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嬰幼兒營養不良指的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蛋白質和(或)熱能攝入不足以及消耗增多引起的營養缺乏病,會導致嬰幼兒體重減輕或者不增,生長發育出現停滯等問題。嬰幼兒營養不良大多發生在3歲以下的嬰幼兒中,在中醫領域屬于疳癥范疇。現階段,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衛生知識的普及,營養不良患病率有所下降,但仍需要家長引起重視。
嬰幼兒營養不良多因為營養攝入不足或疾病的因素。奶粉質量不高、過早斷奶、輔食添加不當等都有可能造成嬰幼兒營養攝入不足。幼兒可以自己進食后,偏食、挑食等不良飲食習慣也會導致營養不良,從而影響其生長發育。此外,疾病也會影響嬰幼兒正常的食物消化和營養吸收,同時也會加大嬰幼兒身體能量的消耗。容易引起嬰幼兒營養不良的疾病主要包括慢性腸炎、慢性腹瀉、呼吸道感染以及某些先天性畸形等疾病。家長若發現嬰幼兒存在營養不良的表現,應及時帶孩子就醫,找到問題的根源并進行及時的干預,從而改善嬰幼兒的營養狀態,讓其健康成長。
嬰幼兒營養不良的表現主要有五個方面:①生長發育遲緩。嬰幼兒處于生長發育的黃金時期。營養不良的嬰幼兒則會表現出明顯的生長發育遲緩,例如身高比同齡的孩子矮,體重減輕或者不增,頭圍增長不夠等,都是嬰幼兒營養不良的表現。②反應慢、記憶力差。長期營養不良會導致嬰幼兒腦細胞數量減少、體積縮小,從而出現腦組織萎縮,導致永久性智力發育障礙。嬰幼兒會出現反應慢、記憶力差等問題。③腹瀉、食欲不佳。嬰幼兒的新陳代謝比成年人快,大便十分有規律。若嬰幼兒存在腹瀉的問題,并且經常發生,同時伴有體重不增時,家長需要引起重視。此外,營養不良的嬰幼兒普遍食欲不好,不愛吃飯,而且十分挑食。家長要關注這些營養不良的信號,以免耽誤寶寶病情,加重他們營養不良的情況。④精神狀況不好,愛發脾氣。健康的嬰幼兒精力旺盛,活動量較大,而營養不良的嬰幼兒則比較安靜且精神狀態不佳,容易發脾氣。此時,家長應注意寶寶是否因為營養不良才出現的精神狀況不佳。⑤愛生病。營養不良會導致嬰幼兒抵抗力下降,經常容易生病。家長發現寶寶經常生病時,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找到問題根源并進行及時的干預,加強孩子的抵抗力。
嬰幼兒營養不良應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在嬰幼兒初期,家長可以采取母乳喂養的方式,并按需進行喂養;及時添加輔食,保證兒童充足的能量攝入。在嬰幼兒患病,尤其是胃腸疾病時,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就醫,并根據醫生的指導合理進行喂養,避免孩子體重下降。同時,家長要幫助嬰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避免孩子偏食、挑食,保障他們的健康成長。
對于急性營養不良,家長還要做好以下方面:①了解發生急性營養不良的原因;②治療原發疾病(如腹瀉);③指導喂養,按病情的輕重進行個性化指導喂養;④及時糾正代謝紊亂,同時為嬰幼兒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⑤配合中醫中藥、理療等進行治療。
總之,嬰幼兒營養不良會影響嬰幼兒的身體和智力發育,需要家長引起重視。家長要保證嬰幼兒日常飲食的均衡以及營養的攝入量,同時要仔細觀察嬰幼兒的日常表現,若發現嬰幼兒存在營養不良的問題,應盡早帶孩子就醫治療,保證嬰幼兒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