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究微課視頻帶教模式在臨床腫瘤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間該院腫瘤科的80名實習生分為常規組和微課組,每組護理實習生40名。常規組采用傳統的腫瘤科帶教方法,微課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增加微課視頻教學的模式,比較兩組護理實習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成績,對比兩組的帶教模式、帶教老師及對帶教效果的滿意度情況。結果 微課組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得分分別為(92.07±5.53)分、(94.33±4.66)分,均高于常規組的得分(81.32±5.12)分、(82.16±4.7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微課組的帶教模式、帶教老師及帶教效果的滿意度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傳統帶教方案相比,微課視頻帶教方案應用在臨床腫瘤科的護理帶教中效果更為顯著,可有效提高護理教學的效果,提升實習生的教學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 微課;腫瘤科;護理帶教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7(b)-0131-03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icro-class in the Nursing Teaching of Oncology Department
LI Hai-qin
Changsha Centr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hua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icro-class video teaching mode in clinical oncology nursing teaching.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8 to May 2019, 80 interns in the Department of Oncology of the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raditional group and micro-class group, each group of 40 nursing interns.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oncology teaching method, the micro-class group added a micro-class video teaching mod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compare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performance of the two groups of nursing interns, and compares the two groups' teaching mode, teachers and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the teaching effect. Result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scores of the micro-class group were (92.07±5.53)points and (94.33±4.66)points respectively,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routine group (81.32±5.12)points and (82.16±4.73)poi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the teaching teacher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micro-class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program,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icro-class video teaching program in the clinical oncology department of nursing teaching is more effective,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nursing teaching, improve the teaching satisfaction of interns, and the valu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is higher.
[Key words] Micro-class; Oncology; Nursing teaching
腫瘤科為醫院的重要科室,該科室的腫瘤疾病具有復合型高、消耗性強的特征,無論是惡性腫瘤還是良性腫瘤,都直接影響著患者的生命質量與生命健康[1]。臨床對于腫瘤疾病,大多采用放療、化療、藥物及手術治療的治療方法,其對患者的生理與心理上均可造成一定的創傷,因此,良好的護理工作對于腫瘤患者病情的恢復具有重要的意義[2]。目前,腫瘤已成為臨床中的常見病與多發病,而在腫瘤患者的護理工作中,一般涉及到患者個人、家庭、社會等多個方面的問題,腫瘤科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操作時,由于腫瘤藥物的配伍操作、腫瘤患者圍手術期間的護理工作以及與患者溝通等方面均有別于其他普通內科疾病,故腫瘤科室的護理人員必須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能力[3]。既往臨床實踐表明,常規的護理方式對于腫瘤患者病情恢復的效果欠佳,故尋找合理、高效的護理方式迫在眉睫,而良好的護理質量來源于護理實習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對護理實習生采取正確的帶教模式顯得格外重要[4]。然而,在目前的護理臨床帶教中,大多注重對護理實習生進行基礎護理知識與護理技能的培訓,在護理實習生轉到腫瘤科后,帶教老師。通常未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帶教,忽略了腫瘤專科技能的教學[5]。護理實習生需要將學校學習的基本理論知識應用到臨床實踐中,期間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期,而此時的教學方法起著一定的影響意義,為提高護理實習生在臨床方面的實踐能力[6],該院將微課視頻腫瘤科帶教方案與傳統腫瘤科帶教方案對在該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間80名腫瘤科護理實習生的護理帶教效果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腫瘤科的80名實習生作為該次研究的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傳統組和微課組,各40名。常規組男性護理實習生2名,女性護理實習生38名;年齡分布在18~24歲,平均年齡(21.6±1.3)歲;文化水平:中專實習生10名,大專實習生12名,本科實習生18名。微課組男性護理實習生1名,女性護理實習生39名;年齡分布在19~23歲,平均年齡(21.8±1.2)歲;文化水平:中專實習生10名,大專實習生11名,本科實習生19名。將兩組實習生的性別、年齡、學歷等臨床資料進行對比,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參與實習生均來自醫學院校護理系;②參與實習生均自愿參加該研究。
