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嫻 趙栩茹



摘 要:在省級開放經濟面板數據的基礎上,通過構建DEA-MALMQUIST模型,對貴州內陸開放新經濟效率進行測度,分析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的動態能力。研究發現:貴州的開放型經濟效率無論在橫向對比中,還是在縱向時間趨勢上均處于相對劣勢。貴州開放型經濟效率在規模經濟上需要進一步拓展投入規模,在純技術效率層面需要進一步調整投入結構,提升產出效率以及發展質量。
關鍵詞:內陸開放型經濟 DEA-MALMQUIST 規模經濟 技術效率
一、引言
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設立至今,貴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這一戰略性機遇,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實施等諸多環節進行了系統性部署,內陸開放型經濟的產業制度環境、結構與趨勢,以及企業發展現實等均發生了可喜的變化。這些變化是否達到了國家層面對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的目標要求?有何成效?如何評判這些成效?這是當前亟須探索的重大現實問題。
二、文獻綜述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全面提出了新時期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最新的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將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推向新的戰略高度。在此背景下,學術界從內陸地區開展開放型經濟建設路徑,以及內陸地區的開放型經濟建設成效等方面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成果斐然。
內陸開放型經濟的內涵是在與沿海開放型經濟的對比中逐漸確立的,不同學者研究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李春香(2017)提出內陸開放型經濟不僅是開放型經濟在區域、空間表現形式的差異,而且在發展動力、發展主體、空間戰略、體制機制等方面都具有不同于沿海、沿邊開放的新特征。閆朝陽(2018)基于后發優勢理論,指出明確經濟發展方向、完善開放環境、強化區域間協同、優化產業結構等是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有效路徑選擇。高汝仕(2018)認為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核心是開放內部產業與外部產業重構的過程,本質是對資源產業化的需求,其中心任務就是發展產業、集聚產業和拓展產業鏈,形成競爭優勢。文興橋(2018)認為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建設在體量規模、開放平臺載體建設、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成效顯著,進一步提升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建設應注重發揮開發區產業聚集功能、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效益、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打造高品質營商環境。雖然各類研究的側重點各不相同,但對于內陸開放型經濟建設在開放內容、開放方式、開放機制、開放環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共識。
內陸開放型經濟建設成效的評估是內陸開放型經濟建設的重要環節。目前學術界多采用構建指標體系進行評價,評價效果不盡相同。單一維度指標研究方面,吳文平(2017)從開放基礎、開放程度和開放潛力三個方面對四川、陜西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進行了測度;胡西武等(2018)從進出口總額、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和實際利用外資三個層面對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實施的成效展開了評價。可見,單一維度指標內涵構建上還未達成統一認識,同時忽略了指標信息冗余、多重共線等問題,研究結論可能失真。
考慮到單一維度指標可能存在的失真現象,肖俊夫、林勇(2009)從開放程度面、開放結構面、開放支撐面三個方面構建了內陸開放型經濟指標評價體系。王林伶(2018)建立了包括對內開放度、對外開放度、開放經濟支撐度、開放基礎支撐度在內的內陸開放型經濟指標體系。晉盛武、胡雪、莊德林(2018)從開放型經濟基礎、開放型經濟規模、開放型經濟質量和開放型經濟戰略優勢四個方面,對長江經濟帶城市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進行測算。多維度指標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單一維度指標可能失真的情況,但基本是對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的一種靜態結果的考察。內陸開放型經濟建設的核心任務在于提升地區的經濟內生性能力,即產業能力,對于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成效的評判不能僅限于對靜態外在表現結果的考察,應將視角深入到開放型經濟新優勢這一發展性動態能力構成上來。
