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秀平
【內容摘要】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同時也是語文學習中的難點。它對于提高學生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思維能力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且通過高效的閱讀活動,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及主旨的理解,增強他們閱讀理解能力。但就當前初中語文實際閱讀教學來說,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眾多教育工作者都在苦惱的問題。基于此,文章主要就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了分析,希望對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前言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且它在初中語文課程考試中,也占有較大的比例。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提高對閱讀教學的認識,并通過多種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以便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因此,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詳細就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了闡述。
一、創設閱讀環境,提高閱讀教學的趣味
要想有效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首先是需要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趣味性,以便可以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學習活動中,從而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閱讀學習的熱情。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趣味性最有效的辦法,便是通過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來實現。在當前初中語文實際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免會遇到一些比較復雜的文章,且這種往往只是通過單純的講解,學生并不能理解其內在含義,那么教師便可以通過創設閱讀情景的方式來增進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進而有效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例如,在學習語文教材《愚公移山》這一篇文章時,為了增進學生對寓言故事的理解,掌握寓言故事所表達的寓意,教師便可以利用創設情景的方法來開展教學活動。如在課上,教師先讓學生閱讀一遍文章,主要目的是為了讓他們認識那些讀不準以及不會讀的字。然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視頻的方式來播放《愚公移山》影視作品節選,以此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最后在播放完視頻之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音頻的方式,讓學生跟讀。這樣在學生跟讀的過程中,既可以糾正學生讀音出錯的情況,同時也可以充分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趣味性。進而在此基礎上,有效調動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二、因材施教,及時調整閱讀教學的進度與方法
由于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所以他們的思想、性格以及學習能力都多多少少地存在著不同。因此,便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開展教學活動。以便在此基礎上,可以有效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促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達成。
例如,在學習語文教材《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這一課時,教師便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來制定閱讀計劃,如對于一些閱讀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先讓他們自主閱讀這篇文章,并在閱讀之后,可以讓他們找出文章中寫作的手法以及寫作的特點,并嘗試總結文章講述了什么事件與文章所表達了什么情感。而對于一些閱讀水平差不多的學生,在閱讀之后,要自己嘗試總結文章講述了什么事件,以及文章所表達了什么情感。而對于一些閱讀能力相對受限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引導的方式,讓學生一步步的感受雪域高原的壯美,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以此利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顧及每一位學生,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
三、開展課外閱讀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閱讀修養
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幫助他們掌握閱讀學習的方法,而課外閱讀活動則是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文知識的方法。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定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以便可以通過此方式,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此外,在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時,需要教師注意的是,要依照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實際學習情況來相應的開展閱讀活動,以便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
例如,在閱讀《項鏈》這一篇文章時,便可以采用角色的扮演的方法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同時還可以增進他們對文章的理解,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扮演瑪蒂爾德與其朋友的形式來進行閱讀教學活動。以此既可以活躍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的氣氛,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對閱讀教學的興趣,促使其積累大量的閱讀知識,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閱讀素養。
綜上所述,就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來說,閱讀是教學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它對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實際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語文閱讀教學,并在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水平的基礎上,積極的探索有效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進而在此基礎上,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實現初中語文閱讀的有效性教學。
【參考文獻】
[1]李文洪.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方法[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621(1):123.
[2]王強.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
[3]曹培鳳.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探究性學習的價值[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2):36.
(作者單位: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