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慶
湖南省汨羅市高坊中學
低年級的小學生往往“膽大妄為”,在課堂上遇到什么問題就能夠立刻進行提問,期待教師的回答和看法。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到高年級的小學生反而遇到問題不愿意說話,寧肯帶著疑問也不會在課堂上直截了當地提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筆者認為,這與我國傳統的教學體制和教育理念不無關系。傳統教育體制以應試能力為教學目標,學生考試成績好則被認為學習好,忽視了在課堂中對學生各種數學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認為自身是課堂的主導者,是帶領學生遨游識海洋的領頭人,因此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到哪學生聽到哪,養成了一種權威性,使學生不敢提出問題。另外,班級提問氣氛不佳,導致小學生在提問時害怕被嘲笑也是他們不敢提問的原因之一。那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提問意識呢?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理念的普及,“一言堂”式的數學教學課堂已經逐步遭到摒棄,教師們開始營造出平等、輕松愉快的民主課堂,讓學生能夠自主發言。這種輕松的課堂氣氛,能夠給予學生一種安全感,消除學生的發言恐懼和緊張壓抑感,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思維活躍將導致無數新鮮的問題產生,對于學生而言正是問題意識培養的重要途徑。教師則應當放下權威的架子,深入學生之中,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鼓勵學生在學習中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看法,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到處充滿數學。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生活,在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中創設問題情境,讓數學走進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接觸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探究欲望。傳統教學中,教師對于課堂的掌控過于嚴格,沒有留下給學生思考問題和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更沒有時間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課堂節奏,給學生留下思考和提問的空間。
不管何種學科,要想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就必須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而在小學教學中,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接受能力都比較強,因此可以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設備來吸引學生,充分激發其好奇心,進而達到提高其學習興趣的目的。當然,情境的創設也要根據教學內容來進行,比如,在講授“分數的意義”時,為了提高小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事先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一則動畫,其內容是關于小兔子和小烏龜跳遠比賽,而且小烏龜要對小兔子的跳遠距離進行測量,小烏龜只有一把米尺,但是小兔子的跳遠距離大于2 米而小于3 米,不是一個整數,那么這種情況下,該如何表示小兔子的跳遠距離呢?通過此引發學生的思考,然后教師再通過多媒體的展示,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以及興趣,一步一步地引導出分數的概念,這樣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也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同時還能夠幫助教師充分理解學生的想法,以便今后采取針對性的教學來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問題的提出值得保護,但是一個有意義的提問才能帶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向和思路,如果提問全部是一些淺顯的無意義問題,那么并不會起到什么作用。因此,教師在問題意識培養中期,要注重學生提問的深度,引導學生學會提問,學會發現問題的本質,從而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
總而言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探索十分依賴問題意識,學生只有腦海中充滿了問題,才能在學習過程中專心致志,數學知識才能吸引他們走向問題解決的彼岸。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被抑制,造成他們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略感厭煩。尤其是對小學生來說,思維方式具有形象化的特點,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和數學符號對于他們而言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如果不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很容易造成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的下降。因此,只有學生具備問題意識,才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小學生十分在意家長和教師對于自己的評價和看法,這是他們通過他人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過程。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的提問得不到教師的理解和正確評價,很容易使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甚至產生自卑心理,對于學習的信心也受到了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進行及時、客觀、合理的正確評價,激發小學生的提問意識,讓小學生敢問敢說,在課堂上充滿自信。
總之,在小學生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入新興的現代信息技術,將數學課堂變為生動、有趣的學習場地。通過密切聯系生活實際,使得數學知識的學習變得更加切近生活,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的培養,創建和諧愉快的課堂學習氣氛,使得數學知識的學習變得輕松、有趣,充滿快樂,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創建適合小學生學習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