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學,霍海英
(廣西醫科大學信息與管理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1)
衛生資源配置的公平性是需求相同居民獲得同等醫療衛生服務,對衛生資源進行公平配置有力保障居民的基本醫療需求[1]。本文采用泰爾指數研究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的公平性,從公平的角度評價廣西醫療衛生資源的配置及利用情況,針對現有問題提出相應對策建議,以期為進一步優化衛生資源配置提供參考。
本研究的數據來源于2010-2018年《廣西統計年鑒》《廣西衛生統計年鑒》及《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以廣西14個地級市的衛生資源配置狀況為研究對象,選取衛生機構數、床位數、衛生技術人員及執業(助理)醫師這4項衛生資源作為評價指標。
1.2.1 區域劃分
根據廣西統計局地區分組方法結合自然地理狀況,本研究將廣西14個地級市分為桂南、桂中和桂北3大地區。其中,桂南地區包括南寧、崇左、防城港、欽州、北海5個地級市;桂中地區包括來賓、貴港、梧州、玉林、賀州5個地級市;桂北地區包括百色、河池、柳州、桂林4個地級市。
1.2.2 泰爾指數(Theil Index,TI)
泰爾指數是用來評價某地域各類社會資源配置差異性的重要指標[2]。泰爾指數取值在0~1,數值越大,說明發展不均衡程度越大或者說明公平性越差;反之則越小[3]。

對泰爾指數進行分解:T總=T組間+T組內
以上各式中T組間為組間差異,T組內為組內差異,Pg為各區域人口占全區人口總數的比重,Yg為各區域衛生資源占全區衛生資源總數的比重,Tg為各區域的泰爾指數。
對總泰爾指數進行分解:
由表1可知,2009-2017年,廣西每千人口衛生機構數呈逐年上升趨勢,且從2011年起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從各地區來看,桂南地區的上升趨勢明顯,由2009年的0.24個上升到2017年的0.31個,其每千人口機構數為全區最高水平。

表1 2009-2017年廣西及全國每千人口衛生資源數
2.1.1 泰爾指數分析
由表2、表3和圖1可知,總泰爾指數呈下降趨勢,由2009年的0.0707下降到2017年的0.5890。區域間的泰爾指數由0.0075上升到2017年的0.0078,區域內的泰爾指數由0.0632下降到2017年的0.0511。從各地區的泰爾指數的變動趨勢來看,桂南地區的泰爾指數有所上升,由2009年的0.0274上升到2017年的0.0356。桂中、桂北地區衛生機構配置的泰爾指數呈下降趨勢,分別由2009年的0.0107、0.2510下降到2017年的0.0063、0.0093。

表2 2009-2017年廣西衛生資源泰爾指數

表3 2009-2017年廣西衛生資源泰爾指數分解

圖1 2009-2017年廣西各類衛生資源配置泰爾指數變化趨勢
2.1.2 泰爾指數的貢獻率分析
由表4可知,區域內的差異是影響泰爾指數的主要原因。2009-2017年,區域內差異對泰爾指數的貢獻率均超過80%。區域間泰爾指數貢獻率在10%~14%波動,近4年貢獻率呈上升趨勢。