鑒于此,本文將從開放型經濟投入與產出角度,通過構建DEA-MALMQUIST模型,對貴州內陸開放新經濟效率進行測度,分析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的動態能力。
三、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現狀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提出的對外開放指數,從境外及區域外兩個開放范疇,以及綜合經濟、技術、社會三大維度,分析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的開放程度。數據顯示,貴州的經濟對外開放指數在2012年、2014年、2017年都出現了下降趨勢,技術和社會對外開放指數僅在2017年出現下降。綜合這三個維度來看,2008年至2016年間貴州的對外開放指數逐年增加,2017年開始出現下降(見圖1)。
近十年來貴州進出口貿易總額增減不一,趨勢并不穩定,近三年來進出口貿易總額甚至呈下降趨。從西南地區開放型經濟發展形勢來看,貴州省與云南省的出口貿易趨勢大體一致,但在2019年,云南出口貿易呈上升趨勢,而貴州卻出現下降。近十年貴州出口貿易情況在西南地區中一直處于相對落后地位,并且與西南地區其他省份差距越來越大,貴州省的外貿現狀其實不容樂觀(見圖2)。
在國際投資方面,為吸引更多的外商企業投資,貴州政府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下足了功夫,通過對破壞營商環境的“人”和“事”的嚴肅處理以及相關政策、監管不到位的整治后,貴州采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標準對營商環境展開第三方評估,在190個世界經濟體中,貴州營商環境綜合評分與第79位相當。良好的營商環境不負眾望為貴州吸引來了外商投資,當前,貴州就已引進了多達230多家的500強企業。貴州省外商投資總額穩定增長(受外部經濟環境影響,2018年首次出現下降)(見圖3)。
在口岸建設方面,截至2019年11月,全省航空口岸進出境航班共計5472架次、出入境人員共計801014人次,較去年同期同比分別增長24.34%和35.07%。貴陽機場航空口岸進出境航班共計5047架次、出入境人員共計725416人次,同比增長分別為23.37%和33.48%,開通有泰國、新加坡、曼德勒、西哈努克、香港、澳門、臺灣等24條國際和地區航班航線,其中新增巴黎、墨爾本航班航線;遵義新舟機場進出境航班237架次、出入境人員43419人次,同比增長分別為-13.82%和0.29%;銅仁鳳凰機場進出境航班188架次、出入境人員32179人次,同比增長分別為437.14%和412.4%。
在保稅區發展方面,截至目前,貴陽綜合保稅區圍網區內注冊企業71家(今年新增企業7家),實際開展業務的企業13家;貴安綜合保稅區圍網區內注冊企業33家(今年新增企業1家),實際開展業務的企業15家;遵義綜合保稅區圍網區內注冊企業33家(今年新增企業14家),實際開展業務的企業19家。據海關統計,2019年1-9月份,貴陽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值10.01億人民幣(1.47億美元),同比負增長34.8%,在全國73個綜合保稅區中排名第59位;貴安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值23.77億人民幣(3.48億美元),同比負增長7.6%,排名第43位;遵義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值5.60億人民幣(0.82億美元),無同期數,排名第65位。
此外,貴州省通過不斷深化陸海貿易新通道合作,進一步促使內陸開放經濟提質增效。截至2019年10月,貴州省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貴州-廣西北部灣)已開行6條班列線路,其中開行班列22列,加掛重慶班列41次,開行公路班車33車次,累計發運1561標箱,外貿箱占比達50%以上,預計今年完成集裝箱運輸2400標箱以上。時效提升20%,成本下降25%以上。
從靜態與動態視角看,貴州省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特點基本可以總結為:基礎薄弱、積極作為、后市可期。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的發展質量究竟如何,從上述相關指標與數據并不能得出直觀結論。對于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成效的準確評價需要從投入、產出能力視角展開研究。
四、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效率評價的DEA模型設計與數據準備
(一)DEA模型設定
目前對于技術效率的評價方法,主要有基于前沿生產函數(SFA)的參數估計法和基于數據包絡的非參數統計方法。本文將采用基于數據包絡的非參數DEA模型。Banker等人(1984)從公理化模式出發,給出了能同時描述生產規模與技術有效的傳統DEA模型(BCC),其投入產出效率可寫成式(1),其中,yj,xi分別為產出向量和投入向量;uT,vT分別為產出向量和投入向量的權重。BCC模型的標準形式見式(2)。
傳統DEA模型只能就同一期間的決策單元作橫向分析,不能探討決策單元在不同期間經營效率的變動。為了更全面有效地分析低碳效率,在DEA有效測度靜態效率的基礎上,融入超效率DEA方法在區分有效決策單元上的優越性及Malmquist在效率動態變化分析上的可行性,對全國各省開放經濟效率進行縱向動態分析和橫向差異分析。因DEA方法已較為成熟,在此不再贅述。
(二)指標選取與數據準備
本文研究開放型經濟效率的輸入和輸出變量指標主要考慮投入與產出的對比。根據中國各省的開放經濟發展實際,在投入方面選取的輸入變量主要有鐵路營業里程、公路里程、技術市場成交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四個指標。這些指標主要表達了地區對外開放的投入情況。在產出方面選取的輸出變量主要有地區出口總額、進口總額、外商投資總額。這些指標是地區對外開放的主要表現成果。本文選取2001—2018年中國各省的開放經濟作為研究對象,數據來源于國研網宏觀經濟統計數據庫。
