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軒 單嗣氏

摘 要:文章作者為了探討大學生心理資本和生活滿意度的關系,使用心理資本問卷和生活滿意度量表對450名大學生進行了測查,發現大學生心理資本和生活滿意度的總體狀況良好;大學生心理資本與生活滿意度呈現極顯著正相關,且對生活滿意度有正向預測作用。由此得出結論:大學生的心理資本對生活滿意度有重要影響,強化大學生的心理資本有助于提高其生活滿意度水平。
關鍵詞:心理資本;生活滿意度;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7-08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27-0109-02
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是指個體所擁有的積極心理資源,包含四個維度:韌性(復原力)、樂觀、希望、自我效能(自信)。
以往的研究顯示,一個人的心理資本與幸福感、健康、工作成就等因素有密切的關系。生活滿意度(Life Satisfaction)是指個體對生活狀態的一種認知和情感體驗,個體內部因素如年齡、人格、生活態度等,外部因素如社會文化、經濟條件、家庭環境等。
當前關于心理資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組織行為、成就行為、心理健康等方面,較少研究涉及心理資本和生活滿意度之間的關系。本研究擬通過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大學生的心理資本和生活滿意度的情況,探討心理資本與生活滿意度之間的關系,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對溫州某高校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共獲得有效樣本450份。
(二)測量工具
1.積極心理資本問卷(PCQ)
張闊編制的積極心理資本問卷,共26個條目,包括韌性、希望、自我效能感、樂觀4個維度,采用5點計分方法,得分越高說明心理資本狀況越好。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生活滿意度量表(SWLS)
Diener等編制的生活滿意度量表,共5個條目,采用7點計分方法,得分越高說明生活滿意度越高。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統計方法
使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二、研究結果
(一)大學生的心理資本狀況
大學生的心理資本平均分(M=3.31,SD=0.64)大于量表中值,見表1。具體來看,在樂觀維度上存在年紀差異(F=4.17,P<0.05),三年級大學生的樂觀水平顯著低于一年級和二年級大學生;在自我效能維度上存在性別差異(t=5.18,P<0.05),男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顯著高于女生;在韌性維度上存在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差異(t=4.73,P<0.05),非獨生子女的韌性水平顯著高于獨生子女;四個因子在專業、城鄉因素上沒有顯著的差異。
(二)大學生的生活滿意度狀況
大學生的生活滿意度平均分為(M=21.02,SD=5.64),
表現為基本滿意;其中,二年級大學生的生活滿意度高于一年級和三年級大學生(F=4.53,P<0.05),城市生源大學生的生活滿意度高于農村生源大學生(t=5.88,P<0.05);在性別、專業、獨生與否等因素上則沒有顯著差異。
(三)大學生的心理資本與生活滿意度的相關性
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心理資本與生活滿意度呈現極顯著的正相關(r=0.34,P<0.01),見表2。
(四)心理資本對生活滿意度的預測作用
散點圖顯示心理資本與生活滿意度呈線性相關,需進行回歸分析。以生活滿意度為因變量,希望、樂觀、自我效能、韌性為自變量,以逐步回歸建立回歸模型。結果顯示,樂觀、自我效能、韌性、希望是生活滿意度的有效預測變量,解釋生活滿意度的20.8%變異量。
三、討論
(一)大學生心理資本狀況
研究發現,大學生心理資本狀況良好,表現為能夠對事物做出積極的主動歸因,堅定追逐理想和目標,對困境和挫折有較好的堅韌性,有較好的自我效能感。
具體而言,大學生中獨生子女的韌性水平低于非獨生子女。這一結果可能與家庭環境或成長經歷有關。因為在社會化過程中,非獨生子女有兄弟姐妹等伙伴的參與,所以在沖突和協作中理解自我與他人上存在區別,有著堅韌、共情等良好心理品質。對比非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受到更多關注,需求更容易被滿足,對挫折和困難的忍受能力更低,且較難恢復到健康的心理水平。所以,獨生子女的韌性會較低。
其次,三年級大學生的樂觀水平低于一、二年級大學生。這一結果可能與未來挑戰有關。相比一、二年級大學生,三年級大學生面臨更沉重的學業任務和就業壓力,未來具有更多不確定性和挑戰。所以,三年級大學生的樂觀水平會相對較低。
