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偉
(朔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山西 朔州 036000)
國際體操聯合會(簡稱FIG)是國際奧委會承認的競技健美操組織,FIG從1993年開始頒布競技健美操評分規則,以后每4年為1個周期,至今已經有7個周期:1993—1996,1997—2000,2001—2004,2005—2008,2009—2012,2013—2016,2017—2020周期。我國是從1999年開始使用FIG競技健美操評分規則,在近20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的競技健美操運動發展相當飛速,已經進入了世界一流強隊的行列。在2016年韓國仁川第十四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中,我國取得了2金3銀1銅的優異成績,即五人操冠軍,女單、有氧踏板、有氧舞蹈3項是亞軍,混雙是季軍,并且首次取得團體冠軍,這是歷史性的突破。同時,國際體聯在2018年初的工作會議中,啟動了競技健美操“沖奧計劃”,有望在2022年進入青奧會,力爭在2024年加入五環盛宴。
本文通過對2013—2016周期和2017—2020周期FIG競技健美操評分規則的難度動作變化進行對比研究與分析,為從事競技健美操的教練員和運動員在新周期下對難度動作進行科學的、合理的選擇與訓練,以及為裁判員的公正執裁提供一定的參考。
2013—2016周期FIG競技健美操評分規則(以下簡稱13版規則)[1]、2017—2020周期FIG競技健美操評分規則(以下簡稱17版規則)[2]。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書籍、期刊和網絡收集,下載關于競技健美操方面的研究文獻與成果,了解學科前沿信息,對13版規則和17版規則進行重點查閱與分析。
1.2.2 對比分析法
對比分析13版規則和17版規則的難度動作變化特點。
1.2.3 數理統計法
分別對13版規則和17版規則難度動作的組別、數量、分值、裁判員的評分方法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整理與歸納。
1.2.4 專家訪談法
筆者利用參加2017年1月15日至1月20日在北京體育大學舉辦的全國第一期“2017—2020周期全國健美操裁判員培訓班”的學習機會,以及2017年8月在山西長治舉辦的“山西省健美操錦標賽”從事裁判工作的機會,就新、舊規則的變化與部分國際級裁判員、國家級裁判員、教練員和運動員進行請教、探討、交流與學習。
17版規則全部難度動作的數量為286個,較13版規則的難度數量減少了50個(13版規則難度數量為336個),尤其是取消了較多轉體180°、540°、落地成單臂俯撐的相關難度動作。另外,17版規則在0.7分(含)以上的難度動作數量占比增加明顯,0.1~0.6分的難度動作數量占比下降;A、C組的難度動作數量占比上升,B、D組占比下降(統計結果詳見表1、表2)。

表1 13版FIG規則各組難度動作及分值的數量一覽表

表2 17版FIG規則各組難度動作及分值的數量一覽表

續表2
分析結果認為:難度動作的發展在保護運動員安全的前提下,要求運動員具備更高的競技水平。同時,低價值的難度動作逐漸被淘汰,增加高級別難度動作的占比,讓運動員選擇高難度動作的余地增加[3],也能鼓勵運動員選擇更高分值的難度動作并編入成套動作中,這樣就增加了該項目的觀賞性。A、C組難度動作的占比增加,對運動員上肢的支撐、下肢的彈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競技要求,使其難度動作向更具有觀賞性、更高、更穩定、更難、更安全的方向發展[4]。
17版規則的難度動作減分也較13版規則有明顯變化,取消了“大錯誤”減分,直接將“中錯誤”減分提升至“每次給予0.3的減分”,將“失誤”的減分由13版規則的“每次給予0.5的減分”提升至“每次給予1.0的減分”(統計結果詳見表3)。由此可見:本周期規則的評分對運動員完成難度動作的質量要求更高,讓運動員在選擇難度動作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的能力慎重選擇。另外,17版規則在有氧舞蹈和有氧踏板就難度動作的選擇方面也略有變化:有氧舞蹈成套動作中可以包含難度動作,但無分值;有氧踏板在成套動作中不允許出現任何難度動作。

