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滇川共同立法保護赤水河
「四川人大網」 2020年9月2日
日前,為推進赤水河流域保護共同立法工作,貴州、云南、四川三省人大常委會秘書長聯席會議在四川省人大常委會機關舉行。
會上,三省參會同志分別匯報了當前赤水河流域保護立法工作進展情況、存在的困難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大家圍繞合作機制、工作清單、進度安排進行了深入研討,討論通過了赤水河流域保護立法座談會紀要草案及工作方案草案,待分別報請各省人大常委會同意后實施。
會議指出,赤水河流域保護共同立法,當前仍然面臨三省既有經驗不同、進度情況不一、涉及層面較廣、地方訴求多樣、地域特色有別等諸多具體困難,時間緊、任務重,要確保立法任務順利完成,還有更多“硬骨頭”要啃。
京津冀協同立法工作座談會召開
《天津日報》 2020年9月21日
9月18日,第七次京津冀協同立法工作座談會在津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武增,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李偉,天津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段春華,河北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范照兵出席會議并講話。
座談會上,與會人員討論并原則通過了《京津冀人大關于協同推進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的意見》,深入交流了協同開展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執法檢查情況。武增表示,三省市人大常委會要緊密結合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進一步發揮區域協同先行先試作用,不斷探索完善協同立法事項范圍,創造性地做好立法、監督等工作,加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依法保障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落實。
施行首部傳統村落保護單行條例
《法治日報》 2020年9月16日
近日,云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批準了《云南省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傳統村落保護條例》,條例于10月1日起施行。作為云南省首部傳統村落保護單行條例,條例將為當地傳統村落保護開發步入良性持續發展道路提供法律依據。
據了解,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是一個擁有悠久農耕文明史的傳統農業縣,經過各民族千百年繁衍生息,造就了眾多形態各異、風情各具、歷史悠久的傳統村落。在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過程中,鎮沅出現拆舊建新、無序拆并,傳統村落和傳統建筑遭到破壞等問題,新建構筑物與歷史建筑、鄉土風貌極不協調,破壞了傳統村落的古風古貌。加之傳統村落和傳統民居保護缺乏投入,傳統村落和建筑的歷史風貌逐步消失。
全國首部制止餐飲浪費法規出臺
《人民日報》 2020年9月24日
日前,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厲行節約、反對餐飲浪費的規定,并將于2020年11月1日起實施。這是全國首部專門聚焦治理餐飲浪費的省級地方性法規。
根據規定,廣播、電視、網絡音視頻服務提供者禁止制作、傳輸、傳播假吃催吐、量大多吃、夸張獵奇、暴飲暴食等鋪張浪費的行為。違反者,由廣播電視、文化和旅游、網信等有關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依法處以罰款,并可以責令暫停相關業務。
首部保護紅色文化遺存地方法規出臺
《江西日報》 2020年9月22日
近日,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吉安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將于10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江西省首部對紅色文化遺存進行全面保護利用的地方法規。
作為革命老區的吉安,紅色“家底”深厚,全市有不可移動紅色文化遺存973處、館藏可移動紅色文化遺存9428件,紅色遺存總體數量約占全省四分之一。條例不僅規定了對該市境內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革命遺址、舊址等文物進行保護,更提出將大量屬于非文物但又具有重要意義的代表性實物、文獻資料等可移動紅色文化遺存納入保護范圍,并建立紅色文化遺存保護專項資金制度,將紅色文化遺存保護事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通過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條例(試行)
《海南日報》 2020年9月6日
為加強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保護和管理,維護生態安全,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近日,海南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條例(試行)》,該條例自10月1日起施行。
條例分為總則、規劃建設、生態與資源保護、利用管理、法律責任、附則六個部分。分別對構建統一管理、協同配合、多元共治的國家公園保護管理體制,實行分區管控,國家公園的重點保護對象及其保護措施,國家公園內原住居民及周邊社區居民生產生活與國家公園保護的關系等內容進行了規定,并明確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據悉,條例將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保護、利用和管理提供法治保障,服務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同時也會對國家探索研究制定國家公園相關法律法規提供實踐經驗,貢獻地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