表4 廣西各類衛生資源配置對總泰爾指數的貢獻率 單位:%
由表1可知,2009-2017年,廣西及各地區每千人口床位數呈逐年上升趨勢,但均低于全國同期水平。從各地區來看,桂北地區的上升明顯,由2009年的3.09張上升到2017年的5.07張,其每千人口床位數歷年來在三大地區中均為最高,且高于全區平均水平。
2.2.1 泰爾指數分析
由表2、表3和圖1可知,2009-2017年,總泰爾指數先降后升,2013年為0.0124,差異程度為歷年最小。區域間的泰爾指數由0.0046下降到2017年的0.0023,區域內的泰爾指數由0.0239下降到2017年的0.0127。從各地區泰爾指數的變動趨勢來看,各地區的泰爾指數均呈下降趨勢,其中桂南地區泰爾指數下降最為明顯,由2009年的0.0117下降到2017年的0.0079。
2.2.2 泰爾指數的貢獻率分析
由表4可知,區域內的差異是影響泰爾指數的主要原因,除2012年外,其余年份區域內差異對泰爾指數的貢獻率均超過了80%,近3年呈上升趨勢,最高增長到2017年的84.67%。相應地,區域間差異對泰爾指數的貢獻率呈波動下降趨勢。
由表1可知,廣西及各地區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均呈逐年上升趨勢,但均低于全國同期水平。從各地區來看,桂南地區增長最為明顯,由2009年的1.36人增加到2017年的2.16人,其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歷年來在三大地區中均為最高,且高于全區平均水平。
2.3.1 泰爾指數分析
由表2、表3和圖1可知,2009-2017年,總泰爾指數先降后升,2013年為0.0283,差異程度為歷年最小。區域間泰爾指數出現小幅度上升,區域內泰爾指數先降后升,2013年后上升趨勢明顯。從各地區泰爾指數的變動趨勢來看,桂南地區的泰爾指數上升明顯,2009年為0.0182,2017年為0.0217。桂中和桂北地區泰爾指數均呈下降趨勢,分別由2009年0.0030、0.012下降到2017年的0.0018、0.0057。
2.3.2 泰爾指數的貢獻率分析
由表4可知,區域內的差異是影響泰爾指數的主要原因,除2011年和2014年外,其余年份區域內差異對泰爾指數的貢獻率均超過了80%。區域間差異對泰爾指數的貢獻率呈上升趨勢。
由表1可知,2009-2017年,廣西及各地區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呈逐年上升趨勢,但均低于全國同期水平。從各地區來看,桂北地區的上升明顯,由2009年的3.85人增加到2017年的6.56,其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歷年來在三大地區中均為最高,且高于全區平均水平。
2.4.1 泰爾指數分析
由表2、表3和圖1可知,2009-2017年,總泰爾指數先降后升,2014年為0.021,差異程度為歷年最小。區域間泰爾指數總體上保持不變,區域內泰爾指數先降后升,2014年后上升趨勢明顯。從各地區泰爾指數的變動趨勢來看,桂南、桂北地區的泰爾指數呈下降趨勢,分別由2009年的0.0132、0.0135下降到2017年的0.0129、0.0032;桂中地區的泰爾指數小幅度上升,由2009年的0.0026上升到2017年的0.0029。
2.4.2 泰爾指數的貢獻率分析
由表4可知,區域內的差異仍然是影響泰爾指數的主要原因。2009-2017年,區域內差異對泰爾指數的貢獻率均超過75%,總體上呈下降趨勢。區域間差異對泰爾指數的貢獻率呈上升趨勢。
本研究結果顯示,廣西每千人口擁有的衛生資源量逐年增加。但與全國相比,廣西人均衛生資源擁有量仍然較低。2017年,除每千人口衛生機構數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之外,其余各類衛生資源配置每千人口的擁有量仍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從各個地區比較來看,衛生資源的配置有較大的差異性,與其他學者對江蘇、河南、廣東、海南等地的調查結果相同[5-8]。綜合衛生機構數、床位數、執業(助理)醫師和衛生技術人員4種衛生資源來看,桂南地區的人均衛生資源擁有量最高,桂中地區的人均衛生資源擁有量最低,也遠低于全區平均水平。由此看來,政府應該進一步加大對桂中地區的衛生資源配置,優化衛生資源配置。
從2017年的數據來看,衛生機構數、執業(助理)醫師的資源配置性較差。最近幾年,隨著國家逐漸加大對基層和欠發達地區衛生經費的投入,這些地區的床位數等硬件設施配置情況得到明顯的改善。但由于各地級市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必然影響地方政府財政投入。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有更多資金保證醫療機構的數量,同時能夠提供更好工作條件吸引更多的衛生人才,而經濟欠發達的地區缺少綜合性醫療機構和優秀的醫學人才[9]。
2009-2017年,廣西主要衛生資源配置的公平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區域內差異明顯是導致廣西衛生資源配置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從廣西全區的發展來看,桂南地區和桂北地區內部衛生資源較為豐富,但大多集中在南寧、柳州和桂林等經濟水平較好的城市,這3個城市的發展遠遠領先于其他同組地級市的發展,其經濟的發展不均衡是造成區域內衛生資源配置差異的主導因素。尤其是桂南地區,是各地區中衛生資源配置公平性最差的,且近年來差異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為縮小不同地區間因經濟發展不平衡引起的衛生服務利用不公平,應該發揮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對廣西不同經濟區域之間的衛生資源進行統籌規劃。政府主管部門在分配衛生經費的時候,應加大對經濟落后地區的財政扶持力度,縮小地區間差異[10];在政策上給予經濟欠發達地區相應的補貼和鼓勵措施,協調不同地區衛生資源的配置和流動,逐步增強衛生資源地理配置的公平性。
衛生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是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的基礎,關系到醫療服務的公平利用。一方面,要加強對衛生人力資源的投入力度,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定點培養更多的醫療衛生人才。另一方面,制定鼓勵醫療衛生人才向基層流動的優惠政策,引導醫務人員向基層流動,逐步縮小衛生人力資源配置的公平性[11]。
對現有衛生資源進行縱向整合是解決區域內衛生資源配置公平性問題的重要抓手。因此,廣西相關政府部門應該注重對桂中地區的衛生資源投入,發揮市級大型綜合醫院的輻射作用,對基層醫院進行重點扶植,有計劃、有目的地將優質的衛生資源下沉到基層[12],以改善區域內衛生資源配置不均衡的現況,優化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