表3 難度動作減分標準對照一覽表

續表3
2.1.1 A組難度動作數量與系數變化的對比分析
A組難度(動力性力量類)在17版規則數量為71個,13版規則為66個,數量變化不大,但占比變化比較大:17版規則A組難度數量占整個難度數量的24.83%,13版規則為19.64%,提升了5.19個百分點。具體表現為
取消的難度動作有:俯臥撐轉體360°成俯撐、成文森、成控文森,俯臥撐騰起成俯撐,俯臥撐騰空轉體360°成俯撐、成文森、成控文森或成單臂俯臥撐,單臂提臀騰起,單臂提臀騰起成文森,雙腿半旋,直升飛機成單臂俯臥撐,直升飛機成單臂單腿俯臥撐。
增加的難度動作有:提臀騰起成縱劈腿,提臀騰起轉體180°成縱劈腿、成仰撐,提臀騰起成控文森,分切成高直角支撐,銳角支撐轉體180°成橫劈腿,雙腿全旋、360°成文森,雙腿全旋、180°、360°成控文森,雙腿全旋、360°成縱劈腿,托馬斯輪轉360°成文森,托馬斯騰空轉體360°成俯撐,直升飛機騰空轉體360°成俯撐,直升飛機轉體180°成縱劈腿。
相同難度動作的分值提升或降低的有:分切提升0.1分,以“銳角支撐與反切”為根命名的7個難度動作全部提升了0.1分(除“銳角支撐成仰撐”),直升飛機成控文森降低0.1分(見表4)。

表4 A組難度動作的數量與系數變化一覽表
對比分析結果認為:17版規則A組難度動作對比13版規則增加了17個新的難度動作,取消了12個難度動作,相同難度動作分值提升的數量為8個、降低的數量為1個。由此可見,17版規則A組難度動作設置更佳科學合理,難度動作的區分性更直觀,更加注重保護運動員的安全性,對運動員上肢的爆發力要求更高。
2.1.2 B組難度動作數量與系數變化的對比分析
B組難度(靜力性力量類)在17版規則中數量為31個,13版規則為52個,數量變化較大、取消的難度動作較多,并且占比變化也比較大:17版規則B組難度數量占整個難度數量的10.84%,13版規則為15.48%,下降了4.64個百分點。具體表現為
取消的難度動作有:分腿支撐轉體180°、540°,單臂側搬腿支撐、轉體180°、轉體540°,直角支撐轉體180°、540°,單臂直角支撐轉體360°、540°,分腿高直角支撐轉體180°、540°,并腿高直角支撐轉體180°、540°,水平肘撐的12個難度動作全部取消。
增加的難度動作有:銳角支撐轉體360°,雙向控文森,雙向分腿水平支撐成控文森,雙向分腿水平支撐成控文森回分腿水平支撐。
相同難度動作的分值提升或降低的有:直角分腿組合支撐轉體360°降低0.1分,直角分腿組合支撐轉體720°降低0.1分,分腿水平支撐成控文森提升0.1分,分腿水平支撐成控文森回分腿水平支撐提升0.1分,并腿水平支撐俯臥撐降低0.1分(見表5)。

