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庚子年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擋不了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工作的強勁步伐。全縣試點工作步穩行急,從實情出發,施精準之策,解切膚之痛,收長久之效,在輔導員隊伍建設、規范化建設和長效機制建設方面實現了“三個一”,取得了滿意的成績。
上高縣建立了一支特別的農民合作社輔導員隊伍,其獨特之處在于大部分為社會化聘用人員,他們在合作社規范化建設、質量提升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前,上高縣農民合作社輔導員基本是在農業農村部門各級內設管理機構和基層農業技術人員中聘任,這些人擁有管理和專業技術經驗,是合作社輔導員非常重要的來源,但他們都承擔著非常繁忙的其他工作,抽不出足夠的時間到合作社指導和服務。另外,合作社涉及的業務非常多,每個個體發展的基礎、面臨的外部環境各不相同,并且大多扎根于偏遠的鄉村,僅靠農業農村部門的力量遠遠不夠。為解決這個難題,上高縣對照《農民專業合作社輔導員工作規程》,廣開渠道,從社會上選聘優秀人才充實輔導員隊伍,共同參與服務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和質量提升工作。
上高縣從實際出發,對輔導員進行分類:從農業農村部門、相關院校等聘任的輔導員,主要從事培訓和政策指導服務;從社會上聘任的輔導員,主要負責上門指導服務,履行輔導員的全部職責。社會化輔導員大致按20 :1的比例配備,即20家合作社配1位社會化輔導員,合作社和社會化輔導員可以雙向選擇,每家合作社每個月至少有1位社會化輔導員上門指導服務。社會化輔導員不追求一步配備到位,成熟1位聘任1位,目前已聘任10位,都是綜合素質較高的管理或專業技術人員,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愿意把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合作社,合作社也真正需要他們的實質指導,對他們非常信任,有的甚至形成了依賴。
在管理上,上高縣從3個方面入手:一是把住準入門檻。社會化聘任輔導員必須符合《農民專業合作社輔導員工作規程》中所列的條件,把優秀、有責任心、勇于奉獻的人員聘任進來。比如退休干部劉鳴強,曾在農口部門任職,退休后作為社會化輔導員,利用自己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專業技術,為合作社經營管理提供指導服務,合作社非常滿意。二是社會化聘任輔導員由社會服務機構(合作社輔導服務專門機構)進行管理,該機構接受農業農村部門的指導和監督。三是社會化聘任輔導員經費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解決一部分,在合作社列支一部分。
上高縣制定了一套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標準。這套標準是通過解剖10家不同情況的合作社,圍繞規范化建設主題總結出來的,成為全縣合作社規范化建設、質量提升的航行燈塔。
上高縣成為整縣推進試點后,由縣農業農村局牽頭,組織相關部門人員和輔導員組成工作組,對10家不同層級、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的示范社,參照不同層級示范社建設標準逐個進行規范。工作組進駐每家合作社,分成基本情況、財務管理、經營服務、社務管理等4個小組,每個小組根據不同行業對規范化內容進行細化,以表格的形式列舉出來,對每1個指標進行登記,不完善的進行完善,缺少的按標準補齊。通過解剖10家合作社,工作組對得到的指標和數據進行匯總和分析,最后歸納出10大項120個指標。按照這些指標,出臺了《上高縣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標準》,要求全縣合作社按照這個標準進行自查,并組織到10家解剖示范社參觀學習。對愿意按照標準進行規范的合作社,填寫《上高縣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申請書》,保證在規定時間內達到標準,由縣農業農村局組織人員驗收,達標的給予獎勵,不達標的繼續整改,驗收數據全部納入合作社信息管理系統;對不愿意按照標準進行規范的,要求其在規定時間內到市場監管部門注銷。
上高縣完善了農民合作社信息管理系統。該系統實現了對農民合作社管理的便捷化和科學化,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成為推進全縣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的長效管理平臺。
在試點工作推進中,上高縣通過學習相關政策文件,結合全縣農民合作社發展現狀,形成了一個共識:要想讓農民合作社持續規范發展,必須建立一套信息管理系統,否則會陷入“規范—混亂—再規范—再混亂”的怪圈。
上高縣農民合作社信息管理系統包括“基本情況”“經營服務”“財務管理”“社務管理”“示范監測”五大部分,設計成相應的五大模塊。“基本情況”主要是農民合作社登記信息的各項內容和各種具體詳細的情況。“經營服務”主要是農民合作社開展生產經營和提供服務的活動記錄。該模塊可簡單可復雜,簡單的話相當于一個流水賬,復雜的話則是一個ERP系統,通過生產經營活動的記錄,延伸出一系列的分析、計算、結論等。“財務管理”是信息管理系統的核心,主要是合作社通過每月向主管部門報送報表,證明在持續經營,同時主管部門通過報表可以判斷其經營是否合規。“社務管理”主要是合作社的內部管理,制度運行、民主管理、社務公開都可以在這個模塊體現出來。“示范監測”主要是利用前面4個模塊的數據,依據示范監測指標,測評合作社是否達標,并可以根據相關指標的評分,得出合作社的排位,據此確定示范社層級的申報晉升。
上高縣農民合作社信息管理系統的使用,取得了三大成效:一是規范了合作社運行。合作社的經營服務和運行管理信息通過系統記錄了下來,特別是規范化建設的120個指標能及時體現,還有助于解決合作社財務規范問題。二是便于主管部門監管。主管部門通過系統可以及時了解每家合作社的經營活動狀況,通過“盈余分配”“財政補助量化”等關鍵指標掌握合作社規范建設情況。三是方便輔導員指導。輔導員到合作社指導,督促合作社及時填報系統,核實相關信息情況,確保合作社規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