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鳳
摘 要:在新課程要求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中也要體現語文核心素養。對此,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實現這一要求,這就需要教師改變自身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通過有效的課堂活動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而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布置前置性作業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前置性作業;教學
小學生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并且自身的語言發展也處于初期階段,這就導致大部分學生無法理解教材中的文章內容。而應用前置性作業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通過布置教學任務讓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明白學習的內容是什么,怎么做。下面就以小學語文課文《難忘的潑水節》為例,分析如何在教學中布置前置性作業。
一、明確教學的目標
所謂的前置性作業,就是指在學習之前給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能夠自主解決教師所布置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授課的方式就是單一地灌輸知識,針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不能培養學生的能力,也阻礙了學生正常的認知發展。對此,教師應該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讓學生自己主動探索知識的海洋。對此,在使用前置性作業時,教師也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這樣學生才能夠通過有效的探究前置性作業獲得能力的提升。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教師所布置的前置性作業應該體現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讓學生能夠有效地掌握課文中出現的生詞、生字;其次,讓學生通過對文章的有效分析,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精神內涵;最后,讓學生能夠了解這篇文章寫作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
二、設置符合學生認知的前置性作業
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因此教師在設置前置性作業的過程中,需要以教材的內容作為教學目標的基礎,讓學生能夠自主完成教學目標,從而完成前置性作業。這樣,才能夠有效地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根據《難忘的潑水節》的內容,教師可以布置以下作業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1)掌握課文中出現的生字和生詞,并能夠達到流利的書寫。
(2)通過使用互聯網或者是查閱書籍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與潑水節相關的內容。
(3)閱讀課文,讓學生將每個段落的內容進行總結。
(4)嘗試尋找各個自然段之間的聯系,并用自己的話進行簡要的概述。
(5)數一數全篇共有多少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它們可以合并為幾個大段?
(6)文章主要講述了什么事情,使用了什么寫作手法?
(7)找一找文章中出現的修辭手法。
(8)文章的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來描述潑水的過程?
(9)如果你所在的城市也要舉辦潑水節,你會去嗎?為什么?
三、以前置性作業為導入開展教學
前置性作業的預留,并不是只讓學生通過簡單的查閱進行總結,而是讓學生通過對前置性作業的探究達到提升能力的目的。那么,如何體現前置性作業的應用價值呢?就是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將前置性作業的內容作為課堂的導入,以此來檢驗學生前置性作業完成的情況,這時教師可以根據自己所布置的前置性作業進行不同程度的抽查和提問來鑒別學生是否有完成前置性作業以及學生將前置性作業完成程度的情況。根據剛才所提出的前置性作業來看,前三項問題對于學生來講比較簡單,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掌握其中的內容,因此教師在抽查時前三項可以進行簡單的查閱,但是對于第四項往后的內容來說,學生則會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感到一定的壓力。這時教師就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交換自己的想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總結文章的內容,實現提升學生能力的目的。
四、有效的課堂評價
課堂評價環節是有效提升學生對前置性作業的認知的重點環節,因為教師需要在檢驗學生前置性作業完成情況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掌握程度進行有效的評價,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了解自身的不足和優點,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自主探究學習的信心,讓學生能夠積極地響應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并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提高自身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對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科學的評價,在保證學生學習信心的同時,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并引導學生改正自身的缺點。此外,教師對學生的抽查行為也是幫助學生梳理文章內容的過程。因此,教師在進行點評時也要突出教學的重點,讓學生能夠明白前置性作業的布置,可以有效幫助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知識的好習慣。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針對低年級的教學,教師需要認清學生的生長發展規律,從而創建適合學生發展的語文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應用前置性作業開展教學可以有效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成守財.小學語文前置性作業設計淺談[J].學周刊,2018(29).
[2]左存蘭.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前置性作業的有效設計[J]. 甘肅教育,2017(24).
[3]羅丙菊.小學語文前置性作業的有效設計芻議[J].內蒙古教育,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