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源 郭勝偉 劉興斌
摘 要:近年來,全社會對環境問題日漸重視,國家對改善生態環境的決心也越來越大。由于中央的正確部署,一直將林業生態建設作為重要的戰略目標之一,持續開展了大規模的林業建設活動。三北防護林工程是我國實施的重要生態工程之一,在促進當地生態環境改善、提高經濟效率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
關鍵詞: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灌木林;發展狀況
中圖分類號:S7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1030027
前言
環境的承載力是有限的,隨著經濟建設的持續推進,人類生產生活的規模不斷擴大,對生態的破壞日益嚴重。水土流失、荒漠化加劇、酸雨、溫室效應、空氣質量惡化等生態問題紛至沓來。究其背后的原因,多與林業面積不足有直接關系。近年來我國森林覆蓋率和覆蓋面積都有了顯著提高,中國林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因此而不斷提升。三北防護林工程中灌木林樹種的栽種是出于地方地質特征實際,從防護林建設的多樣性、穩定性需求出發,綜合布局后的成果,對于確保林業生態建設質量、實現生態保護、促進社會經濟穩定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本文就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中灌木林的發展現狀、問題、解決建議進行簡要闡述,以供參考。
1 灌木林的特點和生態效益
灌木林是防護林工程中的重要組成,灌木林的生命力極強。由于其根系發達,能夠牢牢地深入地下,其生存所需的水分和養分極少,尤其適應于高海拔、寒冷、干旱等自然條件惡劣的生存環境。并且,灌木林自身的修復能力強,繁殖快,通常情況下,1株灌木只需要3~5a的時間便可以形成灌木叢,灌木叢再形成片、林。所以,對于年降水量小、風沙大的三北地區,灌木林是防護林工程的主力軍,防風固沙、水土保持、氣候調節、生態改善的功能十分突出,成為改善生態狀況的重要森林群落,具有十分顯著的生態效益。
2 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中灌木林的發展狀況
三北防護林工程是現階段我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人造林生態建設工程,自20世紀70年代末國家提出三北防護林工程項目以來,經過40a多的發展,三北防護林工程從南至北、由東往西,有計劃地營造林帶、片林、林網、多種林、多樹種相結合的防護林體系,以喬木、灌木、草植相結合的方式,構筑起一道綠色長城。目前已經覆蓋了13個省、市、自治區的500多個縣、區、旗。對于改善西北、東北、華北地區的生態環境、防風固沙、減輕荒漠化程度具有顯著成效。三北防護林工程自實施以來,沙化問題得到了有效改善,據國家相關的統計數據表明,21世紀第1個10a,黃河流域的林地面積顯著增加,沙化程度最為嚴重的幾個省份沙化面積累積減少近6000m2,水土流失的速度也在明顯放緩;有效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繁榮和發展,使得農業經濟得到很好發展,由于防護林建設的成效使得農田和牧場面積增加,由此糧食產量顯著提高,牧業得到進一步發展;除此之外,商品林、經濟林面積連年增加,極大促進了林下經濟和當地經濟發展。
3 促進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中灌木林發展的有效途徑3.1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強化服務職能
防護林工程已經成為重要的生態環境建設事業,而林政主管部門也成為了政府主管防護林工程建設的重要部門。在以生態環境為重點的當前新形勢下,林政主管部門要轉變以往重管理而輕服務的工作作風,以突出服務職能,強化服務意識為主線。要以防護林建設為中心,圍繞基層的生產、經營,為基層提供相關的林業產業發展服務以及林業科技服務;要掌握防護林工程建設的具體情況與建設特征,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加強對防護林初期規劃的技術支持,對工程建設時期的監管與約束,以及建設后期的養護與管理。
3.2 強化林業隊伍整體素質建設
