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致遠
(福州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0)
福大怡山文化創意園坐落于福州大學怡山老校區內。園區于始建于20 世紀90 年代的福州大學機械廠、印刷廠、電控廠和文科樓舊址上改建而成,延續福大老校區渾厚的文化底蘊,再次融合當代的藝術氣息,發展成為一個有青年創新主題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園。
福大怡山青年創新創業中心景觀為創意園二期項目,該項目位于福州大學怡山校區內,原身為福州大學至誠學院教學樓(文科樓)。青年創新創業中心的定位賦予了景觀更為深層次挖掘場地精神的內在核心原旨。通過對場地現狀的考察,老校區建筑的了解,把這些具有歷史積淀的故事和文化給傳承下來,表達出一種場地新的精神——創新、時尚、人文、互動,如圖1 所示。
福大怡山青年創新創業中心創意園二期景觀分為南區、北區及中庭景觀三塊,南區為整個辦公及商業的入口廣場展示空間,北區為靠近福大老校區及現場遺留下來百年大榕樹的生態自然休閑景觀空間,中庭景觀為串聯南北兩區的核心中庭景觀紐帶。三個空間分別打造青年創、青年情、青年綠的三大主題空間。其中夢幻云之樹的打造就是基于青年創的主題打造的以象征青年創意創新預示著生機勃勃的大樹結合未來云科技、云未來、以實現年輕人創業的青年夢想的景觀主題雕塑,如圖2 所示。
夢幻云之樹雕塑設計在整個項目核心的入口廣場位置,突出整個項目的特點及展示創意園區特有的生命力及創新創意的目標。圍繞夢幻云之樹主題雕塑結合旱噴水景、燈光、環形鋪地形成一個入口特別強的引導及展示空間。云之樹主題雕塑分為基座、枝干、云朵三個部分,材質用的不銹鋼,不銹鋼雕塑類型有多種造型,其塑造的形態豐富,可塑性強。初期設計第一階段確定草圖、整個云之樹的大致形態及高度比例關系為后續模型推敲明確方向。第二階段設計通過第一階段草圖明確高度及大致比例關系以三維建模的方式反復推敲枝干的形態及云朵在整個環繞空間里各個角度的視覺效果,需要做到能兼顧不同角度人視空間看到的樹及云的形態產生的效果,因此在模型階段反復觀察枝干產生的姿態角度及解決支撐云團產生的受力點問題。

圖2 園區景觀

圖3 夢幻云之樹
通過與雕塑廠家的探討及3D 模型的推敲最后確定模型方案提交廠家開展制作,制作前需要開展3D 打印模型制作模擬實際雕塑產生的小樣效果,進而通過小模型發現細節問題進而對放大的雕塑制作做調整優化。在雕塑制作階段,分為基礎、枝干及云網三個部分,夢幻云之樹雕塑為抽象主題雕塑,工藝做法為焊接,形態穩固,通過雕塑內部的骨架與基座上的預埋件焊接固定。為了雕塑造型美觀,雕塑基礎固定完畢后,基座會采用花崗巖石材進行裝飾處理。
枝干制作中先制作雕塑的內骨架,順序是依次從底往上,由粗變細、由密而疏焊成樹枝的內部骨架。在枝干骨架基礎上再根據枝干造型塑造焊接枝干不銹鋼表層,使其達到設計塑造的要求。雕塑的主要骨架的外形的設計,先從底面開始,然后逐層向上測量,就得到整座雕塑外形的空間坐標。夢幻云之樹主題雕塑的制作就是通過對內部骨架結構的不斷測量定位從而得出其在形體造型上的準確定位位置,為雕塑后續的制作打下牢固可靠的數據基礎,如圖4 所示。

圖4 云朵雕塑
云團的形態及材質也是反復與雕塑廠家探討后確定通過不銹鋼網格的方式表達,①不銹鋼材表面光滑易清潔,而且抗風能力強,經久耐用不容易生銹,成為當今城市雕塑塑造選材的主流。網格的形式也比較通透,造型可塑性也比較強;②它與枝干的固定方式會更容易焊接且穩固;③考慮到地域氣候因素,造型的重量較輕整體結構受風力影響較小比較穩定。
在廠家制作雕塑階段,設計上也多次到廠家制作現場進行溝通調整,以達到制作過程中問題得以及時反饋處理。在上端部分的云朵雕塑安裝過程中,先是連接固定枝干和基礎預埋件,通過現場多角度觀察確定枝干形態的最終落點位置達到設計預想要求,然后實施基礎焊接。最上層的云網造型根據現場觀察幾個角度確定云網的落點與枝干的支撐點進行焊接,然后是通過表面處理最后一道工序:雕塑本身的材質顏色為銀白色,為光面。為達到設計效果為雕塑上紅色烤漆,這種漆一般為汽車漆。噴涂烤漆完成前先用防銹漆滿涂三遍然后烤漆噴涂,最終實現整體夢幻云之樹的造型安裝。

圖5 夢幻云之樹夜景
綜上,夢幻云之樹的設計它是在景觀方案設計過程中產生的一種雕塑的藝術創作,此次設計對于材料工藝結構等在景觀設計上提出新的挑戰,從整體方案規劃到其中雕塑設計,積極投入模型制作、工藝材質的討論中,設計之初也參考國內外的一些經典案例并與雕塑廠家密切合作配合了解制作工藝流程,使之獨一無二的創新設計出夢幻云之樹的核心主題雕塑,為實現項目主題立意注入活力生機。把園區新老建筑的歷史故事通過此次的夢幻云之樹傳承與發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