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淑娟
【內容摘要】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是人才,尤其是創新型人才。培養創新型人才對我國經濟發展有量變到質變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只有提高國家的創新能力,掌握科技核心技術,國家的經濟發展才能更加健康、蓬勃。目前初中化學實驗是初三學生培養實驗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在初中化學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教育改革的當務之急,本文就探討了在初中化學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和方法。
【關鍵詞】初中化學 實驗教學 創新能力
隨著當今教育改革的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人才培養中對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一個國家不僅要繼承過去優秀的文化與科技,吸收世界先進科技文化成果,更要具備將這些成果融合在一起,創新出具備國家特色的內容。而初中化學實驗是中學生初次接觸邏輯設計嚴密的科學實驗,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培養學生對于化學學習的興趣
初中學生九年級才開始接觸到化學這一理科學科,對于中學生而言,化學這一科目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內容涉及較多公式和原理,再加上中學生接觸較晚,在中學最忙碌的初三才開始進行化學學習,因此容易引起學生情緒上的抵觸和方案。再加上化學學科本身內容多、任務重的特點,很容易將化學課堂進行的枯燥無趣。而化學實驗課就成為了培養學生興趣的重要切入點。如果在化學實驗課上讓學生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根據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自主設計出比較有趣的小實驗,可以很快提高學生對于化學學科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掌握化學知識原理的積極性。
2.培養學生的科學邏輯思維
中學階段是學生培養科學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由于我國傳統歷史文化等因素的影響,中國人往往具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卻缺乏將幻想付諸實踐或者嚴密印證自身邏輯判斷的能力。如果在初中化學實驗課上放飛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提出新奇的實驗想法,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但同時,化學是一個嚴謹的學科,學生實驗過程中任何一個實驗步驟或者小細節出現問題,都很可能導致實驗失敗,因此學生實現自己創想的同時,教師要進行嚴格的把關和監督,確保實驗的安全和實驗原理的正確性。這有利于培養學生將自身創造力與嚴謹的科學實驗思維相結合,培養出更多“敢想”也“能做”的創新型人才。
3.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深度
古語有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教學過程中也確實如此,教師對學生重復千萬遍化學原理和實驗的注意事項,但是都不如學生自己動手做一遍或者自己設計實驗來的有效。一切創新都是建立在繼承與發展的基礎上,要在初中化學實驗課上發揮自身的創造能力,首先需要對所學知識有充分的理解、擴展對化學學科的了解、深刻理解每一個實驗步驟背后的原理。例如在制作小蘇打水的實驗中,學生想要設計出一個合理的實驗,就必須保證儀器的密閉性,原理就是要使更多的二氧化碳溶于水,需要加強壓強,而加強壓強就對儀器的密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實驗器材不充分的情況下,學生要動腦筋思考如何利用現有的儀器增加壓強,這都對學生理解運用知識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1]。
二、培養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
當代新課程改革也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出了要求,但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非易事,對于初中化學實驗課程來說,作為一門中考必考的考試,其還面臨著實驗課程時間緊張、教學內容過重的壓力。學校通常能夠提供的實驗器材設備數量和質量都有限,有些學校甚至無法滿足基本硬件設施的要求。而且學生過去習慣于教師在課堂上“滿堂灌”的教學常態,讓其發揮自身創造能力也并一定能夠快速高效地進行。面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一下探索方法:
1.理論聯系實踐
最優秀的教學是將對學生來說陌生、枯燥的知識和他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這樣知識的傳授才能夠更加的生動有趣。對于初中化學實驗來說也是如此,只有將化學實驗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才能有效地調動起學生的創造精神。例如在做將二氧化碳溶于水這樣一個實驗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假如你開了一家飲品店,在店里賣可口的蘇打水飲料,你會用哪種化學方法制造蘇打水”。這樣學生可以盡情發揮自身的創造能力,設計出多種化學實驗方案,教師嚴格檢查這些實驗方案的可行性,幫助學生進行補充和完善,最后再讓學生進行實驗并且分享實驗結果,并且比較得出哪種方法最便捷、最便宜,哪種方法最不切實際。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實驗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且能引導其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創造能力[2]。
2.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初中化學實驗課堂中,最容易出現的一種上課狀態是教師把實驗目標設定好,自己制定實驗步驟,并且在實驗過程中對一些注意事項千叮嚀萬囑咐,使學生雖然動手完成了一個有趣的化學實驗,但是并沒有發揮出自身的創造能力,對于知識的理解與運用也是有限的[3]。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教學越來越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翁。例如在進行化學實驗時,教師可以在設定實驗目的之后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小組分工、設計實驗、撰寫實驗步驟、完成實驗并針對實驗結果進行反思來探究實驗背后的化學原理,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和探究思考問題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對于化學實驗的興趣,獲得在化學學科的成就感。
3.發散學生的思維
初中化學實驗課堂中,往往因為實驗考試而給學生設置了很多條條框框,例如蓋子要倒放在桌面上,酒精燈要用蓋子扣上熄滅等等,這些實驗要求教師往往很生硬地對學生進行要求,不允許學生這樣做,因為這么做會扣分。其實這些要求教師可以在實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去思考,要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不給學生設定標準答案,讓敢于質疑書本上的內容。比如讓學生自主探討,如果蓋子正放在桌面上會造成哪些后果等等,通過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來達到知識的建構與傳輸。在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實驗設計時,教師要多多鼓勵,肯定其設計的優點,在基于化學原理知識給出修改意見。教師不能執著與實驗設計的標準答案,這樣會極大地損害學生的創造能力。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質疑書上的結論。“知其然不如知其所以然”,最好的教學方法就是學生敢于質疑、善于思考,并且能夠打開思路自己設計方案驗證書上的結論。在初中化學實驗課程中,教師要摒棄標準答案,讓學生發散自己的思維,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探究書上的結論,不要一味的教條主義[4]。
4.借助現代教學設備
由于實驗設備和危險性的限制,初中化學有些實驗無法進行。例如水和鈉進行化學反應的反應,由于實驗過程中釋放大量的熱,而且具有較強的危險性和不確定性,很容易因為控制不好用量而發生爆炸。一些與硫酸有關的實驗,即使教師準備地再小心謹慎,也還是很容易出現腐蝕、噴濺爆炸等安全事故,因此為了學生的人身安全,往往不允許進行類似的化學實驗[5]。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等電子教學設備。可以給學生展示與化學實驗有關的視頻,可以通過一些化學實驗室軟件,模擬實驗過程與結果。還可以借助一些有趣的化學小游戲,在展示實驗過程的同時還能增加課堂的活躍度。現在很多的教學軟件,能夠將實驗的步驟和結果較高的還原出來,既讓學生真實可感,又能有效地保證學生安全,打破實驗設施的硬件條件限制。另外教師還可以設計微課并且要求學生上課前觀看,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提前做好實驗課前的知識準備。
結論
面對國家與社會發展的要求,面對新課程改革的變化,在初中化學實驗課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迫在眉睫。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散學生的想象力,借助一些現代教學設備來達到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崔德寶.初探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45):187.
[2]楊興全.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初探[J].學周刊,2017(30):76-77.
[3]歷晶.CPUP模型視角下化學優質課堂中邏輯性和參與性特征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
[4]仝燕紅.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現狀調查及對策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4.
[5]麥麥提艾力·依明.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科技風,2019(30):53.
(作者單位:山東省沂源縣西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