由于防護林建設工程是專業性與實踐性都相當強的,技術人才專業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防護林可持續發展的成果。由于林業工程的行業特殊性,工作環境艱苦、條件簡陋,需要極大韌性與耐心才能適應。年輕的林業人員流動性較大,專業技能和育管經驗都不足;年長的林業人員普遍存在學歷低、年齡大、無證上崗等情況。缺乏對技術人員的培訓,導致技術人員的知識、技能斷層。人事管理機制模糊,獎懲制度不明確,表現突出的是從業人員未得到應有的尊重與重視,久而久之導致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不高,直接影響防護林管理質量。針對林業隊伍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和不足,要狠抓隊伍建設。要積極結合時代特征下的防護林生態建設發展實際,加強林業隊伍整體素質的建設,充實隊伍,培養專業技術人才以及技術帶頭人,除組織定期的培訓外,也要充利用行業協會開展多種形式的講座及技術交流等提高專業能力;要對育管人員定期開展相關的技能培訓,要做到學有所感、學有所得,有體會、有筆記,同時要實現林業技術人員全部持證上崗;要強化管理體制,以人為本,切實解決林業工作者的實際問題,穩定隊伍;要建立健全規范的人事制度,考核制度及各種獎罰機制等,鼓勵工作人員主動接受新觀念,努力學習新知識,提升林業隊伍的綜合素質;要全面抓好防護林建設中森林資源保護和科技推廣等工作。
3.3 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多渠道助推防護林建設高質量發展 ?防護林工程建設的有效性和規范性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推動。要結合地方實際,合理規劃,科學造林,在林業生態建設工程的審計和設計規劃階段給予足夠支持,如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針對區域實際制定科學的方案;除此之外,還要給予充分的經費支持,才能使林業生態工程落在實處。還要進一步加強政府的領導力和執行力,協調解決防護林工程建設中所產生的矛盾與問題;同時也要對參與防護林建設的資金流進行監督管理,為更好地順應當前市場環境,對于已經確定的防護林建設項目,采取公開招標的形式來篩選優質的施工承包單位和工程監理單位,以合同管理的方式來營造防護林工程的良性市場競爭環境,確保防護林建設的良性循環,多渠道、多角度助推防護林建設的高質量發展。
3.4 加強執法力度,落實防護林工程的管護機制
三北地域面積廣袤,雖然現在的森林覆蓋率在逐年上升,但總體上覆蓋面積仍然不足,再加上工業活動頻繁,環境問題依然突出。所謂防護林工程建設,不僅僅是前期植樹這么簡單,需要通過規范化的管理,引進先進栽培技術,采取科學的撫育技術,長時期、不間斷、持續地培育和經營管理,才能實現良好的生態效益。主要通過幾個方面來落實管護機制:加大執法力度,落實管護機構職責,可以按一定面積劃定營造林綜合管護責任區,明確管護職責;政府行政主管單位與生產經營單位以及專職護林人員簽訂相應的責任狀與管護合同,層層落實管護責任制;要不斷強化管理,嚴防森林火災,嚴厲打擊濫砍濫伐;認真搞好撫育補植以及森林病蟲害的防控工作,保護好營造林生態環境中的野生動植物,切實發揮政府對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管理作用。
3.5 應用先進的病蟲害防治技術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全面來臨,各種智能化的設備被應用到各行各業中。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的病蟲害防治手段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升級。因為病蟲害一旦發生,危險性突出,傳播蔓延速度極快,而且三北地區獨特的地勢特征干預防治的難度也相當大,極容易對當地的防護林資源造成直接破壞,進行影響生態;偶然性突出,三北地區地廣人稀,林業帶跨度大,導致很難對病蟲害作出準確預判,一旦病蟲害發生就是大面積性質的,非常不利于區域內的生產建設和經濟發展;常發性突出,近年來,防護林工程的病蟲害發作反復,而且病蟲害的類型越來越復雜,受影響的范圍越來越大,給當地的林業管理提出了巨大考驗;病蟲害的進化快,雖然病蟲害防治技術在不斷進步,各種新興的滅害技術及藥物不斷被研發和應用,但病蟲害自身也在不斷適應環境變化,其耐藥性和生命力都在不斷增強,其生物性的進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基于此,就需要應用更為先進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來鞏固防護林建設成果,如積極應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突破人力和空間的局限,以更好的效果、更快的速度扼制住病蟲害的發展態勢。如,應用“互聯網+防治監管”機制,通過安裝互聯網智能監測設備,對飛行防治作業的質量進行測定,確認飛機的防治效果,以此來更好地預測病蟲害的發展趨勢,利于采取統一措施對病蟲害進行聯防聯制。發展防護林工程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更好的生態環境,所以在病蟲害的防治上也要全面貫徹生態化的治理理念,通過積極應用無公害的生態防治技術來預防和治理防護林的病蟲害,如,采取動物或植物性的無公害農藥,出動飛機防治;應用生物防治手段,如,細菌、真菌、微生物等生物作用,人工結網,以及釋放害蟲天敵等;應用物理防治手段,如,在育林之初對種子進行殺毒去菌處理,以增強其抵抗力,或以化學藥劑涂抹樹干預防蟲卵;以及通過采取封山育林等措施,來減少因人為因素對森林環境的影響和破壞,更好地完善生物種群,增強樹木抵抗病蟲害能力。
