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對于傳播的需求也越來越全球化。高校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體力量,在培養對外傳播人才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傳媒院校在培養對外傳統人才上有著技術和基礎的絕對優勢。隨著英語運用的普及,高校也紛紛在漢語播音與主持的人才培養模式下開展英語節目主持人的培養,在社會得到了良好的反響,參與培訓的人數也越來越多。
郭可認為,對外傳播顧名思義是指一個國家或文化體系針對另一個國家或文化體系所開展的信息交流活動,其目的是要信息接受國了解信息輸出國,培養其友善態度和合作欲望,并創造一個有利于信息輸出國的國際輿論環境,取得最高程度的國際支持和合作。所以,對外傳播也是國家對外交流和交往的重要內容,旨在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營造新型的跨文化傳播語境,維護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電視作為信息對外傳播的重要方式,應當在傳播中實現對外傳播和宣傳的目的。
若想使我國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就要不斷推進對外傳播策略的實施,從而讓世界都能聽到中國聲音。同時,在對外傳播過程中,對外傳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我國外語院校所培養的外語專業學生就能夠很好地承擔這一工作。但是,對外傳播人才僅僅有外語能力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具備新聞寫作能力和語文能力以及較強的文字操作能力,能夠熟練地運用英語進行寫作、采訪和思考。
在對外傳播過程中,需要有較高水平的中文編輯記者,還需要大量的英語翻譯人才和英語寫作人才。這些人才不僅要做到熟悉和了解中外文化,還要對政策進行有效解讀和理解。對外傳播需要專業能力較強的人才才能勝任,高中畢業的外語畢業生不具備全面的技能,只有大學生通過專業的培訓之后才能承擔此項工作。媒體對外傳播人才具有較強的英語能力是基本條件,同時還要對新聞、媒體等相關知識有所掌握。
從當前電視臺對主持人的要求來看,主持人和新聞播音員要具備新聞的采、編、譯等多項技能,對于后期制作和制片能力也要有所涉及,是綜合性技能人才。由此可見,英語播音與主持人才不僅要有過硬的英語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對中外文化熟練掌握,具備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廣播電視學、藝術和美術等多領域技能,而且還要掌握廣播、播音等技能,要能夠在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傳媒機構中勝任英語廣播電視播音與主持工作,能夠進行采訪和新聞編譯。
英語語言課程設置。英語播音與主持是一門涉及采、編、譯、播等多種內容的專業學科,相比傳統的播音主持專業,增加了對英語專業知識的講解,需要學生掌握英譯漢和漢譯英的專業知識。因此,在英語傳播課程的設置中,需要將英語課程與媒體課程相互融合。例如,在英語播報中,會出現很多地方語言和民族語言,這些語言無法通過國際流行的英語翻譯法則進行直接翻譯,也很難將地方語言的意思翻譯清楚,這就導致英語翻譯有了更大難度。所以,學校在媒體對外傳播人才培養中,要注重對此類問題的解決,在培養中加強實踐和翻譯地方語言的訓練,實現教學與實踐的有機統一,增加關于英語播音與節目主持、英語采寫、英語新聞編譯等實踐課程,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注重柔性培養。在英語語言課程的設置中,主要是針對培養目標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提升,加大對于實踐能力的鍛煉。但是媒體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只掌握理論知識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所以,在人才培養中,要加大對柔性課程的設置。首先,可以開設國際新聞方向的相關課程,增加英語采訪和報道、英語新聞寫作、漢譯英實踐等有關英語節目主持的課程,增強學生的翻譯能力和運用能力。其次,可以通過漢語播音與主持課程培養學生的個人素質,增設節目主持人文案寫作、播音節目主持人作品分析等相關課程。最后,要加強學生對于國際新聞的理解能力,開設國際新聞專業英語,使學生對文化和新聞事件有更多的了解。柔性培養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柔性培養中,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而非專業知識的機械化傳授。這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以主體的角色進行學習,從而獲取更多知識,培養自身能力,實現整體素質提升。
實踐課程培養。在媒體對外傳播人才培養中,要增加實踐課程的設置,在實踐中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以實踐作為培養的主要途徑。不僅要加強課程實踐和第二課堂實踐,還要通過實踐周或利用寒暑假時間進行實踐培訓。在課堂教學中也要增設實踐內容,通過英語播音與節目主持、英語采寫、廣播電視英語語音語調、新聞編譯等相關課程,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第二課程可以將課堂中的內容作為依據對其進行拓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電視臺和電臺實踐,將課堂中學習到的知識,有效運用到實踐當中,鍛煉其應用能力。
實踐周和假期實踐,能夠有效檢驗課堂實踐教學成果,讓學生更加熟練地運用和掌握英語相關的翻譯知識,是結合教學目標達到人才培養目的的重要途徑。在實踐中,教師要制定詳細的實踐方案,讓學生根據方案進行實踐,并上交實踐結果,教師進行評價和綜合。實踐作為檢驗理論知識、提升理論知識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缺少實踐的教學是不完整的。
目前,我國在對外播音主持行業專業人才的培養上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注重培養專業能力,培養重點主要體現在對于現場的運用與臨場的發揮上,這需要加強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是針對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實現對多種知識的有效運用。首先,要提升學生的節目主持能力和廣播電視播音的能力,學生不僅要掌握新聞編輯的工作內容,還要具有新聞采編的能力,并且要能做到對編輯細節進行有效把握。其次,要培養學生對黨和國家新聞宣傳、文藝工作方針政策的解讀。再次,要加強學生對法律法規的掌握,避免出現非法傳播的情況。最后,學生要做到對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學三大學科的基本掌握,使三種學科之間形成有效聯系。
外媒的對外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分為藝術具體形式的擴展和相關行業知識的擴展。藝術具體形式的擴展主要體現在對廣播電視新聞傳播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播音學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的掌握;相關行業知識的拓展主要體現在對政治、經濟、哲學、社會、法律、藝術、美術、心理等多領域知識的掌握。因此,在對外播音主持人才的培養中,需要對社會文化進行綜合學習。培養方式包括外語播音發聲、外語電視播音主持、外語文藝作品演播學概論、外語新聞學概論、外語新聞采編、外語廣播播音主持、外語播音創作基礎、外語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等多種模式。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變化,傳播理念和模式也需要與時俱進,確保主持行業和外媒傳播能夠符合現代化的標準和需求。因此,要加強不同課程之間的關聯,構建較為全面的教學體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對外媒體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的培養是多種知識相互結合的過程。不僅要實現對外聯系、媒體與外語的雙向培養,還要使課程之間產生一定關聯,增強復合性課程的設置,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符合我國對外傳播事業發展的需求,在對外傳播人才培養中發揮高校的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