表5 B組難度動作的數量與系數變化一覽表
由表5可見:17版規則B組難度動作比13版規則增加了4個新的難度動作,取消了25個難度動作,相同難度動作分值提升的數量為2個、降低的數量為3個。尤其是取消了部分轉體180°、540°的靜力性支撐動作,以及水平肘撐的全部12個動作,這樣提高了難度動作的水平,增加了其觀賞性[5]。
2.1.3 C組難度動作數量與系數變化的對比分析
C組難度(跳與躍類)在17版規則中數量為139個,13版規則為161個,數量變化較大、取消的難度動作較多,但是占比變化確略有上升:17版規則C組難度數量占整個難度數量的48.60%,13版為47.92%,上升了0.68個百分點。具體表現為
取消的難度動作有:直體跳轉540°、900°,自由倒地成單臂俯撐的5個難度動作全部取消,給納180°、540°成單臂俯撐(文森),塔瑪諾的5個難度動作全部取消,轉體180°、540°團身跳,團身跳成單臂俯撐或文森的3個難度動作全部取消,轉體180°、540°科薩克跳,科薩克跳成單臂俯撐或文森的4個難度動作全部取消,轉體180°、540°屈體跳,屈體跳轉體180°成單臂俯撐或文森的3個難度動作全部取消,轉體180°屈體分腿躍再轉180°成俯撐,轉體180°、360°屈體分腿躍成單臂俯撐或文森,轉體180°、540°屈體分腿跳,屈體分腿跳成單臂俯撐或文森的4個難度動作全部取消,轉體180°橫劈腿跳,13周期的劈腿跳組(跨跳)所有8個難度動作在17周期里全部取消,縱劈腿跳轉體180°或轉體180°縱劈腿跳,轉體540°縱劈腿跳,轉體360°、720°、1080團身水平旋。
增加的難度動作有:給納900°成橫劈腿,轉體540°、720°、900°、1080°團身跳成縱劈腿,轉體360°、540°團身跳再轉180°成俯撐,轉體720°屈體跳,轉體540°屈體跳成縱劈腿,轉體720°屈體分腿跳,轉體540°屈體分腿跳成縱劈腿、成俯撐,轉體360°、540°屈體分腿跳再轉180°成俯撐,轉體360°、720°橫劈腿跳,轉體540°橫劈腿跳成橫劈腿,轉體360°橫劈腿跳再轉180°成俯撐,轉體720°縱劈腿跳,轉體540°跨跳成縱劈腿,轉體180°、540°縱劈腿跳交換腿成縱劈腿,轉體540°縱劈腿跳成俯撐,剪式變身跳轉體180°交換腿成縱劈腿,剪踢,轉體180°、360°、540°直體水平旋,轉體180°、360°、540°直體水平旋成橫劈腿,轉體180°、360°、540°直體水平旋成俯撐。
相同難度動作的分值提升或降低的有:直體跳轉1080°降低0.1分,直體跳轉1080°成劈腿降低0.1分,給納540°提升0.1分,給納900°提升0.1分,給納180°成橫劈腿降低0.1分,轉體360°、540°科薩克跳再轉180°成俯撐都降低了0.1分,屈體跳、轉體180°、360°成縱劈腿都提升了0.1分,屈體跳、轉體180°成俯撐和轉體180°屈體跳再轉180°成俯撐都提升了0.1分,轉體180°屈體分腿躍成俯撐提升0.1分,屈體分腿跳的所有9個動作分值都提升了0.1分(除轉體360°屈體分腿跳成俯撐和取消的動作),橫劈腿跳的7個動作分值都提升了0.1分,縱劈腿跳的9個動作分值都提升了0.1分(除取消的2個動作和轉體360°縱劈腿跳成俯撐),剪式變身跳轉體360°成俯撐提升0.1分,轉體720°直體水平旋提升0.3分,轉體720°直體水平旋成橫劈腿提升0.2分、轉體720°直體水平旋成俯撐提升0.2分,旋子轉體360°提升0.1分,旋子轉體720°提升0.2分(見表6)。

