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華
(南漳縣巡檢鎮峽口中心小學 湖北 南漳 441533)
作為一門藝術類的學科,美術課程在小學階段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美術課程也是小學生藝術審美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徑。在當前的新形勢下,傳統的美術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老師在小學五年級美術教學中,必須要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發現美術中的趣味性,為學生藝術能力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實現學生的全方位進步,達到素質教育提出的教學目標,為社會培養更加優質的人才。下文對此進行簡要的闡述。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主約束,但是這種自主性必須要建立在學生對學科產生興趣的基礎上。在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中,老師主要是在黑板上進行圖畫的繪制,然后讓學生進行模仿,或者是大篇幅講述一些美術理論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會嚴重削弱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而且由于課堂互動的嚴重缺乏,學生的積極性也會下降,精神不能保持集中,這樣的教學方法對小學生的成長非常不利。在新形勢下,老師可以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有目的性地加入課堂互動,讓學生在互動中感受到美術的樂趣,從而提升教學效果。老師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方法來開展小學美術教學,老師在把合作學習帶入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樂趣,以此來提高他們的聯系。如果學生對合作沒有興趣,那么這種教學方法就失去了意義,變成了表面上的合作,不利于小學美術教學的順利進行。所以,老師在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讓他們發現合作中的樂趣,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合作學習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生的藝術感。比如在學習湘教版小學五年級美術課程《童年的影子》過程中,老師就可以對班級中的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在各自的學習小組中討論自己的童年,通過討論,他們的繪制思路會更加清晰,可以更好地完成各自的作品。然后老師可以把各個小組的作品展示出來,并且進行排名,完成的比較好的學習小組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通過這樣的方法,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而且在討論和配合的過程中,還能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競爭能力,達到綜合提升的目的,對小學生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1]。
知識來源于生活,而且藝術也不例外,藝術是人們在長期的活動中,通過對生活中和自然界中各種事物的觀察,總結出來的一種經驗和文化。在實際的生活中,藝術幾乎隨處可見。如果小學生具有足夠強的觀察能力,可以隨時隨地地發現各種藝術,利用藝術的特點,老師可以在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提升教學效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先確定一個課堂的主題,根據本節課的課堂內容,合理地導入生活元素,利用生活化教學的方法,減少藝術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對藝術產生親近的感覺,發現生活和自然的魅力。比如在開展湘教版小學五年級美術課程《水墨風景畫》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合理地設計教學內容,帶領學生進入大自然中,積極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各種自然景觀進行觀察,注重觀察各種事物的細節。通過觀察學生可以發現青青的草地、清澈的潭水、路邊的楊柳都具有很強的藝術美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然后讓他們自己選擇素材,開展圖畫的繪制。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小學生的成長,可以有效激發他們的積極性,觀察能力也會得到明顯提高[2]。
創造力是學生成長道路中的必備能力,創造力的形成,可以有效減少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阻礙。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老師可以增加動手環節,通過動手實踐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比如在學習小學五年級課程《皮影》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對其中的內容親自動手制作,由于皮影是由各種獸皮制成的,材料的尋找上有一定的難度,老師可以退而求其次,讓學生使用白紙來代替獸皮,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制作各種皮影模型。通過老師的鼓勵和引導,學生可以把自己內心所想呈現在紙張上,促進學生創造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社會的人才需求類型已經發生了轉變。在新形勢下,老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方法和理念,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提升。通過各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達到素質教育提出的教學目標,幫助小學生打下一個良好的藝術基礎,為我國的人才培養事業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