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瑜 莊柳明
摘 要:隨著高職單招的日漸火熱,中職學校的學生逐漸顯現出了兩類截然不同的學習訴求。一類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技術學習訴求,還有一類是以升學為導向的繼續教育學習訴求。面對這個現狀,中職學校應根據學生不同的訴求,將學生進行分班,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文章詳細介紹了中職學校素描基礎課程分班教學的具體辦法,并特別討論了教學活動中可以運用的多種教學策略與教學手段。
關鍵詞:中職學校;藝術設計;素描課程
中圖分類號:G712;J214-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7-03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27-0119-02
中職學校的生源多為初中畢業生,其教學起點與高中大致相同,但培養目標與高中不同,而與高職院校相似,培養的是具有專業技術的應用型人才。中職學校的教學模式既不同于高中的教學模式,又不同于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獨特性。近幾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國家在教育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政策上的調整,伴隨而來的是地方教學政策的變化、教學模式的改革,以及學生學習目標的變化、學習訴求的細化。在這種全新的形勢下,中職學校培養的就不再是僅具有專業技術的應用型社會人才了。
現如今,中職學校培養的人才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具有專業技術的應用型社會人才,另一類就是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有升學需求的教育型人才。這決定了中職學校不能再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而是要通過調整與創新以適應新的教育教學環境。中職學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素描課程是藝術設計的一門基礎課程,不僅培養學生的造型塑造能力,也培養學生的專業設計基礎能力。現今教學政策變化、教學模式改革,中職學校在確立課程內容、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時應做出相應的調整與細化。同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也應結合學生特點與軟件技術調整相應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打好專業基礎。
一、根據不同培養目標分班教學
將學生根據不同的培養目標分成兩類班級,再針對不同培養目標對不同班級的課程內容、教學任務進行調整。
(一)結構素描、明暗素描與設計素描結合教學
對以應用型社會人才培養為目標的班級,可以結合結構素描、明暗素描與設計素描的課程內容開展教學活動。
傳統的素描教學過程著重的是明暗素描。明暗素描是指以色調為主要表現手段來塑造物體形體。值得注意的是,物體的外在形體是依附于物體的內在結構所產生的。要想準確地描繪物體形體,首先應該對物體的內在結構有一個較為深刻的理解。中職學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生源大多是沒有任何美術基礎的初中畢業生,在進行明暗素描描繪的時候缺乏歸納概括的意識,大多是依葫蘆畫瓢描摹物體表面的黑白灰位置。若對物體內在結構的理解不足,對物體結構轉折的描繪就難免力不從心,導致畫面效果不好,從此產生學習挫敗感。因此,在進行素描課程的內容設計時,可將結構素描作為素描課的先導課程,利用結構素描引導學生養成一定的素描觀察理解習慣。結構素描又被稱為線性素描,特點是以線條為主要表現手段,強調物體的內在結構特征,以理解、剖析物體的內在結構為最終目的,培養的是學生的三維空間意識與造型理解力。將結構素描作為素描課程的先導課程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物體內在結構與外在造型的分析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三維觀察與思辨能力,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一個階段的結構素描的學習與訓練,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結構理解能力與造型塑造能力,并且也建立了一定的素描學習自信。在此基礎之上,再教學素描課程的第二部分內容:明暗素描。明暗素描又被稱為全因素素描,是指需要考慮除色彩以外的所有繪畫因素的素描,這其中既包括光影、明暗調子、空間關系、質感和量感,也包括結構、主次、虛實、構圖等,相對結構素描來說,是一種比較面面俱到的寫實性素描。明暗素描所培養的是學生全面表現物體整體造型與背景環境的能力,對學生美術基本素質與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結合結構素描與明暗素描進行教學訓練,能夠快速地讓零素描基礎的學生打下相對堅實的素描基本功。素描是需要服務于專業設計的,是要能夠與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內容相銜接的。因此,可以在素描課程的最后一個階段加入設計素描,作為素描課程的一個重要內容。
設計素描,是一種以設計為目的,以素描為手段,根據素描造型規律與藝術設計要求來創造的單色的造型藝術。設計素描是一種更加側重于實用與審美意識相結合的藝術表現形式,它是相對獨立的、目的性比較強的設計基礎訓練內容。學生進行設計素描的學習與訓練,可以培養分析、洞察、理解物體的心智思維,激發應用、開發和想象的能動性,有助于形成創新意識與設計思維。設計素描之于藝術設計而言,猶如雕刻之于大理石,通過設計素描來升華藝術設計、表現藝術設計思想,這對藝術設計類學生而言是相當重要并不可缺少的學習內容。
