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勝

紅色無人機升空,拋投繩索、救生圈、沖鋒舟等應急設備;超輕材質管在無人機牽引下升到百米高空,噴射高效滅火藥劑實施撲救控制,整個過程流暢高效。這是重慶航空救援總隊龍興基地用無人機進行的高層建筑滅火救援演練。購置無人機進行滅火,源于市人大代表周樹云提出的代表建議,目前這一建議得到了切實辦理。
“近年來,重慶的高層建筑越來越多。”周樹云說,高層建筑因體量龐大、功能復雜、人口密集,火災風險高、人員疏散相對困難。必須重視高層消防裝備建設,大力提高應急救援能力。
周樹云說,目前我市消防隊配備的舉高車和消防水炮,多數只能達到50米的高度。也就是說,高度50米以上,特別是100米以上的樓層發生火災,除利用建筑內部消防設施外,有效的外攻消防手段不多。
為此,在市五屆人大三次會議上,他提出建議:加快完善出臺“加強應急救援裝備建設”相關指導意見,加快建設完善消防救援立體作戰體系,將消防無人機等新技術產品納入消防裝備建設規劃,將經過檢驗驗證的消防無人機產品納入應急救援裝備政府采購目錄。
周樹云的建議得到市人大常委會的高度重視,并得到及時交辦,由重慶市應急局主辦,由市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督辦。
在督辦過程中,市人大社會委積極與代表溝通,深入了解代表建議背后的真實意圖。同時,要求各部門高度負責、充分論證、著眼全局,承辦部門要強化統籌協調,協辦部門要積極主動配合,各部門要通過加強協作,共同發揮作用。目前該建議已經得到落實。
據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建議辦理過程中,市應急管理局會同協辦部門,就無人機機組工作機制、無人機功能支撐體系、無人機在應急管理中的應用、無人機應急體系建設模式、無人機產業發展政策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
據了解,目前我市正分步驟構建“1+4+N”航空應急救援大體系。“1”即構建一個指揮中心,“4”即建設龍興、永川、萬州、黔江四個分中心,“N”即布局N個無人機基地(有人機臨時起降點),形成一個覆蓋全市的航空救援網絡。第一步是中心布局,根據緊迫需求,在主城中心城區重點布局約10個無人機基地;第二步是重點拓展,在萬州、涪陵、黔江、永川等區縣布局區域性無人機基地;第三步是全面覆蓋,全市所有區縣布局無人機基地,實現全市無人機應急救援力量全覆蓋。
為減少政府一次性投入,同時發揮專業企業的技術優勢,市應急管理局探索“平時保運行、戰時按任務”的政企合作模式:每年政府給予航空公司一定的基本服務費用,航空公司保證足夠時長的救援服務;參與應急救援后,另外支付相應的費用。
“非常滿意!”在聽取市應急管理局、市財政局、市消防救援總隊等承辦單位的匯報后,周樹云說,“承辦單位沒有局限于高層建筑消防救援,而是對整個航空救援體系建設都進行了謀劃和推進,值得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