3.6 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先進設備,提高防護林的防火能力 ?影響防護林工程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原因,除了病蟲害之外,還有火災的因素。由于三北地區獨特的氣候特征,干旱、少雨、空氣干燥,一旦發生森林火災,火勢蔓延,除了對林區珍貴生物資源造成災難性破壞外,還會對當地民眾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火災發生時所產生的濃烈煙霧等對空氣質量的破壞,火災蔓延過程中對農作物甚至是房屋的破壞,以及火災發生時各種不確定性因素造成群眾的心理影響。更為嚴重的是,火災撲滅過程中往往牽涉到人員傷亡,這些都是嚴重影響社會和諧的因素。對防護林的火災預防,能有效避免上述情形發生,有利于當地民眾的安居樂業和社會和諧。在火災的預防上和控制上,加大防火宣傳力度,提高防火意識,要將“森林防火,人人有責”的理念根植于廣大人民群眾的心中、腦中,時刻繃緊防范森林火災的弦不放松。這就需要將防火知識宣傳作為一個基本工作來落實,除了深入群眾進行定期知識宣傳與培訓,讓群眾掌握森林火災逃生方法、滅火器材的正確使用方法與技巧外,還可以積極利用信息時代社交媒體平臺的力量進行深入宣傳,如,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進行定時推送,利用小視頻平臺進行圖文并茂的火災教育,以提高群眾的防火意識以及救火技能;要運用科技力量,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預防森林火災,除了從意識上、技能上加強,還要積極利用高新技術手段不斷地完善和強化火災預警系統和監測系統。如,安裝避雷設備,以此來避免雷擊火災的發生;應用智能化的火災警報系統,以確保第一時間準確定位森林火災位置、探測面積、蔓延趨勢等信息,從而井然有序地指導滅火工作,將損失與傷害降到最低。
4 結束語
在世界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新的發展理念給三北的防護林工程建設與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三北防護林工程灌木林的發展建設中,要根據實際情況,與時俱進轉變和完善管理方式,通過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加大建設資金投入力度,加快科技推廣以及創新等手段,實現防護林建設主體多元化,使生態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推動我國林業工程建設再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 張曉偉.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中灌木林的發展狀況分析[J].防護林科技,2020(02):55-57.
[2]李愛青.對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灌木林發展的思考[J].花卉,2019(06):158.
[3]高建利,張小剛.對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灌木林發展的思考[J].林業資源管理,2018(04):148.
[4]謝舒笛,莫興國,胡實,陳學娟.三北防護林工程區植被綠度對溫度和降水的響應[J].地理研究,2020,39(01):152-165.
[5]張曉明.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成效及發展對策[J].防護林科技,2020(02):52-54.
[6]楊田.陜西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的發展、問題及對策分析[D].西安:西北大學,2004.
[7]康華.陜西省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成效分析問題與發展對策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
[8]陳全龍,陳春.關于三北防護林工程鞏固與發展的調查[J].林業經濟,2019(12):385.
[9]曹志偉,畢廣有,楊曉紅,趙玉恒,付學民,譚繼偉.嫩江沙地灌木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發展對策[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8(10):57.
[10]劉菁.陜西省三北防護林四期工程建設成效與發展對策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
(責任編輯 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