設計,需要想象能力與創造思維能力,更需要表達表現思維過程和創意。素描課程需要培養學生的結構理解能力、造型塑造能力與思維表現能力。教師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將學生培養成具有素描基礎技能,同時又具有設計思維意識的藝術設計類應用型社會人才。
(二)結構素描、明暗素描與考試內容結合教學
對以培養升學型教育人才為目標的班級,可以將結構素描與明暗素描相結合,并將高職素描考試內容作為重點內容,引入素描課程內容里。
對以培養升學型教育人才為目標的班級,則需結合新形勢下的藝術類素描升學的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進行安排。近些年來,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招生考試的考題與考試模式不斷更新,從之前的寫生到現在的默寫,從之前的描繪實物到現在的描繪照片,越來越趨向于對學生綜合能力與創新意識的考查。為適應新形勢下的考試要求,中職學校的素描教學工作也應該順時應勢地進行適當調整與細化。首先,應將結構素描作為學生素描課程的入門先導內容引入素描課程內容。學生學習結構素描可以有效培養對物體內部結構與外部造型的分析、理解能力,可以提高三維空間意識與造型理解能力,同時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增強學習自信。在此基礎之上,再循序漸進地進行明暗素描,也就是全因素素描的學習。學生通過明暗素描,能有效鍛煉對構圖的完整性、造型的準確性、結構的嚴謹性、黑白灰色調關系的處理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創新精神。教師通過結構素描與明暗素描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打下素描基本功。之后,再結合近幾年高職的考試內容,安排學生進行專項內容的練習,以提升考試競爭力。近幾年高職素描考試的考試內容多為人像素描。因此,應將人像素描作為素描課程重點內容,進行重點講解、重點突破。
素描學習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的,在素描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而教師應對學生細致引導,扮好學生學習路上的引導者角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素描基礎知識、打好素描基礎,讓學生以最好的狀態應對高職考試。
二、調整教學策略、豐富教學手段
素描學習本身較為枯燥與乏味,教師可以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借助多種教學媒介,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建立學習自信。
(一)小組協作法
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進行搭配分組,形成幾個不同的學習小組。在布置課堂練習與課后作業時,均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與評分,對得分高的小組組員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此來鼓勵學生相互督促、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從而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
(二)作業內容自選法
教師在每次安排課堂練習與課后作業的時候,可以給出三到四組不同的繪畫內容,讓學生結合自身水平與興趣自主選擇,這樣學生會更積極主動地學習,并有機會結合自身情況專項攻克某個學習內容。這不僅僅是將學習主導權交還給了學生,還給了學生更多發揮才能、探索自我的機會。
(三)教學媒介借助法
傳統的素描課程,是利用實物與圖片來講解物體的內部結構與外部明暗關系,學生學習時需要具備一定的三維空間想象力。而想象力沒那么豐富的學生就沒有辦法深刻理解物體的內在結構。這種情況下的練習很多是依樣畫葫蘆,對學生造型能力的提升幫助不大。教師在講解結構時應利用CAD、PS之類的繪圖軟件,清楚地展示物體內部構造,搭配物體角度的調整、光源方向的轉變,全方位地引導學生主動觀察物體,培養學生的三維空間想象力與理解力。
(四)作品展覽法
教師每學期可以根據學生情況,組織一到兩次學生素描作品展,讓學生從平時的課堂練習與課后作業中,挑選出一幅自己滿意的作品參加。學生在選擇參展作品的時候,可以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自評。而當學生展出作品,其他人在觀展時也會分析評價,從而實現了學生作業的互評。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主動性,創建更好的校園學習氛圍。
(五)比賽激勵法
教師可以組織班級學生進行一到兩次素描比賽,并對獲獎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比賽不僅可以營造積極、緊張的學習氛圍,還可以促進學生間的交流與探討,對學生的能力提升有很大幫助。
針對現階段教學政策的變化、教學模式的改革,學校需調整培養目標、培養任務和課程內容。教師應依據形勢的變化、學生的學習訴求,主動改進教學模式、細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以多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力,提升學生的素描表現力和藝術鑒賞力,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素描知識基礎,進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表現能力,為其升學、就業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王 義.略談中職學生素描能力的培養和訓練[J].科幻畫報,2019(10):273.
[2]都興躍.結構素描在素描基礎教學中的作用[J].高考,2015(4):154.
[3]顧愛玲.試談素描基礎教學設計對策[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7(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