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安縣合作社財務管理培訓
2020年是決戰全面小康,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以促進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為目標,不斷增強農民合作社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和帶動能力。
吉安縣以質量提升為切入點,大力推動合作社規范建設。一是完善章程和制度。先后印發了《吉安縣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實施方案》《關于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幫扶指導的通知》等文件,聘請專家開展培訓,入社調研指導合作社完善章程,建立社務公開、議事決策臺賬等規章制度,不斷健全組織機構。二是規范合作社財務監管制度。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選聘專業會計機構,承擔縣級以上示范社的會計代理服務,完善成員賬戶,規范會計核算。三是堅持體制機制創新。探索建立了村干部及致富能人帶頭領辦、村黨員主動參與、農民自愿參與、貧困戶統籌參與的“一領辦三參與”的合作社發展模式,并出臺了相關獎補激勵政策。70%的獎補資金以股金形式投入“一領辦三參與”合作社發展產業,村集體每年可獲股金總額10%以上的分紅收益。這一模式提高了合作社管理人員的素質,在合作社、村集體、成員農戶之間構建了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同時實現了合作社質量提升、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示范引領作用。
牢牢把握農民合作社“姓農屬農為農”屬性,切實解決農戶生產經營面臨的困難,統籌推進合作社發展壯大。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出臺促進縣域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專門文件,構建發展長效機制和激勵機制,增強各項政策的精準性。以擔保貸款、貸款貼息、現金直補、產業保險“四輪驅動”解決合作社融資問題,樹立起“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先干先補、不干不補”的良好導向,累計發放擔保貸款3.49億元,現金直補1039.75萬元,為12類產業實施了產業保險。二是增強服務能力。本著“優勢互補、平等互利、著眼長遠、共同發展”的原則,打造作物種植,農產品物流銷售平臺,幫助農民合作社提升生產經營水平。鼓勵以農民合作聯合社為載體發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業務,支持農民合作社聯合社依法依規開展互助保險。三是鍛造人才隊伍。一方面依托縣級農民合作社指導服務中心和鄉鎮指導服務站,建立農民合作社輔導員制度,增強合作社輔導員隊伍力量,開展農民合作社輔導員能力提升培訓,為每個國家、省、市、縣示范社配備專兼職輔導員,定期巡查走訪,為合作社提供指導和服務。另一方面,加強對合作社帶頭人的培養,鼓勵外出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各類返鄉創業人才領辦創辦合作社,不斷壯大合作社“領頭羊”隊伍。目前,全縣遴選培育了711名合作社帶頭人。
深入推進示范社建設行動,制定了《吉安縣農民合作社“星級創建行動”實施方案》,持續開展示范社評定,建立示范社名錄,把示范社作為政策支持重點。一是因地制宜確立產業發展項目。充分考慮各鄉鎮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因社施策,循序漸進,穩步推進。引導農民合作社采用綠色生產方式,發展循環農業,培育農業品牌,開展農產品質量認證,加強地理標志保護和商標注冊,強化品牌營銷推介。二是培育龍頭擴大產業發展規模。先后引進廣東溫氏、江西正邦、贛州銘宸等國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落戶,培育吉安溫氏、吉安鍋豐、吉強實業、浬田小牧童等本地龍頭企業,通過“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形式,提升合作社產品品質,以產業帶動合作社穩步發展。三是集聚精品提升合作社發展內涵。引導合作社樹立品牌意識,支持合作社爭創名優商標,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擴大農產品知名度,不斷提高合作社農產品市場占有率和品牌影響力。

吉安縣偉鳳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的產品
統籌推進農民合作社向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品牌化發展,鞏固提升主導產業,帶動農民增收、群眾致富。一是強化技術支撐。抓住與中國科學院江西中心共建“生態農業試驗站”的契機,定期邀請中科院江西中心、江西省農業科學院及華中農業大學的專家教授深入合作社指導教學。選派222名科技特派員下沉到合作社,從生產需求、技術咨詢、政策落實、創業指導、信息共享等方面為合作社產業發展提供指導和服務。二是協調聯動,推動合作社區域性聯合、行業性聯合、產業鏈聯合,建立健全農民合作社工作的綜合協調機制。著力對產業規模小、收益水平低、經營管理不善的合作社進行整改整頓,引導農民合作社采取合并重組等方式擴大經營服務規模,培育發展一批起點高、規模大、競爭力強和帶動力強的農民合作社聯合社。例如,以產業扶貧合作社為成員基礎,組建區域性聯合社,發展服務當地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再如,支持農民合作社依法自愿組建聯合會,探索建立“農業企業為導向、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紐帶、家庭農場為基礎”的現代農業產業聯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