五、貴州開放型經濟效率測度及結果分析
傳統綜合效率評價模型結果在0到1之間,越接近1,則表明投入與產出的比例越高。數值為1說明相對其他城市,其投入與產出達到了最好結果,但是往往會出現多個決策單元效率為1的情況,因此采用超效率DEA模型進行計算。結合以上分析,應用DEAP2.1軟件,得到各省開放經濟效率值如表1所示。
技術效率分為規模效率和純技術效率。技術效率(effch)也稱為綜合技術效率,指的是一定投入下所產生的最大產出,或是一定產出下的最小投入,其是純技術效率(pech)與規模技術效率(sech)的乘積。純技術效率(pech)為由于受到技術、管理和體制機制等因素影響的效率,規模效率(sech)主要是由于規模變化影響的效率。技術變動(techch)即技術進步,相對綜合技術效率而言其可視為外生變量,技術進步與綜合技術效率(effch)共同影響著全要素生產率(tfpch)。
全國各省開放型經濟綜合技術效率的橫向排名比較來看,前十名依次是新疆、湖南、云南、重慶、內蒙古、河南、黑龍江、浙江、山東、遼寧;排在中檔的分別是江蘇、福建、江西、寧夏、上海、廣東、海南、北京、廣西、甘肅;排在后十位的分別是湖北、天津、吉林、四川、安徽、陜西、山西、河北、青海、貴州。從排名中依稀可以看出地域分布的規律,沿海發達地區的綜合技術效率相對并不突出,可能的原因在于規模效應較低,投資重復、同質性競爭激烈等原因。排在前幾位的大多屬于中部省份,原因在于這些省份在承接產業轉移方面的相對優勢。排在后幾位的大多屬于自然稟賦約束較強的地方。
對于本文所要研究的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除技術變動指標排第10位外,其各項指標均排在最后。測算的結果與近幾年貴州省外向型經濟的宏觀表現相符。近幾年貴州省亦加大了對外開放的力度,在口岸建設、保稅區建設等方面,力度空前,但地理區位優勢的缺失以及市場主體力量的匱乏,在短期內成效并不顯著。貴州省開放型經濟的規模技術效率值小于1,說明貴州省開放型經濟的規模與投入產出不匹配導致了低效率,且處于規模報酬遞增階段,需要進一步提升開放型經濟的投入規模。貴州省開放型經濟的純技術效率值小于1,說明貴州省開放型經濟本身還存在投入冗余和產出不足等現象,在開放型經濟的投入結構與產出效率方面需要進一步進行細化部署。貴州省開放型經濟技術變動為0.754,在全國排在第10位,相對而言,處于上游水平,但從絕對值看,貴州省在吸收外部技術進步方面還有很大空間。此外,貴州省開放型經濟全要素生產率為0.656,在全國排名墊底,同樣說明貴州省的開放型經濟在要素投入結構、要素產出能力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問題。
從縱向的時序發展來看,2001年至2018年,貴州開放型經濟效率持續下降(見圖4)。2001年貴州開放型經濟效率是1,到2004年降為0.157,年均降幅在28%。2005、2006年出現了短暫的上升,隨后轉為下降,年均降幅為7.28%。通過測算發現,貴州開放型經濟效率并未與其開放型經濟絕對發展表現一致,出現持續降低的趨勢。通過將貴州開放型經濟效率與其他省份進行橫向趨勢對比發現,相對東部沿海地區的高效率,貴州及內陸其他省份的開放型經濟效率兄弟相對較弱,且大多表現為下降趨勢,東西部開放經濟差距將進一步拉大。從與中部地區省份的比較可以發現,貴州省的開放型經濟效率與這些省份的絕對效率相差不大,但從趨勢上看,中部省份的趨勢大多表現為穩中有升,而貴州則表現為持續性的下降。從與西部地區省份的比較發現,貴州省的開放型經濟效率與這些省份的絕對效率相差也比較大,云南、四川、重慶、廣西的開放型經濟效率明顯好于貴州,從趨勢上看,這些省份近幾年的經濟效率大多保持穩定,且個別省份的上升趨勢非常明顯,如云南。
六、結論
通過構建DEA-Malmquist模型,本文在省際面板數據的基礎上,實現了對貴州及相關省份開放型經濟效率的測度。從測度的結果分析來看,貴州的開放型經濟效率無論在橫向對比中,還是在縱向時間趨勢上均處于相對劣勢。貴州開放型經濟效率在規模經濟上需要進一步拓展投入規模,在純技術效率層面需要進一步調整投入結構,提升產出效率以及發展質量。
參考文獻:
[1]文興橋.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建設探究[N].貴州日報,2018-12-11(010).
[2]胡西武,黃越,黃立軍,李勝連.基于SCM的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實施效應評估[J].軟科學,2018,32(12):99-103+108.
[3]高汝仕.產業化與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協調發展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8,34(11):78-86.
[4]王林伶.西北內陸省區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評價[J].寧夏社會科學,2018(06):112-116.
[5]晉盛武,胡雪,莊德林.新常態視閾下長江經濟帶城市開放型經濟評價研究[J].管理現代化,2018,38(03):35-39.
[6]閆朝陽.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路徑研究[D].貴州財經大學,2018.
[7]李春香.補齊內陸省份開放型經濟短板研究——以湖北為例[J].湖北社會科學,2017(10):58-64.
[8]吳文平.四川省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實證研究[J].現代商業,2017(14):70-71.
[9]肖俊夫,林勇.內陸開放型經濟指標評價體系的構建[J].統計與決策,2009(09):46-48.
〔本文系貴州省理論創新課題(聯合課題)“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成效研究”(項目編號:GZLCLH2020-191)階段性成果〕
(王靜嫻、趙栩茹,貴州商學院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