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新媒體行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于新媒體行業本身來說,這無疑既是一個機遇又是一個挑戰。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出版融合發展已成必然趨勢,在特殊的歷史時期下,我們更要突出編輯的責任和作用。在出版融合發展背景下如何做好編輯工作,實現出版融合發展背景下編輯工作的創新,是相關出版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個重要話題。本文對出版融合發展背景下編輯工作創新的必要性進行了簡單的闡述,并指出了出版融合發展背景下編輯工作的創新,希望能夠對出版融合發展背景下編輯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出版融合發展;編輯;工作方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G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20-0-02
書籍是人類文明的主要傳承者。近年來,為適應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媒體傳播媒介、內容以及其本身所具有的社會意義也發生的改變,回望人類可見的精神生產史,好書的出現都不是偶然,也絕不容易。有一個默默奉獻的群體,要漸漸走上前臺,這個群體就是編輯。一本好書的背后,都有一個偉大的編輯。編輯是導向把關的第一線,是導向把關的主體,導向出問題,責任編輯是主要責任人。出版行業是現代信息社會中具有影響力的信息傳輸樞紐,在如今出版融合發展背景下,編輯工作的創新與轉變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基于此,對出版融合發展背景下編輯工作的創新思考和探究勢在必行。
一、出版融合發展背景下編輯工作創新的必要性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技術的迅速更迭,“互聯網+”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數字出版產業正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出版產業網絡化時代正式到來。所謂的出版融合發展,是將信息傳播的媒介以及信息傳播所使用的技術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從而實現信息傳播技術的進步,從而篩選更好的新聞內容,擴大新聞的傳播范圍,讓更多的人接收到我們想要傳達的思想以及內容。融合出版從根本上打破了學科、媒介以及技術之間的障礙,對比傳統新聞選稿、校對、發行等多個環節來說,具有更大的優勢,融合出版的內容更加豐富,傳播渠道更多,更容易形成產業鏈,商業模式具有更多參考性。[1]
文化沒有出版物的凝聚傳承,就不會被孵化,出版物如果不是人類精神、智慧文化的結晶,它的存在就缺少了意義。內容和用戶是出版的兩大根基,編輯是整個人類出版史的核心,是精神世界的架構師,編輯行業就是連接作者和讀者的橋梁,解決出版問題,先要回歸到“編輯”這個核心。出版融合發展背景下,編輯工作的創新可以更好地讓我們堅定文化自信,從根本上推動出版物內容、出版物接收者以及出版技術三者之間的緊密結合,不忘出版的本質,能夠滿足更多讀者對于出版物的要求,對于一些質量較差的出版物進行篩選,以更多讀者能夠接受的方式傳遞這些內容,真正意義上實現出版融合。產品和市場的融合,紙質出版物和數字技術的融合,探索和推動大數據出版[2]。
二、出版融合發展背景下編輯工作的創新
21世紀是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以及范圍也明顯提高,這樣的改變給信息出版行業帶來可更多創新發展的機會,所以說在2020年,新聞出版行業可能會迎來又一次輝煌時期。以出版融合為發展方向,新聞出版行業在運營的過程中也應該貫徹落實互聯網思維,選擇以市場發展方向為參考對象,以讀者需求為根本,以引領社會輿論為重點,從以編輯為核心的主導出版轉變為由讀者需求為重點的內容服務,以市場發展方向為參考對象,以讀者需求為根本,以引領社會輿論為重點,以新的視角看待出版業的發展,在新聞的內容上精挑細選,在新聞的營銷上多管齊下,做到兼顧二者,讓內容能夠更好地適應營銷渠道,讓營銷更好的傳播新聞內容。在出版融合發展背景下,編輯工作要做到以下
幾點。
(一)樹立用戶意識,轉變讀者觀念
即使是融合發展,也還是會和傳統出版一樣,將出版物的內容的選擇重點放在讀者的需求上。紙媒出版社由于本身傳播途徑的限制,所以對讀者的需求更加關注。隨著傳播途徑的發展,出版物產品的形態更加復雜,載體逐漸變得多元化、移動化以及可社交化,如果在這時還是只為了滿足讀者需求而出版,很明顯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結合產品形態進行分析,隨著信息傳播途徑的改變,出版業的接收對象也發生的改變,紙書以及電子書的讀者大部分還是傳統意義上的讀者,而有聲書的接收對象則由讀者變成了聽眾,動漫電影等短視頻類產品的接收對象則由讀者變成了聽眾。即使是以同一個主題所展開的資源創作,不同的傳播途徑所面對的接收者都是不同的,而不同領域的接收者對于出版社所出版的內容要求也是不同的,所以出版社在出版的過程中不能夠只為了滿足客戶需求而進行創作,還要對用戶體驗進行完善和優化,從根本上保證出版產品以及用戶的多維度需求[3]。
融合發展背景中,人們對于出版物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用戶體驗也從根本上發生了變化,例如,音頻類出版物,聽眾們不僅關注出版物的內容,對于出版時所使用的字體、頁面的布局以及插畫的選擇則有所忽視,而對于主播的聲音以及情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子書受眾除了關注出版物的頁面布局以及格式排版外,對于電子書所具有的功能,像關注作者、收藏、書簽等,具有更高的要求。隨著評論區以及彈幕的出現,讀者與讀者以及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互動性大大增強。結合時代發展帶給我們的切身感受以及相關的科學研究,我們可以發現約有百分之二十的讀者在接受完出版產品后,會在微信、知乎、微博等社交軟件上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閱讀本身的社交性以及互動性已經產生了質的飛躍。這都要求出版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應該只為了滿足讀者需求而選擇內容,應該結合行業發展的經驗以及時代發展的走向,找到不同讀者對于不同渠道的出版產品的需求,完善讀者的個人體驗,打造質量上乘的內容資源[4]。
