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旭平
【內容摘要】隨著初中地理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同樣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課題,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平時的初中地理教學不僅是讓學生獲得地理基礎知識,學會應對學業考試,更重要的使讓學生能靈活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有利于學生的生存和全面發展。基于這個目標,我們有必要積極構建基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課堂教學。
【關鍵詞】核心素養 地理課堂 教學策略
在我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視度已經越來越高,地理學科涉及各類人文知識的同時,也涉及到地球上的各類現象,而其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也成為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作為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的基礎階段,在地理教學中不斷深化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積極構建基于學生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模式,進一步完善學業水平評價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我們通常所指的地理素養,是指學生在經過地理知識的系統、綜合學習之后所培養的學科能力和所具備的學科品格,一般由基礎知識、基本觀點、技能、觀念、常用方法、學科情感等基本地理要素構成。因而,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含人地協調觀、地理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能力四部分內容。
1.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表現
1.1人地協調觀
人地觀念是地理學科最基本的價值觀念,它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著手,樹立正確的發展理念,理解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辯證看待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各種影響,客觀分析評價現實人地關系問題。
1.2地理綜合思維
從構成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角度認識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特性,從不同時空的角度分析了解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演化過程,從區域內部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各要素對區域特征形成和發展演變的影響。
1.3區域認知
我們將“目光”定格到某一個區域,從地理位置和范圍、地形地勢特征、氣候與植被、河流和湖泊、人類經濟活動、人口分布和城市、區域文化等著眼點去全面了解認知區域,分析區域開發和利用中的決策得失,從區域認知的一般方法中學會案例學習。
1.4地理實踐能力
收集和處理地理信息,合理設計地理實踐活動的方案,選擇適當的地理工具,主動從實踐中體驗和反思,通過實踐來獲得或者深化對地理的認知。
2.育人價值
2.1人地協調觀的育人價值
地理課堂教學中通過正確的人地協調觀的樹立,學生才能夠從“人與自然的相互影響”“人與自然如何協調發展”等多個方面理解所包含觀點,才能為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提供更為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2.2綜合思維的育人價值
地理課堂教學中不斷培養和訓練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旨在幫助學生能夠多元的、相對的、廣泛的,而非孤立、絕對、狹隘地分析地理事物和現象;只有不斷培養和訓練學生良好的綜合思維能力,才能夠更好的應用唯物辯證法去分析人地關系協調發展的問題。
2.3區域認知的育人價值
地理課堂教學要注重培育學生的“區域認知”素養,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從區域的角度,客觀的分析和認知地理環境,才能精準把握自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2.4地理實踐力的育人價值
地理課堂教學只有把學生帶到真實的而且復雜地理世界中,才能更好的調動學生意識、磨煉學生意志,最終培養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的積極能動的責任和獨立生存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養開展初中地理教學的實踐策略
1.以提高從教者的地理素養為前提
新課程改革基于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角色定位,決定了核心素養的培養要在課堂中實踐、要以教師引導為先。因而,從教者所具備學科核心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也必然成為基于核心素養開展初中地理教學實踐的前提。只有教師具備了較高的學科核心素養,才能有效向學生傳遞正確的觀念,有效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有效構建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
2.以環保教育的有效滲透培養學生“人地協調觀”
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出,無形將環境修復、生態保護、綠色發展、循環經濟等一系列話題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了解我們身邊的自然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已然成為全人類共同面對的話題。地理學科的學科特性決定,地理課堂必將成為生態環境教育的主陣地,地理教學中環保教育的滲透,也必然能更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
3.以案例教學有效助推“綜合思維”培養
地理學科在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兩大領域都有“涉足”,初中地理可以說是初中階段學生所接觸涉及內容較廣的學科之一,日常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典型的案例加以運用,這樣的教學方式的效率較高。例如:中國西北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我們都應抓住一個關鍵點“干旱”,依次拓展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和制約,從多角度去考量。因此,案例教學能較好的促進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提升。
4.以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強化“區域認知”
教育信息化2.0時代將會讓學科教學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日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范圍廣度不斷延展、使用頻次不斷提高。區域認知素養的一個重要表現就在于能夠應用合適的教學媒體和正確的認知方法去認識了解區域,地理學科知識時空跨度大,這必然使得地理課堂教學對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需求更大,比如地球運動的動態演示、繁多的各類地圖的直觀呈現等都需要借助這個平臺。因而,多媒體信息技術是當前地理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教學工具,對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的實效性更強。
5.以重視過程體驗的研學旅行提升學生“地理實踐能力”
“研學旅行”的熱潮,真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樂趣應該是來自于學習過程的體驗。研學旅行活動的開展,讓學生親自動手設計出行路線圖,先行查閱相關地理知識,使學科知識生活化、具體化。研學旅行的過程體驗,不僅使學生能學習到地理知識,更加深了對地理的感性認識興趣培養,這也是“地理實踐能力”培養的最佳途徑之一。
6.以豐富的課堂探究形式促進“地理能力”培養
日常地理教學中,學生往往對一些抽象的地理概念或現象掌握起來難度很大,教室僅僅用直白的語言表達是遠遠不夠的,這只能讓學時感到更多的困惑和不解。結合實物教學,不斷豐富課堂探究形式,可以給學生提供更直觀、具體的學習體驗,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的調動,豐富多彩的課堂探究形式對學生“地理能力”的培養是不言而喻的。
7.以個性化的教學情境構建凸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初中地理知識是在學科綜合知識前提下的區域知識呈現為主,在教學中我們往往要以區域自然特征和人文知識來體現其區域;以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制約,體現其綜合性;闡明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體現思想性;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生活性;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地理實踐,體現實踐性。
總而言之,學生在初中地理知識的學習中,通過豐富的課堂探究、體驗式的研學旅行、多媒體的直觀呈現、環保教育的有效滲透、案例教學的舉一反三,使學生具有了終身發展和社會需要所必備的地理品格和地理能力,這是其他學科無法代替的關鍵之處。日常教學中我們要立足長遠,放眼未來,積極構建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
【此論文為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GS〔2018〕GHB2009《基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馬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