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凡敏
摘要:“每事問”這句話,是孔子對自己學生的要求。這句話高度評價了問題意識的價值和意義。宋代理學大師朱熹也說:“疑是恩之始,學之端。”“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這是宋代的另一位大學者陸九淵的觀點。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得更形象,他在藝術詩里寫道:“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功,只在每事問。”這一切都在闡釋著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創新能力的開始。
關鍵詞:語文課堂;問題意識:培養
一、問題意識的概念
所謂的問題意識,是指活動主體在心里自由的條件下,憑借經驗和習慣直覺能很快的對問題質疑的個性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又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問題意識是學生學習的先導,是學生學習心理最顯閃光的標志。那么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意義是什么呢?
二、培養學生問題意義的問題意識的意義
問題意識的價值和意義,不僅被中外學者所肯定,同時也早已被科學史上的許多發明和創造所證明。在眾多被落下的蘋果砸中腦袋的人中,只有牛頓在考慮蘋果為什么會掉下來,因此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水開后,壺蓋兒會跳起,這種現象人們司空見慣,也只有瓦特在思考,水壺蓋兒為什么會跳起,因此才有蒸汽機的發明;伽利略發現彼薩斜塔的問題才會有“自由落體定律”的修訂。這一切都在證明著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是創新的起點和基石,培養創新精神應始于問題意識。而在現有的語文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又存在著哪些問題呢?
三、語文教學中問題意識培養的現狀
(一)問題呈現簡單化
目標引導下的課堂教學上課要直接呈現所學習目標,有的老師教學目標或者導語中直接告訴學生,我們在這堂課需要解決問題。比如在《紫藤蘿瀑布》這一課的教學中,有的老師就這樣來設計到了教學目標:結合文章課堂的重點語句,體會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生活中的挫折這一主旨。這個目標的設計就使文章的主旨一下子暴露在學生的視野中,是文章失去了神秘感,也切斷了學生產生質疑的興奮點。
(二)問題涉及的表面化,碎片化
比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有的老師通篇涉問題,“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分別是哪些?”“我在什么情況下爬懸崖的?”“我爬到懸崖的頂上,我的心情是怎樣的?”“父親是怎樣引導我一步一步的走下懸崖的?”這些問題就是過于簡單,同學們一看而知。這些問題只是把原來的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其實這些所謂的問題并不具備引導學生思維的價值。
(三)問題設置的程序化
有些問題的設置,老師并沒有給學生留足充足的時間,而是一個流程而已。比如用老師的閱讀實踐代替了學生的閱讀實踐;簡單的把自己的心得,別人的研究成果教給學生;或者在短暫的時間內給學生提出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學生又沒有充足的時間思考。所以這種問題只能變成教學中的一種程序,并不能真正地引導學生的思維。那么,針對以上在教學活動中,不利于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做法,根據當前學生不愿意或者不善于提問題的實際,我們應該怎樣做好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四、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方法。
(一)創設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和氣氛
提倡民主,加強師生交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同時,充分愛護和尊重學生的問題意識,師生之間要保持民主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消除學生在學習中課堂上的緊張感壓抑感和焦慮感,從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暢所欲言,展示豐富的個性和鮮活的靈性。比如我在教授古詩《野望》時,面對著這樣晦澀難懂的唐詩,我給學生提供了人物的生平及時代背景。這首詩的作者是王績,生活在隋末唐初,是隋末大儒學家王通的弟弟,性格放蕩不羈。一生三仕三隱。把這些背景教給了學生。學生就領悟到的一個立體的人物形象。這樣學生再走進詩歌就會理解“西倚欲何依”的原因,就會理解“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是一種怎樣的心情?這樣,學生就會產生更多有深度的問題。如果反之。沒有這些必要的補充,沒有一個合適的氛圍。教師只是把學生放到了一些晦澀的文字中,并且對一些大膽發問,經常質疑的問題不予重視,或許對理解不到位的同學加以批評訓斥甚至諷刺挖苦的話毫無疑問。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會被遏制,學生的創新精神也會被扼殺。
(二)巧妙設疑、布疑、激疑和質疑
注意采用啟發式教學,以問題為中心,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巧妙設疑布疑,激疑和質疑,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發展和提高。課前不明示學習目標,而是把發現的權利交給學生,在問題的設計中,不要涉及一些淺層次的,零碎的問題,而是著眼于整篇文章設置一個主問題,在主問題的引導下,讓學生自主學習,一步一步的進行歸納比如在皇帝的新裝一課的學習中。老師就設置了這篇文章,圍繞著哪一個字進行展開。這樣呢。學生就會把各個情節各個人物他的共性找出來,找到一個共同的點,學生就有一個全局觀,問題的思考也就比較深刻
(三)把探究結構變為辨析問題
課堂教學中應以辨析問題作為經常性的訓練,把問題的答案解決看作是辨析問題之后水到渠成的事,辨析問題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對師生雙方提出的問題從出發點,角度和思路上加以辨析,以達到學生明白應該從怎樣的角度提問,對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提問,別人提問的價值,積累經驗,總結教訓的目的。
總之,創新精神是教育的核心,問題意識的培養是語文教學中急待解決的問題,作文一名語文教師,任重而道遠,語文課堂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將是一個永久的課題,激勵著我們不斷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