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倫東

摘 要:主要介紹解決“流體模型”需要重點注意的兩點:研究對象:極短時間Δt內,取一小柱體作為研究對象;對Δm進行分解時,分解到哪一步要看題目已知的內容。
關鍵詞:流體模型;極短時間;正方向
解決像水、空氣這樣連續流動的物體所對應的沖擊力時,我們需要選擇合適的研究對象才能解決問題,同時在分解Δm時,我們也必須按照題意進行分解。
一、常規解題方法
1.研究對象
常常需要選取流體為研究對象,如水、空氣等。
2.研究方法
隔離出一定形狀的一部分流體作為研究對象,然后列式求解。
3.基本思路
(1)在極短時間Δt內,取一小柱體作為研究對象。
(2)求小柱體的體積ΔV=vSΔt。
(3)求小柱體質量Δm=ρΔV=ρSΔh=ρvSΔt。
(4)求小柱體的動量變化Δp=vΔm=ρv2SΔt。
(5)應用動量定理FΔt=Δp。
在解決這類流體模型中的沖擊力問題時,很多學生沒有理解題意,直接按照以上套路將Δm分解到ρvSΔt,Δm要不要分或者分解到哪一步,還要看題意。
二、實例分析
1.Δm不分解
例1.將一質量500g的杯子放在磅秤上,一水龍頭以700g每秒的水流量注入杯子。注至10s末時,磅秤示數為78.5N,則注入杯子中水流的速度是多大?
解析:以向上為正方向,由動量定理得:(F-Δmg)Δt=0-(-Δmv)。
由于Δmg和F相比可以忽略,所以上式可寫為FΔt=Δmv,這里的Δm沒有必要再分解了,因為題意中“700g每秒的水流量”的意思就是Δm/Δt=0.7kg/s,又F=78.5-(0.5+0.7×10)=3.5N,所以計算出v=5m/s。
2.Δm分解到ρSΔh
例2.為估算池中睡蓮葉面承受雨滴撞擊產生的平均壓強,小明在雨天將一圓柱形水杯置于露臺,測得1小時內杯中水位上升了45 mm。查詢得知,當時雨滴豎直下落速度約為12 m/s,據此估算該壓強約為(設雨滴撞擊睡蓮后無反彈,不計雨滴重力,雨水的密度為1×103 kg/m3)()
A.0.15 Pa ? ? ? ? ?B.0.54 Pa
C.1.5 Pa ? ? ? ? ? ? D.5.4 Pa
這題里很多學生很容易把Δm分解到ρvSΔt,得到FΔt=ρv2SΔt,這就沒有理解題意,因為下落的雨水不是連續的所以ρSΔh不等于ρvSΔt,這題里的Δm只要分解到ρSΔh,所以得到FΔt=ρSΔh,題意中的“1小時內杯中水位上升了45mm”的意思就是Δh/Δt=45mm/h。
3.Δm分解到ρvSΔt
例3.水力采煤是用高壓水槍噴出的水柱沖擊煤層而使煤掉下,所用水槍的直徑D=3cm,水速為60m/s,水柱垂直射到煤層表面上,沖擊煤層后自由下落.求水柱對煤層的平均沖 ? ? ? ? ? ? ? ? ? ? ? ? ?(水的密度ρ=103)
解析:研究對象為Δt時間質量為Δm的水,這部分水沖擊到煤層上速度變為0,根據動量定理,FΔt=0-(-Δmv)=Δmv,而Δm=ρΔV=ρSΔh=ρvSΔt,
所以:FΔt=ρvSΔt×v,這樣得到F約為2543N
例3這題根據題意Δm就需要一直分解到ρv0SΔt,而例1中題意告訴了Δm/Δt,所以Δm不需要分解,例2中題意告訴了Δh/Δt=45mm/h,所以Δm需要分解到ρSΔh.所以對于這類的“流體模型”我們不僅要選擇正確的研究對象,還要注意Δm的分解。