1.2.2 排除標準? ①在校期間理論考試和技能操作考試不合格者;②中途退出該研究進行者。
1.3? 方案
1.3.1 常規組采用傳統的腫瘤科帶教方法? 帶教老師向該組實習生介紹腫瘤科室和病室環境,并講述科室的規章制度,介紹物品擺放位置和作用等相關專科操作流程,根據教學大綱制定教學方案,并對實習生提出的問題予以相應的解決。
1.3.2 微課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增加微課視頻教學的模式? ①確定微課教學內容:帶教老師將腫瘤科的專科護理知識結合人文科學、生理學及病理學等醫學知識編制微課內容,完成教學策劃,最終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②微課教學方式:帶教老師在每一堂課程的教學后,將學習資源上傳,并囑咐實習生將當天所學內容的不解之處統一進行歸納,隨后發至微信群或QQ群上,便于問題的盡早解決。在實習生進行實踐操作時,可采取床旁示教手段,引導和幫助實習生自主構建個體化知識系統,課后讓實習生通過在線學習進一步鞏固。③微課評價:定期召開實習座談會,由帶教老師總結實習生的學習情況,對表現突出者給予獎勵,對于表現一般者給予激勵,提高實習生對學習的積極性,隨后組織實習生反饋實習問題,通過討論的方式給予相應的處理,并對教學進行適當整改,以提高教學質量。
1.4? 觀察指標
由帶教老師出卷考試,主要考核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兩個項目,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總分值均為100分,得分越高則帶教效果越好[7];收集兩組實習生對帶教模式、帶教老師及帶教效果的護理滿意度,并做比較。
1.5?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該研究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比兩組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得分情況,微課組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得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對比兩組護理實習生的總體滿意度情況,微課組的帶教模式、帶教老師及帶教效果的滿意度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腫瘤科室屬于專業技術要求高,專業性和應急性較強的一個科室,該科室的護理人員必須具有豐富的專業護理知識與技能,而正確對腫瘤患者進行高效的護理工作,可以幫助患者減輕其生理、心理上的負擔[8]。目前,為提高護理人員的職業素養,腫瘤科室的護士長、護士、各護師及護生都在盡可能地做得更好。實踐表明,臨床腫瘤科護理教學是護理實習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一個重要過渡階段,護理實習生在此期間通過所學的新知識,不僅能夠拓展自己的理論知識視野,更能使自身的護理操作能力得到進一步升華,進而促進整個腫瘤科室的護理質量、護士素質以及護理事業的良性發展[9]。
傳統的帶教模式大多是照本宣科,沒有完全考慮到每個護理實習生的個人實際接受能力,并且諸如此類細節問題還有很多,最終導致傳統臨床帶教帶出來的護理實習生的護理質量較低[10]。但將微課視頻教學模式引用到教學帶教中,可實現效益最大化[11],主要通過腫瘤科的階段性專科帶教模式以提高護理實習生的各項護理能力,將護理實習生課后的交流反饋,護理實習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腫瘤科的護理疑難點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通過在線學習,能夠促使護理實習生掌握對患者的觀察分析能力,有效提高護理實習生的實習效果,也為接下來的腫瘤科的臨床護理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確保護理工作的安全高效性,同時也讓帶教老師知悉在帶教過程中的優勢與劣勢,也讓帶教老師在帶教的過程中與時俱進,并且通過討論交流,對當下的教學方案進行整改,以此提升護理實習生的護理質量[11]。該研究中,所有護理實習生在經過該院帶教老師的不同帶教模式后,結果顯示,微課組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得分均高于常規組,且微課組的帶教模式、帶教老師及帶教效果的滿意度均高于常規組(P<0.05)。說明基于微課視頻的帶教方法,能夠使護理實習生更快地適應工作環境,在夯實理論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能夠提高其在腫瘤科室中的問題解決能力。
綜上所述,與傳統帶教方案相比,微課視頻帶教方案應用在腫瘤科的護理帶教中效果更為顯著,可有效提高護理教學的效果,提升實習生的教學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范雪蓮.階段性專科帶教方法在腫瘤科護理教學中的療效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15):156-157.
[2]? 牟飛飛,李曉倩,于超.微課教學結合案例式PBL教學在腫瘤科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7):133-135.
[3]? 趙晶.寄語表達及情感分享在腫瘤科護理帶教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31):124-125.
[4]? 陳關鳳,潘靜霞,黃群愛,等.護理實習生實習帶教中分層次培訓的應用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64):351.
[5]? 江英,陳春英.臨床護理路徑在門急診護理實習帶教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2020,27(3中旬刊):171-173.
[6]? 陳鵬,張榮秋,鄧立華.PDA在腫瘤科實習護生床邊綜合能力帶教模式中的實踐體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0):26-28.
[7]? 何志蓮,孔令敏,陳英梅.5E教學模式在腫瘤科護理實習生帶教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 3(40):173-174.
[8]? 錢小莉,郁嫻.微課結合案例教學法在骨科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27):138-139,142.
[9]? 陳愛麗,邱圣紅,羅珊珊,等.腫瘤科護理實習臨床帶教方法的探討[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8,9(18):84-85.
[10]? 張峰,康艷霞,張賀龍,等.臨床腫瘤學PBL教學中標準化病人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8(3):277-281.
[11]? 趙靜,胡明,韓鈺,等.基于團隊學習結合案例式教學法在腫瘤科護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J].廣西醫學,2019,41(17):2269-2272.
(收稿日期:2020-04-16)
[作者簡介] 李海琴(1989-),女,本科,護師,研究方向:腫瘤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