種進步,值得提倡。但是,一些教師過于重視導語的設計,過于追求新、奇、異等,把一些與課程無關的內容弄進來,甚至一些內容還與教學內容相沖突,不但不利于教學的開展,還可能會讓學生產生錯覺,搞得學生不知所措。
3.課堂教學的評價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我們平常評價教學效果好壞用得最多的就是考試,分數的高低直接決定教學效果的好壞。新課程改革的推行,對以往單一的考試的評價方式有了很大的改革,多樣化、過程化的評價方式更注重從客觀、公正、全面地評價學生,也更加注重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雖然提出了過程化的評價模式,但這種評價方式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還只是一個簡單的接觸,評價體系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4.教師還沒有完全養成自我反思、自我改進的習慣。長期思想觀念的影響,讓一部分教師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就是知識的權威,自己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自己說的都是對的,不容置疑,學生都必須無條件地聽。對教材沒有起碼的懷疑精神,認為只要是教材上的,就肯定是完全正確的,也肯定是真實存在的,不會也不敢質疑教材。因此,學生上課其實就是學教材上的,聽教師的。
1、創新課堂活動,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創新性的教學手段能夠豐富教學課堂,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因此,教師應該不斷摸索更新穎、更吸引人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讓更多的學生愛上歷史課。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改變教學方式。“微課“翻轉課堂是一種以信息化技術為手段的教學模式,微課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初中歷史教學的局限性。該模式主要利用“微課”簡短、可重復的特性,幫助學生在原有的認知水平上,來完善和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另外,在制作微課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根據學生實際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去制作,避免不切實際、教案漫無邊際,讓學生愛上學習。例如,在學習《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一文中,教師可以用PPT+視頻的形式,在教學中間穿插一些重要的歷史影像,并在《義勇軍進行曲》的環繞下,讓學生深受感染和熏陶,感受到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滿腔愛國熱血。[1]
2、創新教學情境,提高學習熱情情景教學更能讓學生感受到歷史,創設情境教學能夠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運用多感官參與活動,在學習中學會自主探索。例如,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到《三國鼎立》時,教師可以問到“你們認為三國鼎立的局面是一種歷史的進步還是歷史的倒退?三國的故事里認為哪些是真的?”教師通過設計問題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討論當中,除了對一些新穎的話題進行探索之外,也對課本中的知識進行探討,加深學生的學習樂趣。另外,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故事情境,在故事中增加學生對歷史人物的感性認識,故事的內容盡量簡短有趣,或者穿插一些歷史典故,讓學生對于歷史產生的原因和背景更清楚地了解,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3、加強合作學習,做到揚長避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學生集體意識,而且能夠讓學生不斷發散思維,拓展視野,提升歷史學習效果。小組成員之間個體的差異,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互補學習。不同的個體不同的思維方式,讓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特點在合作中相互促進,相互彌補,使得所有的學生能夠充分并且全面地提升自身的學習涵養。小組合作的方式方便教師的教學,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實現了寓教于樂的思想引導。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應加以引導學生真正動起來,學習活的歷史,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引入信息化技術以及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等手段不斷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全面綜合發展奠定基礎。
4、完善歷史教學的評價體系。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能夠全面、客觀地對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進行全方位的評價,能夠真正挖掘出教師在教學中的亮點與學生的優勢和特長,也能夠看到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因此,學校作為評價體系建立的主體,要結合學科實際、學校實際、學生實際等,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學評價制度,推動歷史教學的發展。
5、深入反思,不斷學習,努力自身水平。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首先要深入鉆研歷史教材,把教材弄懂、弄明白,將教材上的死知識變活,變成教師自己的東西,提升自身水平。此外,還要多多了解課外知識,拓寬知識面,促進自身能力水平的全面提升。教學中,要學會自我反思,自我糾錯,在反思中吸取教訓,在糾錯中積累經驗,促進教師自身水平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