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克智 楊海強 穆榮珍
摘 要: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少年兒童德育品質的形成過程中,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家庭和學校教育提供了更有效、更便利、更及時的溝通交流途徑,也為學校、老師、家長提供了一個新型教育平臺,相較傳統的教育方式,它便于學校和家庭之間的德育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增強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家校合作;德育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正在深入發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各種通信工具和網絡平臺,以交流、共享、互動等形式開展家校合作,讓家長及時了解學校的教育動態,向家長傳遞教師對學生的關心、愛護和鼓勵,讓家長及時掌握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提升家長的教育素養,分享孩子的進步和取得的成績,并協助學校糾正孩子的錯誤,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做到同向同力,有的放矢,更好地促進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是當前小學德育不可或缺部分。
一、利用校訊通、班級QQ群、微信群、學校公眾號,實現家校之間的有效融通
現代信息技術已經把學校和家庭連結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學校通過與電信運營商合作,可以開通校訊通,建立班級家長微信群、學校教師QQ群、微信群、公眾號等通訊交流平臺。利用這些平臺,可以實現學校與教師、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文檔、圖片乃至音、視頻的傳輸,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實現溝通順暢、交流便捷提供了很好的條件,給家校合作奠定了基礎。例如:我們學校三年前就與移動公司合作,開通了校訊通,我們利用校訊通平臺實現了學生刷卡簽到簽退、免費打親情電話,這不僅使家長及時掌握孩子到校、離校的信息,方便了孩子和家長的溝通,增強了家長對孩子監管力度,更重要的是老師可以通過此平臺,隨時給自己的學生家長發送信息,加強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我們的教師通過校訊通將需要家長協助社會活動、班級通知、家庭作業、學生的在校狀況發送給家長,以便家長能及時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并配合老師及時給孩子必要的鼓勵和幫助;同時,家長也可將孩子在家里的表現、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反饋給老師,便于家校之間協同教育,實現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有機融合。
二、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豐富學校和家庭德育的內容
傳統的德育重說教、輕活動、重課堂、輕生活,不能在學生的內心產生強烈的震動,激起心靈的共鳴,教育效果也不明顯;而現代信息技術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的信息系統及應用軟件,它實現了光、電、聲等多感官的有機融合,具有強大的獲取、加工、傳輸、貯存、操控功能,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拓寬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法,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便于學校和家庭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我們學校每逢開學、結業、六一、國慶等重大節日,都會利用信息技術教育平臺開展德育活動。例如:經常組織師生收看開學第一課、國慶閱兵式、《榜樣》等電視節目;在學雷鋒月里,組織師生觀看《雷鋒》《董存瑞》優秀影片;組織學生參與省市舉辦的電腦繪畫、網頁制作等各類比賽;組織學生與家長一起上網搜集教學活動的資料;今年國慶之后,我們學校就組織師生以班為單位,利用教室里的白板,進入“建國70周年網上展館”參觀,學生們如同北京的孩子一樣,觀看了祖國70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參觀過程中,孩子們見到了在當地根本見不到的事和人,歡呼雀躍,倍受鼓舞。這些活動的開展,有效豐富了學校德育的載體,增強了德育的趣味性和實效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信息技術為載體,開設網上家長學校
要使家庭德育能持久、深入、高效地開展下去,就需要加大對家長的培訓力度,為家庭德育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鑒于許多家長雖想與學校配合,但由于自己在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上的欠缺,又不知自己該如何做,或者因自己不當的教育行為,導致收效甚微或者事與愿違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學校應通過建立家長微信群、開通家校APP等方式,開辦網上家長學校,為家長提供家庭德育指導和培訓,使家長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掌握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促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發揮家庭教育應有的作用。例如:我們學校利用家校APP為每位學生家長訂閱了《現代家長報》《德育報》等德育的報刊,向家長推送家庭教育的典型案例,開設了每月一次的家庭德育課,由學校領導和班主任老師輪流主講,讓家長在工作之余、微信娛樂時就能與學校和教師進行溝通交流,參與學習,豐富家長關于家庭教育的知識,提高家長對子女進行德育的水平,使家庭德育與學校的教育同向、同步、同力,去除了家庭教育和學校兩張皮的現象。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和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大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校與家庭相互合作,開展高效的德育,是一個復雜且漫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家長和教師如何把傳統的德育方式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機結合,根據各自的特點,利用各自的優勢,使家校德育順勢而為,為新時代家校德育工作發揮積極的作用,是擺在學校、教師和家長面前的一個無法繞開的課題。我們既要樹立新時代德育觀,又要發揮傳統教育方式的優點,直面矛盾,大膽作為,努力促成信息技術與家校德育工作的深度融合,創新家校德育的模式,形成家校德育的合力,促進農村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培養合格的人才。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加強校園德育建設的實踐與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GS【2018】GHB2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