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隨著高校學生黨員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國際國內形勢不斷變化,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員教育培養面臨著諸多現實問題。要深刻認識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以下簡稱“四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充分利用黨校主陣地,依托“三會一課”和黨日活動,抓住重要節點,把握思政課這一關鍵環節,在學生黨員教育培養過程中不斷深化“四史”學習教育,讓“四史”學習教育成為推動高校學生黨員培養教育新動力。
關鍵詞:“四史”,高校,學生黨員,教育培養
2020年6月30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愿服務隊全體隊員回信中說道:“希望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1]。”
高校學生黨員作為青年學生群體中的骨干分子,是黨員隊伍中最具有活力的群體,是改善黨員隊伍結構的關鍵力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后備力量。將“四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學生黨員的培養教育工作,使學生真正從思想上入黨,自覺踐行初心和使命,保持學生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校學生黨員培養教育的現實問題
隨著高校學生黨員的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國際國內形勢的不斷變化,世情、國情、黨情面臨的多重考驗和危險增多,加之學生黨員思想、認知、心理的日益成熟和彰顯,學生黨員的教育培養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也反映出了一些問題。
(一)個別黨員理想信念不夠堅定
我國已經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員理想信念的教育更加迫切和必要。總體上講,大多數學生黨員理想信念堅定、入黨動機端正,思想積極向上。但是,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個別學生黨員理想信念發生了動搖,存在入黨動機不純,對黨的認識不夠全面,參加學習教育活動不積極,對重大問題的態度存在偏差等問題。
(二)理論學習不夠深入
部分學生黨員在思想上理論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存在“以干代學”的現象,認為學習是“軟指標”,學習自覺性和系統性不強,學習的效果不理想。“三會一課”參加不積極,總是以專業學習、學生工作等為借口,學習的持續性也不強。
(三)模范作用不夠突出
部分學生黨員存在“入黨前積極主動,入黨后懶散懈怠”的現象,認為入黨前已經得到認可,在加入黨組織后反而不思進取,驕傲自大,歪曲了入黨時的初心和動機。沒有在思想、行動上真正入黨,堅持以黨員標準要求自己,也沒有真正發揮“一個黨員帶動一個宿舍,一個宿舍帶動一個班級,一個班級帶動一個學生整體”的先鋒模范作用。
二、開展“四史”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從歷史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學生黨員培養教育作為加強高校黨建、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的有力途徑,必須與學習“四史”相結合,才能幫助學生黨員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觀,引導學生黨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一)是引導學生黨員樹立正確的歷史觀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2]”。歷史是一面鏡子,了解歷史,學習歷史,才能深刻認識紅色政權、新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來之不易,培養自覺的歷史意識,奮發有為、銳意進取,牢記初心使命,發揮自身的模范帶頭作用。
(二)是堅定學生黨員理想信念的需要
大學生黨員只有通過 “四史”學習,才能了解我們黨走過的崢嶸歲月,體會當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的艱難奮斗歷程和取得的卓越成就。加強“四史”學習教育,才能進一步堅定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端正入黨動機,增強思想定力,增強在實踐中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三)是加強學生黨員理論學習的需要
“四史”學習,不是一般歷史的學習,是以歷史為基礎的政治教育[3]。作為學生黨員,應該把學習“四史”作為提高政治理論素養的重中之重,把學習黨的創新理論與“四史”學習結合起來,打通起來學,融會起來學,才能讓思想跟上時代的步伐,提高自身黨性修養,不斷堅定“四個自信”,努力擔負起時代賦予青年的歷史使命。
(四)是增強學生黨員踐行初心使命信心的需要
開展“四史”學習教育,能夠增強大學生黨員的身份認同,強化黨員的責任和使命擔當,繼承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自覺將個人的前途和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成為學生黨員衷心擁護的發展道路,使共產主義成為學生黨員矢志追求的最高理想和最終奮斗目標,在學習教育活動中踐行初心和使命。
三、在黨員教育培養過程中深化“四史”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利用黨校主陣地,推進“四史”學習教育融入黨員教育各環節
充分利用黨校主陣地,做好課程設置和安排,將“四史”學習教育相關專題納入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黨員教育培訓的內容之中,將“四史”教育與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機貫通起來,與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結合起來,建立系統的“四史”教育體系。此外,積極組織黨校教師研究開發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學生黨員教育培養特點的“四史”教育的新專題,教育引導學生黨員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知史愛民。
(二)依托“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推動“四史”學習教育融入日常
把“四史”學習教育作為“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的主要內容,充分激發黨支部工作的活力,將“四史”學習教育抓在經常、融入日常。通過理論學習、黨課、分組討論、案例分析、實地參觀,結合學生組織和活動,創新優化“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的形式,深入發掘身邊紅色資源,發揮學習強國、三晉先鋒、微信微博等網絡黨建平臺的作用,引導學生黨員走好精神上的長征路,傳承紅色基因,勇于擔當作為。
(三)抓住重要節點,助力“四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在重要節點,有重點有針對性的開展“四史”專題學習教育,持續推動高校“四史”教育的高潮。以黨支部為單位,在紀念五四運動、七一、國慶等重大活動中,以理論宣講、主題黨日、知識競賽、文藝展演等多種形式,深化學生黨員對黨的光榮歷史、新中國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厚植愛國情懷。此外,結合現實熱點,如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等大型活動,重溫歷史,追憶崢嶸歲月,用真實的歷史故事、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等生動素材,開展黨員教育,激發愛國愛黨情懷,增強開拓前行的勇氣和力量。
(四)把握關鍵環節,確保“四史”學習教育立體有效
大學生黨員的教育培養,必須結合思政課堂,進一步鞏固黨組織在學生黨員教育環節中的積極成果,充分構建“四史”學習教育的立體體系,有效發揮思政教師和學生黨員的示范帶頭作用,將“課上”和“課下”有機結合,讓“四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真正發揮“四史”學習教育在學生黨員教育培養中的關鍵作用,讓學生黨員在深入學習中找準自己的歷史方位,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之力。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習近平給復旦大學青年師生黨員回信勉勵廣大黨員 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 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N〕.人民日報,2020-07-01.
[2] 習近平.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N〕.人民日報,2015-08-04.
[3]靳諾.圍繞立德樹人,加強“四史”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05),22.
(作者簡介:侯博君,碩士研究生,山西太原,太原工業學院專職思政課教師,助教,黨委組織部副科長,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