第三,男生的自我效能感會高于女生。這一結果可能與性別角色和社會期待有關。當前中國主流社會文化是鼓勵男生進取、獨立、追求成功和卓越,他們會更多地參與競爭性的活動和任務;女性則被鼓勵成為富有同情心、敏感、溫柔,更多地承擔持家、哺育子女任務的人,更多地參與協作性的活動和任務。在與成就相關的事件中,男性更容易獲得自信和肯定,所以男性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較高。
(二)大學生生活滿意度狀況
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對生活狀態基本滿意,在年級和城鄉兩個因素方面存在一定的人群差異。
具體而言,城市生源大學生的生活滿意度高于農村生源大學生。這一結果可能與社會背景有關。城市生源大學生相對而言享有更多社會公共福利和更好的教育資源,對生活狀態評價更為積極,因此其生活滿意度水平會較高。
其次,二年級大學生的生活滿意度高于一年級和三年級大學生,這一結果可能與生活狀態有關。相比二年級大學生,一年級和三年級大學生會面臨更復雜的環境和挑戰。一年級大學新生要適應新的人際關系、環境等,三年級大學生面臨關鍵的職業生涯抉擇。而二年級大學生對大學生活已基本適應,有較為充足的時間進行自我探索和職業規劃,對未來充滿期待,因此其生活滿意度水平較高。
(三)大學生心理資本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
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心理資本可以正向預測生活滿意度,即一個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水平高,心理韌性強,對目標持有堅定的信念和有效的行動方案,對事物能進行合理的積極自我歸因,那么他對當前生活狀況會較為滿意。
生活滿意度是一個人的主觀評價,是個體對當前生活狀態是否符合心理預期的判斷,如果現實符合或接近自身對生活的期待,那么滿意度水平就高,反之就不滿意。如果一個大學生對自身的能力有較高的評價,面對挑戰性任務能全力以赴,成功之后會進行積極的自我肯定;或在遇到困境時能夠堅持,并在受到挫敗之后能迅速恢復,且對未來一直抱有美好的期待,并主動采取行動去追求預設的目標。那么,我們就有較大的把握推測,這個大學生對生活的滿意度比較高。
以上分析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一定啟示作用,教育者可以積極采取相應措施,提高大學生的心理資本水平,同時促進大學生生活滿意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 闊,張 賽,董穎紅.積極心理資本:測量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0,8(1):58-64.
[2]仲理峰.心理資本對員工的工作績效、組織承諾及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J].心理學報,2007,39(2):328-334.
[3]張 闊,付立菲,王敬欣.心理資本、學習策略與大學生學業成績的關系[J].心理學探新,2011,31(1):47-53.
[4]張興貴,何立國,鄭 雪.青少年學生生活滿意度的結構和量表編制[J].心理科學,2004,27(5):1257-1260.
[5]陳麗娜,張建新.大學生一般生活滿意度及其與自尊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4,18(4):222-224.
[6]鄭 雪,王 玲,邱 林,等.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及其與人格特征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3,11(2):105-107.
[7]嚴標賓,鄭 雪.大學生社會支持、自尊和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6,22(3):60-64.
[8]熊承清,許遠理.生活滿意度量表中文版在民眾中使用的信度和效度[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8):948-949.
[9]賈士昱,劉建平,葉寶娟.正念對大學生生活滿意度的影響:自尊和心理彈性的鏈式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8,26(1):147-150.
[10]洪程晉,吳素梅.大學生內控性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心理彈性和情緒調節自我效能感的鏈式中介作用[J].心理月刊,2018(10):5-8.
[11]王建坤,陳? 劍,郝秀娟,等.大學生學習倦怠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領悟社會支持與心理資本的中介作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8,32(6):526-530.
[12]董安南.大學生懷舊與生活滿意度關系:感知社會支持中介效應[J].心理學進展,2017,7(5):749-754.
[13]馬俊軍,王貞貞.壓力性生活事件對大學生生活滿意度的影響:鏈式多重中介模型[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8,26(4):796-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