(二)樹立大數據意識,提升研判能力
出版行業對于產品的去向毫不關注,每年所出版的成千上萬的圖書最終都被哪種讀者群體所購買,讀者對于自己所購買的圖書是喜歡還是不喜歡,不喜歡的原因是什么,這都是不得而知的,即使出版社由數據為參考從而進行分析,也只能停留在區域層面,也只能大概的了解到什么樣的書在哪個區域銷售量高,什么樣的渠道更受讀者歡迎,對于讀者的個人體驗則不夠了解。
對于用戶滿意度的了解確實將會給出版產物的再創作、出版物用戶體驗的修改以及用戶反饋機制的運行和用戶群體特點的確定造成非常大的困難,對于出版物所面向的接收對象的信息缺失,導致了傳統出版工作者在出版融合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今后融合出版的過程中,如何進行選題的策劃開發、營銷渠道的選擇構建、產品最終形態的確認、用戶需求的滿足、用戶體驗的設計都離不開對讀者數據的剖析。融合背景下的出版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數據,所以出版行業在運營的過程中,勢必要構建有關讀者大數據庫,為數據的分析以及利用打下基礎,出版工作者只有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才能夠推動行業的進步,所以出版工作者可以從產品現有的結構以及作者出版的效率進行分析,充分利用電商平臺數據分析在銷售出版物過程中所具有的優勢,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互動數據來充分的了解讀者群體所發出的聲音,讓自己的出版產物能夠從讀者的角度出發,更好的服務于讀者[5]。
(三)培養工具意識,消除技術隔閡
不管是以傳統閱讀方式為背景,還是以融合出版為基礎,出版物內容選擇的關鍵點都在于發現讀者的需求,從而確定出版物的選題。技術雖然能夠促進某一環節的改變,但是從根本上看,技術是可以進步的,出版社在發展的過程,雖然需要借助于技術,但并不是要完完全全的依靠技術。而指導作者完成出版作品的創意是無法復制和引進的,所以出版工作者在完成出版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著重培養的重點,也是出版工作者在融合出版中必須著力提升的核心
競爭力[6]。
(四)加強版權意識,奠定內容基石
傳統出版機構到底能不能朝著雙向融合進行發展,并在出版技術應用、出版平臺發售以及硬件配備過程中享有一定的話語權,對于所出版內容的享有權就變得十分重要,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來說,出版內容的數字化權力將會直接影響到出版社的整體發展,所以在融合發展背景下,出版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來提高自己的版權意識,尤其是針對電子書、有聲讀物等軟件的數字版權意識。在簽訂出版合同的過程中,需要對數字出版物的形態進行界定,以及數字出版過程中經常出現問題的相關作品改編權、產品轉授權以及信息網絡傳播權,明確權力歸屬,為實現作者和出版社雙贏的局面奠定法律基礎[7]。
(五)提升自我權益的保護意識
出版融合發展背景下,經過選材、排版以及編輯最終所呈現出的出版作品,這一出版過程屬于一種智力勞動。有的作品需要出版方在前期創作的過程中投入較大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在最終投入出版生產時,出版社所獲得的專有圖書出版權往往是不對等的。所以,為了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在出版融合背景中,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積極呼吁有關法律法規的調整,為保證出版機構利益而做出努力,同時,我們還需要對圖書在生產過程中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進行量化,并將自己的收益和所投入的經歷捆綁,保障自己的權力[8]。
三、結語
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出版行業需要從多個方面做出改變,在改變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所以在作出改變的過程中,出版行業勢必要以讀者體驗為基礎,以科學技術為工具,探索市場、了解市場并做到適應市場,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轉型的成功率,提高行業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更好地滿足時代發展對出版行業提出的各種要求。
參考文獻:
[1]曾睿.論出版融合發展背景下編輯工作面臨的新變革[J].傳媒論壇,2020,3(13):97+99.
[2]胡東梅.淺析融媒體時代地方人大期刊如何做好編輯出版工作[J].法制與社會,2020(13):158-159.
[3]寧偉.出版融合發展背景下編輯工作面臨的新變革[J].出版廣角,2020(03):40-42.
[4]彭種玉.新媒體背景下出版工作融合發展的創新與探索[J].采寫編,2019(05):111-112.
[5]朱玲.融合出版背景下圖書編輯思維創新發展問題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9,3(28):165.
[6]包卉.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圖書編輯理念創新發展[J].傳媒論壇,2019,2(14):133-134.
[7]李文姬.淺析融合發展背景下幼兒園課程資源的編輯出版——以“學前教育全媒體出版與服務創新工程”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2):189-190.
[8]“融合 創新 發展”——2017年中國水協信息宣傳工作年會暨編輯出版委全委會召開[J].城鎮供水,2017(05):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