表6 C組難度動作的數量與系數變化一覽表

續表6
由表6可見:17版規則C組難度動作比13版規則增加了33個新的難度動作,取消了55個難度動作,相同難度動作分值提升的數量為40個、降低的數量為5個。其中,對13版規則的跨跳8個難度動作全部取消,對部分跳或躍轉體180°、540°、900°的難度動作進行取消,對部分難度動作成單臂俯撐也進行了取消,對部分相同難度動作的分值提升數量比較大(約占17版規則整個難度動作的29%)。總之,17版規則的C組難度動作是調整、變化數量最大的,鼓勵運動員選擇C組難度動作,其目的依然是保護運動員的安全,增加比賽的觀賞性,增加運動員對難度動作的選擇性,提高了難度動作的區別性。
2.1.4 D組難度動作數量與系數變化的對比分析
D組難度(平衡與柔韌類)在17版規則數量為45個,13版為57個,數量變化不大、取消了部分難度動作,占比略有下降:17版規則D組難度數量占整個難度數量的15.73%,13版規則為16.96%,下降了1.23個百分點。具體表現為
取消的難度動作有:縱劈腿,橫劈腿,單足轉體540°、900°,單足轉體540°、900°成垂地劈腿,單足轉體540°、900°成無支撐垂地劈腿,水平控腿立轉540°,水平控腿立轉540°成垂地劈腿,水平控腿立轉540°成無支撐垂地劈腿,搬腿轉體540°,搬腿轉體540°成垂地劈腿,搬腿轉體540°成無支撐垂地劈腿,無支撐依柳辛成無支撐垂地劈腿轉體360°,4次連續高踢腿,4次連續垂地高踢腿轉體540°。
增加的難度動作有:水平控腿立轉1080°,水平控腿立轉1080°成垂地劈腿,搬腿轉體1080°,搬腿轉體1080°成垂地劈腿,搬腿轉體1080°成無支撐垂地劈腿。
相同難度動作的分值提升或降低的有:垂地劈腿降低0.1分,橫劈腿前穿降低0.1分,無支撐垂地劈腿降低0.1分,無支撐垂地劈腿轉體360°降低0.2分,單足轉體1080°降低0.2分,單足轉體360°、720°成垂地劈腿降低0.1分,單足轉體1080°成垂地劈腿降低0.3分,單足轉體360°、720°成無支撐垂地劈腿降低0.1分,單足轉體1080°成無支撐垂地劈腿降低0.2分,水平控腿立轉360°、720°都提高了0.2分,水平控腿立轉360°、720°成垂地劈腿都提高了0.1分,水平控腿立轉360°、720°成無支撐垂地劈腿都提高了0.1分,搬腿轉體720°成無支撐垂地劈腿降低0.1分,依柳辛成垂地劈腿、成無支撐垂地劈腿都降低了0.1分,無支撐依柳辛成垂地劈腿、成無支撐垂地劈腿都降低了0.1分,雙依柳辛增加0.1分,無支撐雙依柳辛增加0.1分(見表7)。

表7 D組難度動作的數量與系數變化統計一覽表
由表7可見:17版規則D組難度動作比13版規則增加了5個新的難度動作,取消了17個難度動作,相同難度動作分值提升的數量為8個、降低的數量為16個。其中,依然對部分平衡轉體540°、900°的相關難度動作進行了取消。總之,17版規則的D組難度動作變化不大,主要是降低了部分難度動作的分值,取消了部分設置不科學的難度動作,使其難度動作更加合理、更加科學。
13版規則要求國際年齡二組和成人組的所有項目成套動作中的難度數量為最多做10個難度動作,所有難度必須來自不同根命組,并且要完成4個難度組別中的至少1個難度;而17版則要求是男單和女單項目成套動作中最多做10個難度動作,混雙、三人、五人項目最多做9個難度,且都是要求難度動作可以任選3個組別的不同根命組的難度動作。另外,17版規則較13版規則變化還有:成套動作中最多允許有3個C組難度動作落地成俯撐及或成劈腿(13版規則是2個);對于五人項目在成套動作中最多允許出現1次運動員可以同時完成最多2個不同的難度動作,分值較低的難度計入成套動作[2](13版規則是不允許的)。這樣的變化對運動員是有利的,例如,某個運動員在做某一個難度或者某一個組別難度動作能力比較弱時,就可以不選擇這個難度,做到揚長避短,從而提高成套動作的質量和觀賞性[6]。
17版規則相比13版規則的難度動作變化是比較大的,總計刪減難度動作114個,增加難度動作54個,相同難度動作分值提升的數量為58個,相同難度動作分值降低的數量為25個。FIG競技健美操評分規則的變化對競技健美操的技術發展具有導向和指引的作用,成套動作的設計、編排、訓練、比賽都需要圍繞規則進行展開,細讀規則、研究規則對每位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都至關重要。對競技健美操難度動作的變化更是要進行深入的研究:既要選擇適合運動員能力的難度,又要選擇符合規則的難度;既要選擇新穎的難度,又要摒棄刪減的難度;總之,只有準確把握規則中的難度動作變化,才能在成套動作編排中選擇合適的、新穎的難度動作,從而提高成套動作的創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